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和摄政王没有关系(69)

作者:老树青藤 阅读记录

崔雨凇没敢搭腔,真要是这么干,只要王冉和上钩,别说拉下王泗水,整个王家都得扒层皮。

第29章

御书房里静悄悄的,崔雨凇不讲话,江燕卿低着头等结

果。心里已经做好惹怒帝王的准备,毕竟让皇帝去给世家子弟当个物件一样支使,即便是假的,那也颇为骇人听闻,有损君威。

萧锦年眼睛在江燕卿的身上巡视,张口想说什么最终又给闭上。

这法子确实是眼下最快速,最高效的方法了。

就是万一王冉和不上钩怎么办呢?

现在光想也没用,还是得先试试才行。萧锦年轻咳一声,“朕去。”

———

萧锦年和小福子说要出去玩两天,由崔司业陪着,叫小福子在明日早朝时,就说他病了。在小福子的挽留声中,萧锦年换上江燕卿的官府,跟着崔雨凇往外走。

而江燕卿则是换上太监服,手里拎着御膳房送来的三层食盒,跟在二人身后。

三人行至宫门前,萧锦年用宽大的衣袖挡着脸,咳嗽不停,另一只手递过江燕卿的腰牌。守卫抬眼盯着萧锦年看,一旁的崔雨凇稍微挡了一下,“江大人染了风寒,还是远一些,莫要过了病气。”

守卫觉得有理,确认腰牌无误,便放人离开。

江燕卿拿的是在御膳房做事的小公公腰牌,守卫盘问他出去做何,他拎起手里食盒,“奉陛下之命,去户部仓部许大人府上送鸡肉丸子。”

守卫打开饭盒,检查一下后,也放人离开。

崔雨凇的马车停在不远处,江燕卿以“亲眼看着能更好的写奏折抨击”为由,也上了崔雨凇的马车。

小小的马车坐三个人,着实有些挤。

中途江燕卿下去,前往成衣店买了两套衣服给自己和皇帝换上。

国子监作为大瑜第一学府,规模很大。悬山顶,灰筒瓦,门前两个石狮子张着大嘴,威风凛凛。

崔雨凇领着江燕卿和萧锦年,到了门房时,只说二人是他祖籍出来游学的学子,途经洛安城,想来国子监瞧瞧。门房抬头看了二人一眼,一个比一个俊逸。

崔司业大名国子监众人如雷贯耳,不过是带祖籍来的学子进国子监瞧瞧,门房也愿意卖他个薄面。放人进去的时候,还恭维一句,“崔司业祖籍风水真好,出来的人各个都水灵灵的,竟不比咱们洛安城逊色分毫。”

江燕卿和萧锦年走的快,没听着门房说的话。崔雨凇落在后面,微微颔首,轻笑道:“在下祖籍的风水,没有洛安城好。”

门房只当崔雨凇是谦逊,咧着嘴笑,也没再多说什么。

萧锦年不能在外久留,因此扮作寒门学子蹲守猎物上门不太可行,他要主动出击。

按照崔雨凇对王冉和对了解,以王冉和瞧不起寒门学子高高在上的态度。只要萧锦年在对方面前表现的矜傲些,对方定然会觉得自己被区区寒门学子冒犯了。

按照三人商议的,只要王冉和对皇帝颐指气使,叫皇帝端茶倒水,或是对皇帝说了什么不好听的话,那萧锦年的任务就算完成了。

届时身为御史的江燕卿,就能凭借他的三寸不烂之舌,将王泗水拉下来,还能叫王冉和不死也脱层皮。

为了保证萧锦年的安全,江燕卿也跟着一起过去。正好二人进国子监,就是以两名游学学子的名义。

———

日头西斜,微风阵阵。国子监有座碑林,每块碑上刻着的经书内容都是历代书法大家之作。

碑林尽头有一座小亭,此处人烟稀少,又极其隐蔽,是以王冉和为首的四名世家子弟的专属地方。国子监的学子们都知道这不成文的规定,是以极少来碑林。即便是来,也只是在前面那一段学习大家书法,就面那段,是不会踏足的。

萧锦年与江燕卿作为游学的学子,自然是不知道国子监内这不成文的规定。而作为学子,瞻仰大家笔法,自然也是要从头看到尾,一个也舍不得漏的。

于是在崔雨凇给的路线下,二人朝着碑林深处走去。

“主人,小奴再也不敢了,请主人饶命!”

鞭笞声中混合着男人低沉浑厚的求饶声,这声音听起来凄惨,听着叫人心惊。

萧锦年和江燕卿对视一眼,觉得有戏,他们现在冲进去,定能抓到王冉和殴打他人,并且王冉和还会因为他们的突然闯入,责罚他们。

男人哭喊的声音越来越清晰,因为离得近,萧锦年二人还听到了另外一些人的调笑声。

“大男人哭什么哭?再哭一下,就多打一下。”

“换个地方玩玩,下面那不是还没弄过?”

“方大公子,你是饱汉不知饿汉饥,这样的极品,玩坏了可难找。”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