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独揽君心(87)

作者:张张涨涨 阅读记录

当年贪恋我身子和美貌的时候还夸我明艳大方,最适合嫣红色和宝蓝色这种亮色的衣服,其他人都撑不起来。现在厌倦我了,竟又说嫣红色不适合我。

合着你是皇帝你说啥都对呗,要不是怕你罚我迁怒我阿玛,姑奶奶脱了花盆底就砸你脸上。

宜嫔在心里狠狠骂了句狗男人,又不得不乖乖擦着眼泪回到翊坤宫闭门思过。

康熙帝“故地重游以解相思”的计划被打乱,没了赏景的兴致,没过一会儿也回了乾清宫。

今日梅园遇到宜嫔的事情康熙帝自然也没忘,吩咐梁九功:“你去查一下,这段时间哪些奴才出了乾清宫。”是不是有人给翊坤宫递了消息。

梁九功自然也察觉到宜嫔娘娘出现在梅园的突兀,领命退下。

不过一盏茶的功夫,梁九功就查出结果,跟康熙帝禀报后还不忘确认:“主子爷,您看这个粗使太监是照常了结吗?”

以往这种情况都会丢了命,但是康熙帝最近跟青璃待在一起仿佛也变得心软,皱了皱眉:“打三十板子后送去翊坤宫,能不能活就看他的新主子有没有善心。”

“另外宜嫔窥伺帝踪,罚俸一年,闭门思过三个月,再有下次轻则降位重则贬为庶人。”

康熙帝犹豫了下要不要降位,杀鸡儆猴,免得以后再有嫔妃来烦自己。

但是宜嫔在康熙帝心中又是一个极有可能过段时间就要回家再嫁的嫔妃,现在降位难免让人揣测宜嫔是不是犯了大错被赶出宫的,影响到她的再嫁行情就不好了。

所以最后还是只罚了禁足和俸禄。

宜嫔回到翊坤宫就浑身无力地倒在床榻上,不停地流着眼泪,生怕皇上查出自己收买的小太监,立即遣人把自己拖出宫去发还本家。

想到自己回家后会被嫡母关进小佛堂,甚至送到寺庙度过一生,想到妹妹、侄女们看自己的谴责眼神,宜嫔恨不得立即暴毙,也好了结此事。

所以乾清宫的斥责口谕传到翊坤宫时,宜嫔反而松了口气,这说明皇上揭过此事,只要自己不再犯就还是高高在上的嫔主子。

宜嫔又重新打起精神来,看着满身是血的小太监倒也没有什么“下个狠心,抹去污点”的想法,反而觉得自己连累了对方。

专门去太医院请了个小学徒过来给他看伤,又赐下手里最好的伤药,还另遣了个小太监照顾他到彻底好起来为止。

-

日子就在康熙帝和青璃每天通信、每隔半个月见面中度过了,康熙帝也看完了大清十二帝共二十五册的帝王本纪,度过了耻辱、头痛、烦闷、不甘、悔恨的阵痛。

每当康熙帝回忆起书册里王朝末年之景,都不忍再想却又不得不想。

好在康熙帝是强大的,他撑了过来,也反思起来,更是下定决心要避免中原大地被屠戮分食的惨案,大清可以亡,但不能亡得如此没有尊严、卑躬屈膝!

八月十三日晚上,康熙帝遥望着空中的明月,脑子里面闪过的却全是大清末年割地、赔款的种种惨案,度过了想起这些就怒火中烧的阶段,康熙帝如今只剩下苦闷和羞耻。

梁九功感受到主子爷低落的情绪,立马拿出手中的护身符——青璃格格的信件。

康熙帝跟青璃的通信一般是他前一天晚上或者当日一大早写好,上朝前差侍卫送去,然后等下朝时收到青璃当天的回信,日日不落。

今日下了早朝结果被告知没有,康熙帝还立马细细过问畅春园的情况才放下心来,认定是阿璃想偷懒一日。

“上午不是说今天没回信,现在怎么又有了?”

发现康熙帝的语气不太好,梁九功急忙解释:“青璃格格说这是她昨晚一时兴起写下的,特意交代奴才要等晚上再拿给主子爷看,您才能体会到格格的心境。”

康熙帝抽出信笺,青璃熟悉的字迹跃然其上:“灯半昏时,月半明时。”*

短短八个字,却把什么都说遍了。

想着小阿璃定是昨晚太过思念自己,才会忍不住站在琉璃灯边,就着窗边的月光写下这八个字,康熙帝心中一下子被填满,思念也一下子被拉长。

梁九功识字,但是属实没读过几首诗,看着康熙帝突然柔和下来的神色,不解其意。

青璃格格这次信的内容这么少,主子爷怎么看起来更高兴了呢?

康熙帝自然发现了梁九功的疑惑不解,怀着秀恩爱的心情,也不介意给他添点文化。

“这八个字出自元朝徐再思所做的《折桂令·春情》一词,全句是:证候来时,正是何时?灯半昏时,月半明时。”*

“这句话的意思是,对一个人思念最浓烈的时候是灯光半昏半暗时,是月亮半明半亮时。”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