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山村人家(37)

作者:万山横 阅读记录

佳慧朝姑爹伸出大拇指,“姑爹,还是你有商业眼光!那是肯定的。以后我们厂子办起来了,也会开淘宝小店。前两天的新闻还在说,要实施宽带中国工程呢。现在镇上收发快递还是不方便,等以后很快要发展起来的。想寄东西到外地,打个电话别人就来给你收走了。而且,等我们厂子发展到一定规模,在厂里设置一个物流点也不是不可能。”

她画的这个大饼让大家都很兴奋,姑姑又问:“那我的腊蹄子、腊香肠、土鸡蛋这些东西能不能也拿去网上卖啊?”

“能啊!”佳慧趁机科普:“以后还会直播带货呢。……就是你站在摄像头前,把自己的这些腊货介绍给大家,网络传递给千家万户,自然就有人来买了,跟面对面介绍商品是一样的。”

“看来还是要多读书啊,”姑爹不由感叹:“你们读过书的人,知道得就是多!”

佳慧不禁抿嘴笑了,心里涌上微微的自豪。她觉得自己还是稍微地影响了这个小世界的运转,——她让偏居一隅的奶奶、外婆看到了这个世界的广阔,也让姑姑一家提前感受到了网络的便利和有趣。她回到这里,不只是种地,更是为了给他们带来之前生活里不曾接触的东西。

窗帘全部安装好了以后,全家人挑了一个好日子,正式搬进了漫水桥的新家。——其实到这一天已经没什么好搬的了,最主要的事情是营造仪式感,做一顿饭,暖一暖房。

佳慧大清早就去镇上买菜,她现在对小镇已经很熟悉了,尤其是镇里的菜场。里面经常有附近的老人采了菌子或摘了自家田里的农作物来卖,看着那些一小束一小束扎起来的新鲜蔬菜,和用竹篮装着的各种水果,佳慧就会从心底生出欢喜来。

七月的应季蔬菜太多了,空心菜、辣椒、茄子、黄瓜……,还有野地里采摘的马齿苋、鱼腥草、扫帚苗等。她在镇上买了鸡、肉和一些蔬菜,还买了一小筐杏子。黄橙橙的杏子掰开,饱满的果肉里脱出来一颗果核,果肉甜中微酸,软绵绵的,两位老人都很喜欢吃。果核还可以留着给苗苗抓子儿玩。

姑姑坚持按照乔迁新居的标准,给他们带来了白菜、苹果、鱼,寓意着百财、平安、年年有余等好兆头。搬家这一天,厨房做饭的人换成了姑爹,因为姑爹才是真正的农村大师傅。他靠着自学成材,成为了乡村有名的厨师长,平时还承接各种宴请的流水席。

这天的主菜是杂菌炖老母鸡。老母鸡清炖,再放进各种菌子,起锅时洒几粒小香葱,热气腾腾、汤清味鲜。还有橡子皮炒韭菜、凉拌马齿苋等,八个人把餐厅的圆桌打开,团团坐着吃了一顿饭,就算正式入住了。

第16章 种花草

搬进新房的第二天,奶奶这个乡村社交女王就结识了他们的新邻居。

那天佳慧把菜园里剩下的地都松了一遍,就跟冯小河去了厂里。厂子马上要开始收贮香菇棒的制作原料了。家里的活儿好容易忙得差不得了,现在得赶紧忙厂里的活儿,制棒设备也要检修好,为八月份出第一批香菇棒作准备。

现在香菇厂里里外外也都拾掇干净了。院里的荒草清理一空,从院门到厂房铺了一条石子路,方便运原料的车开进来。路旁边的空地里,按间距竖着一根根水泥柱,上面用竹子撑起了圆形拱顶。到时候在上面覆盖上薄膜,就是香菇大棚。

这种水泥+竹子制成的菇棚,当然比不上钢构的大棚坚固,而且过几年竹子就得更换。但他们资金有限,也只能先搭建一批这样的大棚,反正不影响使用。附近很多村民的棚子还是木头搭的呢。

香菇菌棒制作出来后,先要熏蒸灭菌,再接菌种,最后放到大棚里的架子上进行培育,三个月左右开始出菇。这期间大棚内要时刻注意保持一定湿度和温度。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对菇棒进行补水。温度高了要掀开大棚出入口的薄膜,让里面及时通风降温。

总之只要是涉及到农业种植,都是费心费力的事情。但他们既然做了,就想做好。哪怕姑爹种过香菇,有一定经验,这段时间冯小河也天天晚上查资料,光笔记就做了一大本。

香菇厂的厂牌已经做好了,还没挂起来,这会儿冯小河把牌子从厂房里扛出来,和佳慧搭手钉到了院门旁的墙上。

“平安市七宝食用菌有限公司,”冯小河念着牌子上的字,露出笑脸,“应该让七宝来看看的,她年纪轻轻的都有公司了。”

佳慧跟他并排站着,仰头看牌子上的字样,说:“可不是!我们都是打工人。”

她边往院里走,边念叨起后世很火的打工谣:“打工人,打工魂,打工都是人上人!是什么让我天天见到凌晨四点的香菇厂?是事业吗?是梦想吗?不!是熊熊燃烧的打工魂,打工使我快乐……”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