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独揽君心(194)

作者:张张涨涨 阅读记录

作者有话说:

*:出自郑少秋、汪明荃的《祝寿歌》

*:出自《诉衷情·永夜抛人何处去》,作者:唐·顾夐

第58章

中秋过后, 前朝又传来好消息,郑氏父子投降,台湾收复了!

自十八年地震过后,康熙帝的目光就再次投向台湾。

康熙帝重用姚启圣和施琅, 予以信任、交托军事, 两位汉臣能将也没有辜负帝王的信重和期待。

十九年九月下旬, 不过一年时间,台湾便正式纳入大清的版图,隶属福建省, 康熙帝设台湾府,辖台湾县、凤山县与诸罗县。*

台湾归复后, 康熙帝第一时间公布了设立海关、开放海岸、对外通商的决定, 选定了闽、粤、江、浙四地作为四大海关, 每个海关下辖数十个通商口岸。*

康熙帝派遣特使前往四地, 严令当地官员积极配合, 要求在半年内准备好海关海口的一切事宜,预计二十年春便可全面开放通商。

户部下面特设海贸司, 只对海外贸易的国营和赋税负责, 海贸司的负责人为正二品官职。

户部尚书为从一品,左右二侍郎仅为从二品, 海贸司一出,明眼人都知道康熙帝对此机构的重视,朝廷上下人人眼热、四处打探,无数勋贵子弟打破了头想挤进去。

海贸司的第一任负责人, 康熙帝钦点了富察马齐, 在此之前更是亲召马齐单独奏对, 君臣二人在御书房密谈两个时辰有余。

康熙帝不厌其烦地详细阐明自己对海贸司的构想, 以及此事对整个大清帝国的重要性,鼓励马齐放开手去做的同时当然也少不了敲打他一二。

马齐的万丈雄心中夹杂着隐约可见的忐忑紧张,当着康熙帝的面却斩钉截铁地立下军令状。

晚秋时分,马齐携着夕阳余晖步出乾清宫,宫道旁散落着枯黄的枝叶,在昏黄的光晕映照下,透着股冰冷的死气。

零星的几个洒扫太监也低头不语、动作机械麻木,天边的火烧云低低地压下来,带来沉闷的压迫感。

画面中的一切都显得暮气沉沉、阴暗晦涩,马齐的背影却透着股壮志激怀的锋锐之感,直直划开天穹。

他的脑海里闪过无数个朱服玄冠的背影,那都是盛世之下添砖加瓦的治世能臣。

远处的红色宫墙依旧安静地矗立着,她静静地见证着这一切,就如同一百多年前张居正的“一条鞭法”,也仿佛两百多年前于谦的那句“言南迁者,可斩也”。

朝堂的洪流从未平息过,开海之事不过是在波涛暗涌之下又添一分翻山倒海之势罢了。

-

这天回到坤宁宫的康熙帝,迎来了皇后娘娘的热切关怀。

康熙帝拉着青璃的手并排而坐,还未来得及喝口茶,格外兴奋的青璃就忍不住叽叽喳喳起来。

青璃的眼睫扇动,清泓般透亮的眸子毫不掩饰自己的热烈期盼。

“皇上皇上!咱们大清真的要开海了吗?”

康熙帝好笑地点点头:“是啊,开海就这么让阿璃开心吗?”

康熙帝微微思量,莫非阿璃是好奇海外的新鲜玩意儿?

青璃嘴角翘起连连点头:“开心啊,我希望以后再也没有海禁。”

康熙帝想到《清史稿》上的王朝末日之景,微微垂下眼帘,遮住眸底的晦涩不明。

“放心吧,朕会安排好一切,不会让后面的败家子乱来。”

青璃反握住康熙帝的手掌,罕见地多说一嘴。

“鼓励海贸、开放海禁的同时,也要规范市场、严格监督,这样才能促进贸易繁荣,每年都带给国库丰厚的利润,后世之君自然不舍得轻易放弃。”

“最重要的,是咱们的造船技术也要更新换代,武器设备更要发展进步,这样才能威慑四夷,减少甚至避免海外的袭扰。”

康熙帝坐正身子,仔细打量着认真叮嘱自己的青璃,只觉得眼前的阿璃陌生又耀眼,神秘又迷人。

青璃在康熙帝心中一直是个聪明却怕麻烦,凡事能避则避,一心吃喝玩乐的小姑娘。可她今日的寥寥数语却直奔核心、点明要义,比满堂朱紫都眼明心亮。

康熙帝脸上浮现一抹惊喜的笑容,装模作样地弯了弯腰,朝青璃行了个礼。

“先生字字千金、针砭时弊,朕欲拜先生为师,还请先生教朕。”

青璃身子后倾,靠在椅背上:“我肚子里就这点墨水了,也只会纸上谈兵,让我具体执行只会造成惨案。”

青璃不会盲目自信,自己既不懂朝廷各方面的政策,又玩不转经济学,能说出这两句也不过是因为自己曾站在历史下游罢了。

青璃想了想还是补充道:“皇上,对外交流是很重要的,人一旦封闭自己就会与社会脱轨,国家一旦封闭自己就会被时代抛弃。”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