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种田日常+番外(676)

作者:苏佑蓁 阅读记录

下午,谢家不停接待提礼物上门祝贺的客人

次日中午,赵晴娘家人一家都来了

接连三天不停有客人上门拜访,谢卫远是目前唯一在家的成年男人,尽管有苏世泊过来帮忙,也把他累得不行,心里祈祷大哥快回来,快回来

第四天中午,谢卫华到家,谢卫远松了口气,下午就回城销假

家里主心骨回来,荡在半空的谢家众人回到地面,心里特别踏实

又过五

天,谢卫远从官府渠道得到消息,今年新进士派官,傅启烨进翰林院,谢卫辰外放岭南,任广府东路惠县知县,王柏钰外放西北任知县

谢卫远回来一说,大家沉默,西北自古常有动乱,且干旱贫穷,多匪,去那边任职风险大,甚至有生命危险

岭南自古被称为蛮荒,瘴气横生,毒虫遍地,被毒蛇咬死的官员还真不少,自海运繁荣,带来大量财富后,岭南才没让当官的人闻之色变,但繁忙的海运也滋生了海盗,总之,不是当官的好去处

且路途遥远,以往还有官员病死在去上任的路上,从京城到广府马车要走差不多两个月,从家里出发,要一个多月

越想,大家心情越不好

事情定下来了,无从改变,谢卫华手敲着桌面,最先开口:“其实岭南也没传说的那么可怕,驱蛇虫的药多带点,老二身有功夫,有自保能力,再多带几人”

被泼了冷水,谢母提不起劲,有要人命的海盗啊,听说惠县又临海,她无力和赵晴说:“老二媳妇,你和孩子们先别跟去了”

赵晴心里烦乱,不知如何是好,她当然想跟丈夫去任上,可小女儿还小,赶路肯定辛苦,承霖要上学,也不知那边先生如何,丈夫不可能有很多时间亲自教他

苏叶看她表情,便说:“娘,不如等二弟回来,再问问他意见”

谢母妥协:“那等老二回来再说”

四月五日,谢卫辰和王柏钰回村,祭祖,办过村宴,两人带村里几个青少年和随从上任,家眷没带,等他们到地方上任,熟悉地方后,家眷再送过去

谢卫辰离家后,谢卫华脚后跟就去栖来县,那边实在太忙,光请做工的人就请了一千多人

游学的孩子们在京里玩几天,便一路向西,傅启松和张竹筠娘家两个侄子加入游学队伍

谢卫华离开两天后,她们收到谢云舒和谢承瀚的来信,他们现在到了西京,一路顺利,没惹什么麻烦,他们打算在西京游玩十天半个月,再继续启程

信里描述着不同于家乡的风景,不一样的春天,某个地方奇怪的风俗,

谢云舒抱怨哥哥们老叫她动手做饭

谢承瀚写给谢母信中有一段: 奶奶,我好想大家,想念奶奶你做的点心,想念大伯娘炖的熏猪腿,梅菜扣肉,奶奶,我跟你说,我边擦口水边写信

谢云芙念到这里,大家哈哈大笑,冲淡了大家伙对孩子的挂念

谢卫辰知道家里人挂念,一路南下,隔两个县就寄一封信回家,有效缓解谢母担忧

谢卫华他们忙得端午节都没回来,六月底,谢母苏叶看到黑几个度,瘦一圈的谢卫华,心疼了

忍着等谢卫华填饱肚子,谢母含泪用手拍打他:“你这孩子,怎么不心疼一下自己呢”

谢卫华瘦是瘦了,精神却是不错,他安慰谢母:“娘,我没事,好着呢,赶工期忙,天热了吃不好,才瘦了”

谢母擦掉泪水:“建码头停工了吗?村里人也回来了?”

谢卫华乖乖回答:“没停工,村里人回来一半,过几天下雨,停工了都回来,第一段工程是砌河堤,挖水道,筑接连河堤的平台,已经完工,现在开始砌台阶,筑车道”

苏叶惊讶:“真快!”,光挖河堤之间的水道就是个大工程,开工到现在两个月半,湾底就建好了,这速度在这时代,真的很快了

谢卫华微笑:“请到的工人特别多,最多时有一千二百多人,旭哥订做的独轮车也够多,已花的工钱比预算多出快两倍了”

谢母:“要再筹银子吗?”

谢卫华:“暂时不用”

“不说了,你先去睡一觉,好好歇歇,叶子,你给卫华炖鸡汤,给他好好补补”

“那娘,我去休息了”

“娘,我知道了”,苏叶应到

谢卫华回房洗澡睡下了,苏叶不放心,去请苏世苓来给他把脉,得知无事,只是累了些,才放下心,把这结果也告诉了家里人,让大家安心

苏叶每天让厨房杀一只小母鸡,一半炖汤,一半苏叶做菜,给谢卫华单独吃,谢承霖嘴快取笑大伯在做月子,被谢母罚写一百张大字

谢承巍和小五很佩服三哥,三哥胆子大,大伯(爹)也敢取笑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