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种田日常+番外(669)

作者:苏佑蓁 阅读记录

“去年有次去拉苹果,晚上在南丰镇逗留一晚,傍晚时苏二姑娘和孩子在街上吃东西,听傍人说那是谢大太太,我就打量了几眼,唐突苏二姑娘了”,郑老五说

苏叶笑笑:“那真巧,今天借宿到几位哥哥家了”

“荣幸至极!”

“别扶我,我自己走”,一个苍老的声音传进来,郑家五兄弟马上起身迎出去,谢卫华和苏叶也站起来

没一会,一个灰发老爷子和一个满头银发老太太被人扶进来,二老坐下后,郑村长给谢卫华夫妻介绍:“这是家父家母,年纪大了,身体不太好,住后院,听说是你们,一定要来看看”

谢卫华赶紧道:“是我夫妇二人失礼了,该我们去见礼才对”,二老走路不太稳了

郑老爷子摆摆手:“我儿肯定没说我们还在”,到陌生人家投宿,谁会没眼力问主人高堂还在不在

几个中年人尴尬,他们兴奋得忘记说了

老爷子先叹一口气,后说:“我这辈子最难过的就是二十多年的那个关卡,苏二姑娘,老夫感激你,救了我许多郑家族人,今天能当面谢谢你,了却老夫一个心愿”

苏叶忙摆手:“这功劳我可不敢领,官府在其中非常重要,种子是官府花银子从我们手里买,再发下去”

“不,你家能种出来非常重要”,想起二十多年那场旱灾蝗灾,郑老爷子心有余悸,当年的情况在他脑里还是非常清淅

“对,没有这两样东西,翻过那年,村里人要少一半”,老太太开口了,灾荒可不是开玩笑的,要是没有玉米和红薯及时出来,她六个孩子也不会现在都齐齐整整的,饥饿加一场病,一条命轻易没了

谢卫华笑道:“都重要,这个不用争,都过去了,现在好生活来了”

“对,我小时候不敢想像会有这么一天”

“对啊,家里几个小子还进了南丰书院读书”

“点灯摆饭了,吃饭,谢兄弟,今晚好好喝一杯”

男人那边喝酒兴致高昂,女人这桌,苏叶坐在老太太旁边,听她说二十多年前的慘状,老太太告诫儿媳孙媳孙女要有感恩之心

二十多年,过去久远,当时福家村建了河坝,挖有水井,苏叶以为其它的村庄相差不会太大,现在一听,原来不是

她理解了郑家为何叫她苏二姑娘网,网,大家记得收藏或牢记, 报错章求书找书和书友聊书:

第361章 碰见

晚上饭菜味道还可以,主人家热情,苏叶知道客人吃越多,主人家越开心,加上也很饿,不客气地吃到八分饱,她饭量大,吃八分饱可是吃了不少,果然,郑老太太和其它妇人见她吃得多,脸上笑容越灿烂。

刚吃完饭,就有妇人扶着俩老太太颠颠上门来见她,俩老太太一见她,就要行礼,苏叶赶紧闪开,扶她们坐下

俩老太太一个劲说些感激的话,郑村长家人说官话带当地的口音不重,她能听清,这俩老太太说话口音重,苏叶听懂一半,半蒙半猜,加上有两个小姑娘给她翻译,勉强能交流,不断有人闻讯而来,房间里挤的满满当当的

苏叶耐心听她们讲话,人老了,都喜欢念叨过去,老太太们说最多的就是二十多的那场天灾,那也是她们这一生最难忘的事,最难过的坎

她以前是没这种耐性听的,之前时不时去看望外公外婆,外婆和叶梅陈兰也喜欢念叨以前的事,时间长了她也习惯了,听这些老太太讲古,她没任何不耐

中、青年的妇人暗自佩服,她们可怕老太太们讲古了

夜深人静,谢卫华喝了酒睡得很沉,苏叶却睡不着,她想不到,二十多年过去,会有人记着她的恩,心里满满的胀感,被人真心感谢的感觉真的很好,既自豪又有种恐慌

苏叶觉得粮食问题解决了,又出了人口问题

清朝时期,海外传来一根红薯藤,百年时间,人口从一亿膨胀到四亿,现在高产的农作物都有了,人口增长更快,朝庭或因人头税的增收而高兴,没有意识到人口剧增带来的负面影响

随着一代一代成长,无数大家分小家,小家又经二、三十年成长成大家,又分小家,在农耕社会中,田地越分越少,越来越多荒地被开,然后

苏叶打了个寒颤,这个问题太深了,这不是她能想明白的,也不是她能解决的,翻身无数次后,抱着谢卫华的胳膊迷糊睡去

次日一早,吃过早饭,马出从村长院里行出,路两边挤满送行的人,马车走得慢,不停有人从外面塞东西进马车里

经过昨晚,苏叶没有拒绝,接受了大家的心意,撩起车帘,眼里热热的,和他们挥手告别

出了村口,马车后面还跟着许多人,上了官道,大家才停下脚步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