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古代当地主+番外(99)

作者:勿尤 阅读记录

没办法,官道上开的客栈并不多,隔很长一段距离才能看到那么一间。

张信招呼着青山大牛他们到林子里砍了些竹子回来,然后取出四根插在地上,围成一个长方形,而后插好的竹子上两两之间绑上一个竹子,最后十字交叉搭上买好且拼接在一起的麻布,压实三边,留一个出口,一个简易的帐篷就搭好了。

这天没雨,所以张信也就没在中间撑一根高棍,形成坡顶。

见到搭好的帐篷,一群小的都感到新奇不已,围着帐篷打转,不时进进出出。

同行的其他人也早有准备,搭帐篷的搭帐篷,生火的生火,做饭的做饭。不过也有的人没搭帐篷,打算直接露天而眠。

“都注意点用火,别烧起来了。”商行的人过来巡视道。

“晚上最好留一两个人守夜,不然出了事我们一时半会也顾不过来。”

“这守夜的事不是应该是你们做的吗?我们可是给了银子的。”有人不满道。

巡视那人倒没生气,好言道:“这个你放心,我们自然会安排人守夜。叫你们出个人守夜只是为了预防万一,真要出了事也能及时应对,顺带照看自家的财物。若是一个不小心丢了,我们远安商行可不负这个责任。”

刚才质问那人倒没再说什么,只撇了撇嘴。

众人不无不可地点了点头。

其实就算巡视那人不提,张信也是一定要安排人守夜的,同这么多陌生人一起,人身和财产方面都有可能受到威胁,睡也睡不安稳。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这都是老生常谈了。

晚饭吃的是白饭闷腊肠和兔肉干,跟锅仔饭差不多,味道挺不错的。

吃饱后,张信到周围走了走,了解下地形,顺带消消食。

忽然,不远处有人疑惑道:“张老弟?”

张信侧过头去,看清那人,正是几年前到到渠阳县买鱼苗路上遇到的马家兄弟。

反应过来,张信打招呼道:“马大哥。”

马老大哈哈笑道:“还真是你啊,怪不得看起来这么眼熟。咱们也有几年没见了。”

“是啊,自上次渠阳一别,也有几年了,日子过得还真快。”

马老大拍了拍张信的肩膀道:“你在商行里怎么不过来找我们?”

张信不好意思道:“这不是一时给忘了嘛,我也没想到这一茬。”

“你这是避难去?”

“是啊,这鬼天气,实在让人担心。”

马老大也是感慨道:“确实比往年热很多。你这样早做准备也好。”

“马二哥呢?”张信问道。

“他这一趟没跟过来,正在家里休养呢。”

“怎么回事?”

“还不是这天给闹的,不少人都开始往别的地方迁,那些个劫道的就跟猫闻到腥似的,见天的活跃在道上。上一趟我们就遇到了好几次,其中一次人数不少,本想着给点过路费,谁知他们要全部吃下,自然就打了起来。我们虽然赢了,但不少人都受了伤,老二身上也挂了彩。”

“马二哥还好吧。”

“没事,大夫说只要休养些时日,也就没什么大碍了。”

“都说路上不太平,没想到已经这般严峻,官府怎么就不管管?”

“唉,这劫匪进了山,官兵也没办法。”马老大感叹了句,而后又靠近张信小声道:“况且,我冷眼瞧着,卫所里的那些个官兵都是些不中用的,指望他们是没指望了。”

对此,张信不知该说些什么才好,他也管不着。继而关心道:“那咱们到府城的这一段路不会出什么事吧?”

“放心,应该没有大股劫匪。我们人多势众,他们也不敢动作。不过你们也得惊醒些,以防万一。”

张信点了点头,两人又聊了会儿才散。

“有事尽管过来找我。”马老大叮嘱道。

张信笑道:“不会跟你客气的。”

回到自家驻扎地,大牛问道:“那谁啊?”

“之前认识的。”张信将与马家兄弟结识的过程简单说了下。

堂哥张忠道:“那还挺有缘的。”

然后张信又将马老大说的有关劫道的事跟大家说了下。

“所以,为了大家的安全,我们得时刻保持警惕,不能掉以轻心。”

众人闻言都严肃地点了点头。

这会天色已暗,张信就招呼众人道:“大家早点休息吧,赶了一天路也累了。上半夜就由我和庆生守夜,下半夜就交给堂哥和兴运。”

庆生是马婶子的长子,二十岁左右,孩子都能打酱油了。而兴运则是刘父带来的那一家子的成员,也是家中长子。之所以这么安排,是因为张信对不太熟悉的人到底存了些担心,怕他们不够尽心。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