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种田日常+番外(536)

作者:苏佑蓁 阅读记录

吃完卷粉,郁文澜开口说:“祖母,这卷粉是这里的地特色吗?在京里和江南没见过”

郁老太太说:“应该是,这卷粉是启烨他们师娘去年秋天琢磨出来的”,居说是叶子怀孕太馋了,夫妻俩捣鼓出来的

好友一:“这个拿去做生意肯定很好卖”

傅启烨点头:“县城开一家,府城开了三家,生意很红火,只是做这活太累”

郁二孙郁文峯接话:“我很好奇,米皮怎么做的?大米粉不是软软的吗?”,这有韧性能卷起来,好奇!

好友二:“这是秘方吧”

次日早上,苏叶接待了一大早上门的苏景谦,两人在竹丛旁的石凳坐下来后,苏叶问他:“昨天回来的”

苏景谦微笑:“嗯,很晚到家”,昨天下午申时从府城出来,很晚才到家,傍晚赶路凉快些

苏叶笑笑:“早上和傍晚赶路是没那么幸苦”

两人闲聊两句,苏景谦直奔主题:“叶子,你送去的帐本和鹅毛笔我用了觉得真不错,大有可为,你打算怎么做?”

苏叶看他一眼,说:“我把做鹅毛笔的方法交给你,帐本就算了,看一眼谁都能做出来,目前做账本的纸质只我们村里作坊有,你看着办吧”

苏景谦:“你想要分成还是一次性买断”

苏叶喝口水,说:“一次性,就这小东西,拿什么分成”

苏景谦笑:“别瞧不起小东西,赚到钱的反而是这些小东西,这样,价钱先不讲,看看销量后再决定”

“可以,书局生意不好?”

苏景谦:“科考书的盈利也就那样了,反而是话本和小画本大受欢迎,说真的,叶子,你真不写话本了?”

苏叶转着茶杯,说:“想不出要写什么,也不想写,你写的怎么样?”

苏景谦悻悻道:“我现在不知道怎么写了”

“那就不写,等有灵感了再写,专卖账本,我现在正琢磨做墨汁,墨汁装小瓶里,开盖就能用,省得写俩个字要磨墨,成了也给你卖”,苏叶说

苏景谦坐更直了,说:“真的?你有办法让墨汁不臭?”,那样真是太好了,平时写两、三个字或记点小账磨墨时觉得麻烦

“正琢磨中,估计能放的时间也不会太长,一、两个月吧”

“也可以了,我们谈谈装墨汁的小瓶”

晚上,小五用力吸着口粮,满头大汗,谢卫华一手给母子俩扇着扇子,一手戳戳小五的小脚,小五儿吸几口饭,不满看亲爹一眼,又埋头努力吃饭

谢卫华和苏叶说:“明天我去取定制蒸馏用的东西,你要买什么吗?”

苏叶给孩子擦擦汗,说:“没什么要买的,轮流去监督修路的事,什么时候轮到我们家”

福家村年后给民灾捐款,交三分之一给衙门主事人后,还剩七千两,拿来修路,从县城修到一个偏远小镇的路,中穿过一个镇,相当于修两个镇的大路,经过的那个镇,苏景枫的岳家就在那个镇上

年后就开工了,监督修路就是福家村人,村里人轮流监督,一月轮一批人,一批十人

谢卫华:“下个月,家里出两个人,我打算派

陆石和刚来的一年轻人去,我和卫远有空时骑快马去看看就行”

苏叶觉得可行,陆石他们去不用管账,账是村长派专人管的,他们村派十人去真实原因是怕管账的人被当地人合伙架空,钱落不到实处

苏叶说:“可以啊,现在天这么热,修路遭罪”

谢卫华笑:“这有什么,当年我们不也一样,现在西瓜大量熟了,一文钱一斤,管账的人天天有买西瓜给修路的人吃”

苏叶:“真便宜,幸好我们没有种西瓜卖”

谢卫华:“是,对了,我把蒸馏酒的事和姑父、旭哥说了,明天下午他们可能会来看”

“随你”

谢卫华叹一口气,说:“玉米马上抽穗了,再不下雨,外面没打井,水源少的地方玉米可就颗粒无收了”

“不是说衙门有资助各村打井吗?”

“一个村就资助打两口井,不够的,况且有些井出水量少,刚够人吃”

那就没办法了,苏叶心想,十几年前经历过旱灾,想来家家户户都存有一两年的粮食,还不到断粮时,再说玉米没收成,红薯不至于颗粒无收。

苏叶想了想,说:“靖安那边冬小麦无事,也没听说江南有灾,大面上粮食应该不缺”

“嗯,姑父说秋天天凉时把靖安产的粮食拉到这边出手,我们的我打算一道拉来”,谢卫华说

“不是说隔壁县有土匪吗?大哥来信,陆城来信,也没说那土匪被剿了,那么多粮食,会不会被盯上?”, 苏世泊去年靖安那边种两百亩冬小麦,不说亩产三到四百斤,入仓按二百斤算,也有四万斤,加上另几家,做无本买卖的不眼红才奇怪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