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和摄政王没有关系(151)

作者:老树青藤 阅读记录

当他们得知本朝的商人竟然将那么大批量的盐运往草原后,那简直就是抓住天大的把柄,整天在朝堂上吵个没完。

可是这话又不能说的太难听,还得遮掩一些,总不能指着皇帝的鼻子骂吧。

萧锦年如今也练就了一些本领,对于他不想听的话,那都是左耳进右耳出根本不往心里去。反正他们说就说,他又不会因此掉块皮少层肉的,他不痛不痒。

反倒是那些人见萧锦年毫无反应,心里更加不得劲,十分的难受。

再说,不管他们现在如何的吵。如何的反对,这么长时间过去,人都已经到了草原开始交易。事情已成定局,无可转圜余地。说那两句就说吧,反正只要不搭理他们,迟早会安静下来。

事情如萧锦年所料,一群人上蹿下跳了一段时间后,也觉得没意思,便歇了下来。

只是没消停几天,又有御史台来参了。

直言顾展方,江见知和方柳羽三人夜夜流连于烟花柳巷。甚至还说三人共同狎妓,整夜痴醉,有伤风化,不成体统,不堪大用。说的那是有鼻子有眼,骂的那是极其难听。要不是萧锦年知道三人是去干嘛,并且有时候他也在场,他真以为这些人趴人家床底下看到了,所以才说的那么真。

不过萧锦年又不能替三人解释,他叫他们三人做的那些事,只要被有心人利用,所有的事情都会变味。巨大的利益会让事情最终朝着最坏的方向发展,完全有悖于他一开始只想多囤物资以后留着救人的初衷。

萧锦年也知道自己只要帮着三人说话,那群人会跳的更高,后面的事情也就更难做。目前只能冷处理,同时给那些人转移一下视线,叫他们别把目光一直放在顾展方三人身上。

烟雨楼那边的位置虽说暴露,但是萧锦年并没有换地方的打算。那些人因为烟雨楼本身的娱乐性质并没有往别的地方去想,若是换个稍微不那么娱乐一些的地方,怕是要往结党营私上面说。

在大瑜,官员狎妓玩乐,最多是名声不好。可结党营私,严重点那是要掉脑袋的。

同时萧锦年也想到自己要在不久之后把皇位给霍烬才行,一个朝代改名换姓,那最后一个帝王的名声定然不是好的。

于是,一日晚间萧锦年不再遮遮掩掩,他身后跟着顾展方,江见知还有方柳羽,四人就这么大摇大摆地进了烟雨楼。

第二日,以往朝会跳得最高的御史罕见的一言不发。

他们不敢真的参皇帝。

说到底,还是缺少直言进谏的铁骨勇气。

但御史台如今的闭口不言,不是萧锦年想要的。

后面的日子,萧锦年依旧出入烟雨楼,直到有一天烟雨楼一楼的大厅有两人剑拔弩张的在吵架。原因也极其简单,甚至有点匪夷所思。二人因为谁的故事是最好的而吵了起来。

之前城中出现过一个说书人,那人的故事新颖独特,志怪妖异,听的人欲罢不能。

后来听说得罪了高门显贵,被抓了起来,后来又说放了,之后便再也没出来说书。有人说他参加科考,也有人说回家种地了。

反正是没有再出来说书。

顾仁识这次科考并没有取得什么好名次,但他毕竟参加了殿试,按理说是可以做官的。只是这官位僧多粥少,他又没有钱去打点,也没门路疏通。加上顾展方这个状元头衔占了权势的利益,眼下拿顾展方没办法,便冲着顾仁识去。

于是顾仁识成了唯一一个没有被派官的。

其实那些人是想叫顾仁识去荒远偏僻的地方为官,但又怕顾仁识年纪太大受不住,要是死半路上,顾展方发疯咬他们也得不偿失。谁叫人家状元郎如今正得圣宠呢,还是收着些比较好。

当不当官的顾仁识也不在意,他年纪大了,志不在此。

如今他只在家中,又无需交税,家中田地也有佃户去种,他只需安安心心的写他的志怪话本。

自从那次得人指点,顾仁识发现自己还挺喜欢写这些的。已经写好的那些故事,许多都以妖怪去暗讽一些事。他想等故事再多一些,能够成一本书,要是能拿到书坊去售卖便更好了。

这么想着,顾仁识又干劲满满,每每写完还要念给夫人和女儿听,得到她们的肯定后,还要再抄写一份放书房里,等顾展方下衙回来看。

而每天回家看到自己父亲写的那些故事,也成了顾展方放松的方式。

有时候他还会和方柳羽,江见知二人说这些故事。听的二人连连问令尊何日出书。

因为顾仁识之前在城中说的志怪故事,也吸引了许多爱听说书看话本的人。有些人因太喜欢,又实在没得看没得听,便自己依照着之前听过的去仿写。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