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种田日常+番外(562)

作者:苏佑蓁 阅读记录

“从长远来看,修大路是有必要的,前提是做出来的竹纸和南边的竹纸不能差太多,不然就没必要了”,苏叶喝最后一口葡萄酒后说

谢卫华笑着说:“他自然是知道的,几年前他就准备了,做纸有进步的师傅奖金很高”

苏叶沉思一会,说:“肥皂作坊在村里怕是招不够人手,得招外村人,作坊里得建居住的房子”

谢卫华把最后一口酒喝了,说:“我是这么想,去年周边三省干旱,秋收之后卖儿卖女的多起来,我们买一批人回来”,买死契的人回来干活,这样肥皂方子不轻易漏出去,招来的人就算是签了保密契约也不能完全放心

苏叶默了一会,说:“今年秋税不是免了一半吗,有些人地方还全免了,怎么还有这么多人卖儿卖女?”

谢卫华:“怎么没有,家里儿子到了适婚年纪,没钱娶媳妇,只能卖女儿娶媳妇,卖儿子的,生五、六个儿子,养不了,卖掉给家里给孩子一天活路”

“养不起,为什么还生?”,苏叶发闷道

“咳”,谢卫华咳一声说:“不用药干活肯定是一直生,生到生不出为止,生十一、二个孩子的都有”

苏叶无语了,谢卫华把炕桌收好,一把抱住妻子,低声说:“宝贝,别想那么多,多想想我”

“德行”

谢卫华没说的是今年横县有福家村捐的银子修路,村外的道观开工,需要大量的壮劳力,卖儿卖女的情况不算严重

府城西北有两三个县卖儿卖女颇多

过去十多年风调雨顺,孩子生的多,夭折的少,大的到了成婚年纪,压力剧增,去年一瘟一旱,问题加剧,就造成这局面

苏叶夫妻俩商量过后,在一次饭后和大家提了,其它人都没什么意

见,一致认为买人比招人合适,而且尽快把人买回来,因为买回来还要培训,熟悉环境,事情定了下来

现在没砌炕的那个小院这两天让陆石带人砌好,人买来就能住进去,上课的桌椅搬到小别墅里,暂时在那上课,反正地窖里的红枣已经搬空。

次日,谢卫华带着张管家去了府城,第二天带回十五女五男共二十人,十二岁到十五岁的孩子,全是死契

家里人越来越多,下人分好几拨人,人多矛盾多,事也多,对此,苏叶和谢母赵晴何芬四人花了几天时间,制定出一些明确的规定,让下人们熟背下来,认字的教不认字的,苏叶差赵三竹暂去管刚来的小丫头们

这天下午,苏叶听完赵三竹的报告后,没让她立即离开,和她说:“时间过得真快,你和大妮来我们家都三年多了,还有一年多契约就到期了,你家里给你找婆家了吗?”

赵三竹听罢,脸微红,说:“没有”,随后马上说:“大太太,您放心,我在您这学到的东西绝不会流传出去”,她知道解契时还要签保密合约,就算不签保密合约,她也不能把东家家里的事往外说,往大说是人品问题。

往小的,不说家人就在本县,她二哥二嫂还有族兄现在就在东家手下干活。

吴大妮也一样

她很不舍得大太太和两孩子,只是父母不会让她继续留下来,她今年十六岁了,父母着急她的婚事,只是活契时间没到,父母不敢轻举妄动

苏叶:“和你说点事,村里人不知怎么知道了你和大妮满五年就解契,回去嫁人,好几个中年妇人来和我探话,想求你们回去做儿媳妇,我回她们,你们的终身大事你们父母做主”

赵三竹脸爆红,热热的,不过脸上皮肤是麦色,看着不明显,她结结巴巴地说:“不可能吧,她们怎么可能看上我们”,她们可是为人奴。

苏叶笑笑:“怎么不可能,你们是我亲手教出来的,这么能干,光是做饭的手艺,就让许多人钟意,又不是死契,上门探话的人不少,就我的私心来讲,我也希望你们能嫁村里,将来请你们来做个小管事,你和大妮说一下,放假回去时和父母说说,看你们父母的意见,当然,求亲的人中可能也另有目的”,这需要挑选了。

赵三竹心砰砰砰跳将很快,红着脸回道:“好”,父母怎么可能不愿意,在横县,一般人家相女婿,福家村的小伙子是首选。

祠堂的门窗装上去很快,没复杂的雕花,窗外一层是木条框,内是琉璃推窗,听说南边有泉州商人从欧罗人手中买到制做玻璃的方子,并已做出透明玻璃,不过非常贵

地板铺青灰色的厚瓷砖,青灰色的地板和青砖墙相衬得正好。

苏叶和谢卫华用小刮刀小心地把砌墙时滴出来的沙灰浆刮掉,再用湿布擦过两次,墙面显整洁干净

刮过后,灰白、青相间的颜色墙体看着很舒服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