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种田日常+番外(519)

作者:苏佑蓁 阅读记录

他又不敢直接去找谢卫华和苏叶

今天他多次想让苏世伟帮忙牵线,都被谢卫华王柏钰有意无意岔开,心里恼火,回去路上,苏世昌一肚子闷气,苏世良苏玉在岔路和他告别时,他只哼哼两声,一点大哥的气度也无

苏玉和丈夫走了一会,说:“我大哥越来越不要脸了,以前假惺惺的,还要点脸,现在不遮掩了”

刘清晖笑:“心理落差太大,以前三个舅哥,他家过得最好,现在反过来,不说二哥,三哥他也比不上,心里肯定有想法,对景榆考举人的期望也迫切”

苏玉笑叹:“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话真一点也不假”

刘清晖微笑:“所以,对任何人都不能轻视,特别是生意人,对任何顾客都要端正态度”

“别说,我发现村里在府城开铺子的小部份人有瞧不起穷人的毛病,他们忘记了自己也是穷过来的”,苏玉说。

“膨胀了”

“打算什么时候进城开张?”

刘清晖看阴暗的天空,说:“看情况吧,可能还要下雪,村里还没人离开”

苏叶不知小姑父的想法,如果知道她肯定觉得如果姑父在现代,肯定成为大富豪,这时代生意人社会地位太低,如果不是妻子娘家人起来了,刘清晖还真不敢在外扩展生意

进城的路雪没清,但年前清过,路上的积雪比路两旁薄,马车和骑马能进出

初五,谢卫远一早进城当差,有两人跟他一起进城

打听消息,第二天下午两人回村,说外面两个条件不太好的村庄,房子倒塌达三分之一,其它村镇也有被雪压塌的房子

他们大致打听到有十几人死亡,几百人无家可归,被官府强行安排到城中富户郊外的别院或农庄上,衙门初三就开印了,谢卫远一到就开始忙活

这些消息是苏世泊派人来告知,苏叶夫妻带两孩子从娘家回来,刚进堂屋,谢卫辰便把这消息告诉他们

谢卫华听了,沉思一会,说:“我看天还没放晴,还有下雪的可能,卫远这次开工便升为捕头,肯定很忙,不知原来给他做饭的厨娘家里怎样了

明天让陆敏带他娘进城去照顾小弟,他娘管饭,陆敏现在能力不差,他跟着小弟,帮着小弟跑跑腿,娘,你觉得样?”

谢母高兴:“好,那厨娘家没事,再让陆敏娘回来”

谢卫华:“明天我也进城看看,我现在就去找张管家,让他通知陆敏,晚上他们收拾行李”

谢卫华去找张管家,苏叶带俩孩子回房间,屋里很暖和,热水吴大妮和赵三竹已烧好,苏叶脱了大衣,坐塌上,她看两个丫头的脸色,没什么异常,她开口问她们:“听说外面有不少房子被雪压塌了,你们家里的房子结实吗?”

先回答的是赵三竹:“回大太太,奴婢家的房子今年刚建,建的是青砖瓦房,奴婢不担心家里”,大太太人真好,还会关心她们家里

吴大妮也回道:“奴婢家也一样,今年建的青砖瓦房”

苏叶想了一会,说:“雪化后我放你们三天假回去,跟家里人说,粮食多备些”,如果天灾真来,她们家有准备,到时不用天天惦记家里,能好好干活

两丫头听了,激动地说:“谢谢大太太”,她们也觉查到天气和往年不一样,这两天上午带小小姐小少爷在南门外玩时,隐隐听说明年有旱灾,她们不知真假,大太太现在提醒她们,家里多备粮食,明年有灾差不离了,大太太真是个大好人!

次日傍晚准备开饭时,谢卫华从城里回来,带来更全面的消息,其它地方还不知道如何,但山南府和治下的几个县遭受大面积雪灾,最严重的是府城西北方向的一个县,房屋倒塌严重,死了多少人不知,但可以确定,那个县灾民人数已有三千余人

三千余灾民在现代来说不算多,但对于现在县人口范围是约一万至三万人的县成来说,真的很多

谢卫华喝下一碗汤后有说:“县里不乱,只是气氛不太好,城中富户不仅捐粮振灾,每天还在南北两城门外施粥”

谢母开口:“华儿,咱家要不要搭个施粥棚?”

谢卫华脸上微动:“我问过小远,灾民不缺粮食,缺取暖的柴火,他们虽有拾柴,勉强够用,但每年元宵前都下一场大雪,看天上的云层,这场雪肯定下,到时柴火短缺,冻死人都有可能。”

苏叶心里算下自家用的柴火木炭,说:“家里柴火预留烧到二月底的,多的给灾民拉去吧”

谢母附合:“对,家里姜也多,也拉去一点,还有旧衣服,十多年前的旧棉衣我不舍的扔,还留着,虽有一两个补丁,但还很暖的”

赵晴跟何芬表示,两人也有旧衣服,小孩的旧衣也还在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