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林氏有好女+番外(170)

作者:叶鹂声 阅读记录

林琢玉想来想去想不通,可是年关将近,皇上给他们定的行程是过了十五就动身,林家兄妹俩再怎么疑惑,也得先把这个年过好了。

……

腊月廿九。

年关已近,各府里都人来人往,到处都是送礼、拜年、赴宴、采买的人,唯有贾家门前冷冷清清,无人问津。

贾珍心里憋着一股子火儿,他这些日子虽然没什么实际损失,但名声较从前可是一落千丈。

「贾宅」的名声跟「宁国府」自然不能同日而语,「屙屎胡同」倒是传得比「宁荣街」还要响亮些!

这些日子以来,他那些亲旧故交对他是避之唯恐不及,实实在在的亲戚也是礼到人不到,摆明了以后只有表面交情。

人家不来亲近他,他也没脸上赶着去人家家里拜会。

越是这么想,贾珍就越是深恨隔壁西府。

要不是贾母和王夫人惹出这么多祸事来,家里能到如今这个地步?

郁闷归郁闷,但贾珍还是得去西府一趟———本来贾家就没什么愿意跟他们往来的亲戚,倘若自家亲眷再不互相拜谒一下,这个年关,贾家门前怕是只有鸟兽到访了!

贾珍没带贾蓉和秦氏,秦氏有了身子,贾珍怕她在西府里有个什么闪失。

虽说东府到西府里没多少路程,但西府这地方什么岔子不能出?

贾珍算是服了,为了自个儿的孙子,还是小心为上吧!

其实,不论贾珍这边儿是个什么光景,西府这边都只会比他更惨,贾珍和尤氏进了老太太的院子时,第一反应就是皱起了眉头。

甄家是给了不少的金银细软,但老太太这边用银子的地方也不少,今年没了各处田庄的租子,如果不靠甄家这点银子,只怕连年关都过不去。

再庸碌的人,到了这时候也知道为子孙计了,因此由老太太做主,用这笔银子在京郊又添了点田产,虽然不多,至少收上租子来,还能让这些主子们混个温饱。

田地买下了,剩下的银子就不多,甄家是有事相求于贾家,但甄家也不是冤大头,上京一共就带了那些银子,除去甄宝玉的吃穿用度,余下的全都给了贾家。

王夫人不是没有试探过甄家,看看能不能像当初对冯家一样,从她们手里再榨出点油水来。

但甄家这边的态度很明确,始终表示家主不在,自己手里能做主的银子有限,倘若贾家还想再多要一些银子,那就得先想法子,把甄应嘉放出来。

如今王子腾死不松口,老太太心里不免有些发毛,虽然依旧不认为皇上会杀甄应嘉,但也不敢再向甄家保证什么了。

于是,贾珍和尤氏进门的时候,看到的景象就别提多寒碜了。

倒不是说西府的宅子破败了,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国公府邸就算是撤了牌匾,规模也不是寻常人家的宅院能比的。

但,倘若这偌大的宅院,里头只零星挂了几丈红绸呢?

不独是院子里的装饰,屋子里也很可怜。

各屋的下人也没裁新衣,只是腰间系了块红布,就算是过年的装扮了,各个主子身上也没有新服色,每个人穿了件红色衣裳,就当是沾喜气了。

贾家这些人里面,最体面的还得数贾宝玉了,虽然他穿的也是旧衣,但他的红衣裳太多,矬子里拔大个儿也能挑出一件偏新的来。

其他人就未必了,尤其是邢夫人和王夫人这个年纪,正是丢红丢绿的时候,两个人至新的一件红衣裳也是十几年前的,现在穿出来,过时的同时更添一份寒碜。

不过,即便是贾宝玉,此时也不如甄宝玉丰神俊朗。

甄应嘉虽然身陷囹圄,可是皇上没审没判,甄宝玉就不能按甄应嘉有罪那么穿衣裳,好像盼着皇上给甄应嘉定罪似的,太不吉利。

因此,甄宝玉这日也是一席大红地儿织金背鹡鸰衔芦斜领袍,头上是嵌红宝石的金冠,腰间是金镶玉的带钩,都是簇新的。

贾珍进来,先按规矩给长辈见了礼,又受了晚辈的礼,轮到甄宝玉的时候不由得多看了几眼:“甄世侄龙章凤姿,风神俊秀,将来前途定是不可限量,正所谓「英雄出少年」,我们这些老朽实在是见之形秽啊。”

甄宝玉微微一笑,又朝贾珍行了一礼:“世翁谬赞了,小侄如何敢当,唯有尽心修习,方不负世翁厚望。”

贾珍也无可无不可,他与甄宝玉本就没有交情,只是听说甄宝玉小小年纪就成了举人,再想到自家这么多晚辈,除了捐班就是白丁,硬是没有一个从科举正途出身,心下感慨罢了。

王夫人心里便有些不乐,总觉得甄宝玉无非是占了胆大这一条而已。

一个世家公子,不声不响跑出去三天没有音讯,甄家居然也没从考场把人逮回家,可见这家教也不过如此。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