重生之山村人家(32)

作者:万山横 阅读记录

车终于到了石桥南村。冯小河接了电话,早就跟姑姑在桥头等着了。佳慧把外婆扶出来,让冯小河背着,她跟姑姑提着大包小包的行李。到家后也是一番忙乱,饭菜早就准备好了,但外婆这种情况肯定是吃不下东西的,因此佳慧让冯小河直接把老人扶到床上,用热水擦了手和脸,让她安安静静地躺着休息。

“小太太怎么啦?”七宝看着大人神情凝重地忙前忙后,很是心惊。

“小太太晕车了,可怜哦,这一路受了大罪……”大太太跟她解释。七宝暗地里松了口气,刚才看到她妈和小太太的脸色,她还以为小太太要死了。

一家人围坐在饭桌上吃了顿迟来的午饭,放轻声音聊了聊佳慧回老家的事。饭后佳慧从灶下装了一大篮草木灰,要开车去漫水桥,——后备厢里那两棵木槿要尽快栽下去,顺便还要栽七宝的宝贝茉莉花。

“你还大老远带两棵木槿回来!”姑姑嗔怪道:“咱们这边还少了吗?谁家菜园子旁边没有两棵?”

木槿在农村都不能算花,多半是种在菜地旁,作为标志来区分各家的菜地。佳慧听了大为高兴,“哪里有?我怎么没看到?你带我去挖两棵,正好给院子夹一圈篱笆。”

姑姑一听,忙扛着锹出了门,“你先过去那边,我这就去给你挖几棵来。”

才过了十来天,漫水桥的房子又有新变化。路边的猪圈已经拆了,石头用来盖了围墙。按照佳慧的图纸,石头围墙只砌了半人高,车库建在北边角落,房子盖好了,还没装门。小院门则用厨房拆下来的瓦盖了遮檐,装上了不知从哪里寻来的两扇旧木门,——也没上漆,只刷了桐油。简直跟她想象的一样,有种中式小院落的古朴美感。

佳慧不由朝冯小河伸出大拇指,“可以!给你点个赞!”

“啥?啥是点赞?”冯小河第一次听到“点赞”这个说法,但既然是来自老婆的表扬,他当然也很得意。佳慧这才想起,现在朋友圈还没普及呢,要不然,她高低得拍个九宫格,给朋友们炫耀炫耀自己的院墙和小院门。

是了,虽然这年月没有朋友圈,但可以到论坛去炫耀啊……

进屋后,冯小河带孩子去栽茉莉,佳慧则去种木槿。从车库到厨房的几百米,她准备种一排木槿,就不用再砌院墙了。不仅省了钱,等木槿长两年,窜得比人都高,粉红色大花能从五月开到十月,比水泥砌的院墙不知好看到哪里去了。

她在车库旁挖了坑,洒点草木灰,把带回来的木槿栽下去。槿条上缀着许多花朵和花苞,佳慧辣手无情,都掐掉了。开花最消耗植物的元气,这么做也是保证木槿移栽后能够成活。然后她又从粗壮的木槿树上削下许多枝条,修修剪剪,把伤口沾上草木灰,顺着排水沟扦插到土里,还刻意插成了相互交叉的形状,这样成活后就能长成一排密不透风的篱笆墙,到时候别说人,连条狗都钻不过来。

其实早两个月扦插是最好的,春天万物生发,这么肥沃的土壤,插根筷子都能成活。但佳慧丝毫也不担心,能活多少活多少吧,反正日子还长,今年插不活的,下半年、明年再接着扦插呗,她付出努力,其它的交给时光,总有一天,这里能长成一排厚实的木槿花墙。

冯小河跟七宝栽好了茉莉花,也到地里来帮忙,三个人把木槿枝条插得差不多的时候,姑姑开着小三轮风风火火地到了。她在院墙外停了车,很豪气地朝里大喊:“出来搬树!”

“哇,挖这么多!”冯小河丢下锹,出去扛树。小七宝也跟在后面,走得高一脚低一脚的,还学她爸的口气,“哇!这么多!”

姑姑不止挖了槿条,还带来一棵桅子树。“河旁边野地里也不知啥时候栽的,前段时间插秧,我路过那里看到的,满树花开得香喷喷的,我就挖来了。”她喜滋滋地说。

“太好了!”佳慧看到那棵桅子树,喜笑颜开,丢下手里的木槿,先去挖坑栽桅子花。这是附近乡村很普遍的大叶桅子,每年只在端午前后开一次花,但是花朵大而雪白,那种浓郁的甜香,是跟粽子的味道一起烙在佳慧的记忆深处的。

她们把桅子花栽在了水渠的小桥边。栽完了花,姑姑皱眉打量光秃秃的水泥小桥,说:“这桥也没个栏杆,家里孩子还小,来来去去的不安全!”

栏杆当然要做的,栏杆旁还要种铁线莲、金银花、风车茉莉、藤本月季……,要做的事太多了,所以佳慧说:“不着急,慢慢来,先把家里收拾得能住人了,搬过来再一点点完善。”

姑姑对搬家当然是非常积极的。奶奶搬过来以后,离她就近了,她想念娘家妈了随时都能过来看一眼。但是,她对家里同时多了两位老人又有些忧心,叹着气说:“你们往后负担重哦,孩子还这么小,还要养两位老人……”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