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种田日常+番外(639)

作者:苏佑蓁 阅读记录

棉花种在今年栽的果树间,分散开来,摘棉花比较麻烦,不过孩子们非常有干劲,新的棉布衣啊,很多人长这么大没穿过新衣服呢,全捡哥哥姐姐的旧衣穿,这回又机会穿新衣服,还两套,能不兴奋吗

棉花摘过一遍,开始挖花生,孩子们在忙活时,秦嬷嬷带着果园里不在厨房的所有妇女,按量的尺寸裁布缝衣

苏叶去看过一眼,这小孩衣服做着简单,没刺绣什么的,她们做得非常快,上衣脖子处和裤子后腰处,还绣上了人名,除了大小,布料款式都一样,绣上人名不容易混乱

得空时,谢卫华把张铎叫来,问男孩子们的学习进度,张铎回道:“聪明的背熟三字经,字会写完,进度慢的背一半,会写几个字,留下来的都很认真,学得慢是真没有读书天份”,人的脑子是不一样的

谢卫华当然知道人和人不同,他和张铎说:“你多观察下他们的人品”,明年送去书院,他不想资助人品不好的人

他和妻子的单纯助学想法不同,他可以不要求有回报,但不能资助出白眼狼,回头捅他们刀子

张铎应下

第344章 第344章蟹美

中秋节的前三天,安排好果园里的事,谢卫华苏叶带小五回家,去年的棉花还剩有,今年种得更多,收成也不差,棉花堆积了三个仓房,地里还能采摘两、三次

所以谢卫华和苏叶打算回来去找苏景楠做些纺线机和织布机,深秋冬日里事少时,教小姑娘们纺线、织布,她们初学织的布不够好,不过给自家下人长工们用就足够了,他们用布不用再从府城布铺拿回来

冬日里男孩子半天能干什么,他们还没想出来

回到家,过节应用物品谢母和赵晴已备齐,节礼已送得差不多,就差村里的亲戚

谢卫华一回来,正好和谢卫辰一起给姑父一家送去节礼

两人回来,除了带回和往年差不多的回礼,竟多了一篓螃蟹,还都是活的

一家人围了上去,谢母惊讶:“大闸蟹,还活着,你姑父怎么从江南运来的”,太好了,在北方,吃个大闸蟹太不容易了

谢卫华回道:“放木盆里养,木盆固定在马车里,每天换水,喂豆饼,玉米饼,路上也死了一些”

苏叶:“佩服,为吃这一口,这么麻烦的事他们也做”

谢卫辰笑:“为自己的口服之欲,也为银子,直接拉去府城卖的,卖十两银子一只”

赵晴好奇:“大闸蟹在当地怎么卖”,姑父就是大气,留给他们家一篓

“五百文一只”

“也很贵了,一只鸡才七、八十文”,十两一只,有人买吗

“这东西吃的是鲜,中秋就是吃蟹喝菊花酒,哎呀,家里没菊花酒,明天去买”

“”

谢卫华把捆绑的大闸蟹放木盆里,倒入水,小孩围了一圈,没吃过大闸蟹的他们问个不停,谢母耐心地回答他们

南丰果园这边节日前一天上午,又采摘一次棉花后,孩子们带发下来一套新衣服,一人提一斤肥猪肉和两个月饼,高高兴兴地回家

下午,长工,下人们节日福利都发下去,赵吴两姓的小管事们也进镇租车回家后,张铎和王矩才赶车启程回老宅和家人团聚

而南溪两村男女七十多个孩子回到家,在两个村里翻起了风浪,和苏叶谢卫华所想的一样,父母们最初送孩子去的想法是家里孩子多,又不是农忙,去干半天活就能饱三餐,一个孩子干不了多少活,饭量却不小,能给家里省点粮食就省点

时隔两个月,孩子们回家,全干干净净的,看着舒心,大都长高了,没长高的,也长胖,结实了,不再精瘦精瘦的,还得一身新衣服,还有猪肉和月饼,这

最最最最主要的: 孩子们说话行为举止完全变了,变得有礼貌,像小书生一样彬彬有礼,以前和大人学骂脏话的毛病改了,会背书,会写了很多字,会算数了

饭前洗手,生水煮开了喝不容易的得病

读书人最受人尊敬,家长们瞬间觉得孩子变高大

半途回来的孩子,接孩子回来的父母,后悔了

“你堂哥去几天就闹回来,说在果园里只吃饱,一点肉沫油水都没有,真的吗你大伯娘骂谢老板骂了几天”

“开始是,谢东家也是为我们好,我们经常吃不饱饭,肠胃弱,猛一吃大油的东西,会拉肚子,生病”

“原来是这样,大伯娘骂错了”

“娘,大伯娘什么时候讲过道理”

“她是长辈,别这么说”

“他爹,老小两个月干活半天,读书半天,书能背熟,写的字也齐整,有读书天份,要不开春送去私塾,考个秀才回来家里田地能免税”

“科举哪有这么容易,不然我那堂哥考了几十年还是个童生,笔墨纸砚,哪个都费银子,为此,他家田地差不多卖光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