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和摄政王没有关系(66)

作者:老树青藤 阅读记录

许清让为官几载,从未得过人的好脸色。如今皇帝和颜悦色的亲自给他夹菜,叫他不胜惶恐。只当是奉旨吃放,夹起丸子放入口中品味。

鸡肉丸子确实如皇帝所言,十分好吃。他自小便爱吃鸡肉,只是家中贫寒,不能饱这口腹之欲。寒窗苦读十数载,做了官后,也因价高,一年也吃不来几次。

“好吃吗?”萧锦年轻声问道。

许清让颔首,恭敬道:“回禀陛下,好吃。”

萧锦年把距离许清让比较远的一碟子的鸡肉丸都端到他面前,认真道:“那爱卿多吃一些。”

看着小皇帝献宝一样,将满满一碟的鸡肉丸子放在他眼前,那灵动的神情感染了许清让,他不自觉的笑了一下,“臣,遵旨。”

这六人,官职低微说不上话,可都是好官,有自己的想法坚持自我,不随波逐流。萧锦年相信,和他们搞好关系,以后命悬一线时,这几人定会以自己的判断为他说几句话。

这么想着,萧锦年的话便多了起来,他对赵缘说要管理整座城的治安,火情还要缉拿偷窃和聚众闹事者,兵马司实在是辛苦了。又对江燕卿说他的敢说敢做,不畏强权,替百姓发声,是为官者最珍贵的东西。

又说崔雨凇严师出高徒,一视同仁,不偏颇堪称良师。丝毫没有怪罪崔雨凇过于严厉,这种严厉在他眼中反而成了好的品质。

那两个上了年纪的臣子,一直以来都被人说是庸臣,平庸的连叫人多看两眼都不愿浪费时间。

可萧锦年却说他们教育有方,族中子弟克己守礼,他们在任时,各项事务也丝毫没出现过纰漏,说他们费心了。

对许清让,萧锦年没有多言。只是说,“爱卿平日处理事务诸多辛苦难言,快多吃些。”

认可与否定对许清让这样的人来说,都一样无用。他只做自己认为对的事,坚持本心,无论如何不会动摇分毫。

萧锦年极具针对性的鸡汤挨个这么一灌,六人心下生出诸多感慨。他们的难处与心酸被至高无上的皇帝看在眼中,一直以来都在被否定,今日却得到了理解与肯定。不知是不是烟气太重,温度太高的缘故,人人眼底都泛起一层雾。

被人理解与肯定的感觉,真的很好。

萧锦年灌完鸡汤就开始话家常,和两位老臣还有崔雨凇谈对孩子和学生的教育,和赵缘谈兵马司,兵马司大部分时间是在排查火情,毕竟都是木头建造的房子,一个不小心起火,能烧一整片。

说到灭火,赵缘可就有的说了。他苦恼了许久,后世因为高层建筑不好灭火,他们的水囊扔上去很吃力,都是要架着云梯冒着被烧的风险往上扔。兵马司每年因救火死去的兵士不在少数。

萧锦年闻言,想到有种贡品叫火浣布,脏了只能用火烧,烧完拍拍就能干净如初。故名火浣布,

由于是珍惜的贡品,历任帝王都只会赏赐给位高权重的大臣。不过这布虽难得,世家大族们想要也不是搞不来。因其特殊性和稀缺,火浣布至今都是奢侈的象征。

萧锦年记得去年的那批火浣布还在库里压着,谁也没给。这布的防火性这么强,做防火背心岂不是正好!

心里这么想着萧锦年没有直接说,他得先从库中确认有多少布,要是太少做不了两件说了还叫人白高兴一场。

高层建筑不好灭火,萧锦年想了一下,看来大瑜如今消防连简易的水枪都没有。他道:“朕听过一种东西,将竹筒放在水中,裹絮的水杆从另一头往上抽起,水就会存于筒中,再将水杆按下,水就能出来。出来的水会成一道弧线,喷洒极远。若是做的大些,灭高处的火,岂不是也可?”【注2】

赵缘跟着萧锦年的话想了一下,觉得可行。可是他没有见过这种东西,一时间也想不出到底什么样。一旁的许清让听完后,沉吟片刻,回道:“陛下,您说的这种东西,臣似乎见过。”

萧锦年微微挑眉,等着许清让继续说。其他五人尤其是赵缘也盯着许清让。

许清让没有被这么期待的注视过,他轻咳一声道:“臣祖籍有一小县,乃产竹之地。那里的孩童总是会用竹筒做一种玩具,用来玩水,还会凑在一起分成小队,用这竹筒里存的水打水仗。于陛下形容的倒是极为相似。”【注3】

萧锦年反应极快,连连点头,“爱卿说的应和朕所言为同一种东西。朕也是在一本游记里看到有此记录,便想着此物要是用于灭火,定然也是极有成效的。”

这番话引得六人连连点头,陛下果然是聪颖,稚童玩乐的用具都能想到如此用法。幸亏萧锦年听不到他们的心声,若是知道他们此时所想,肯定会羞的不好意思抬头。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