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之我不做大姐好多年(126)

作者:朱大概 阅读记录

他说的李卫东,刘璃见过两次,看上去不是什么好说话的人,刘璃觉得自己跟他打交道的机会不会很多。

这么一想,曹调到县城,对刘璃来说算不上什么好消息。

哪怕从给县革委会做红袖箍起,就已经知道是给曹亮调回县里铺路,刘璃还是觉得他调走的太早了——如果曹亮仍留在公社红小队,刘璃在公社也算有个熟人,真遇到事儿的话办起来方便些。

不是刘璃太功利,实在是她来到这个世界太难了。别人穿越,不是大小姐就是真千金,要不就有随身空间异能系统,刘璃却是白手起家,刚让家里人吃饱穿暖点,就跳出李保柱家的这么个奇葩说三道四,以后刘璃想发展的话,还不知道会出现什么牛鬼蛇神。

“要是真有事的话,你可以,可以到县城找我。”曹亮看出刘璃有些失落,心里有些窃喜,张嘴给她吃了一颗定心丸。

刘璃却不想吃这颗定心丸——她知道靠山山倒、靠人人跑的道理,不管靠谁都不如自己强大。只是自己强大起来,还要好几年的时间,这几年自己要继续努力了。

有了目标,人的精神状态就不一样了,刘璃笑着谢过曹亮,很随意的说:“其实我觉得你也不必局限在红小队,如果有可能的话可以试着向革委会发展。”

运动结束之时,就是大家清算红小队之日,做为受过曹亮帮助的人,刘璃还是不希望看到曹亮被人喊打的场面,出言提醒他一句。

听不听的,就看曹亮的造化了。

曹亮刚有些窃喜的心情,反而因为刘璃很快调整好状态变得失落起来,也算是人生无常吧。

好在他走之前给刘璃解决了一个大麻烦,槐树庄的生产队员们这回真的知道刘璃惹不得了:这丫头不管对谁都不讲情面,该下手的时候一点儿不含糊。谁能保证下次惹了刘璃,老董婆子能适时赶到呢?

关键是刘璃不见得回回都卖老董婆子的面子。

因此刘家孩子们穿了新夹袄,紧接着把房顶重新换了一遍,房子的外墙也重新抹缝勾泥,还天天打土坯准备修院墙,竟然没有一个人议论。

刘璃正好落个耳根清静,看着家里重新换好的房顶,还有四面重抹的墙,成就感满满的问刘玲:“你说咱们是不是得买点白纸,把窗户重新糊一下?”

刘玲心里也高兴着呢,乐呵呵的说:“这么一收拾,跟新房子一样了。要是再重新糊下窗户,别人还当咱们家重新盖房子了呢。”

“放心,咱们家会重新盖房子的。”刘璃对此还是很有信心的。

敢这么说,是因为开春之后,刘璃借着跟公社食堂混了脸熟的热乎气,用自己手里剩下的二百多斤粮票,从食堂买了足足二百斤粮食,只留了三十多斤应急。

手里有粮心里不慌,现在刘家的伙食吃饱没有问题,离吃好就差得远了。不过刘启航几个已经很知足了,毕竟往年一进三月,刘家就开始用稀粥糊弄肚子,现在能顿顿吃到玉米饼子,人人都觉得香甜。

已经主厨的刘玲心里最清楚,大家觉得饼子香甜不是精神做用,而是她按着大姐的要求,每次和面的时候,都悄悄往里放了五分之一的白面,做出的贴饼子当然比纯玉米面的又软又香。

主食上去了,副食还是白菜土豆为主,偶尔刘启航套到兔子,刘璃也会留下一只给大家打打牙祭。反正现在刘启航的精力都放到打土坯上,一周才上山一天,不担心兔子被套绝种。

家里搂柴火的重任都由刘启帆带着刘启晟承担了,他们年龄小,刘璃并不全指望他们供应柴火——修房顶的麦秸是李保柱家出的,家里的麦秸足够烧的——为的是让他们知道一家人得一起努力,才能过上好日子

道理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没见最小的刘启晟,天天跟着刘启帆上山,又背着有他一半高的柴火回来,都一声累不叫,刘璃凭什么没信心?

老董婆子来的时候,正好看到刘家姐两个对视着笑的跟两朵花似的,严肃如她也不由跟着嘴角微微扬起一下,很快就收了起来:“刘璃。”

“董奶奶,你来了。”刘璃不管老董婆子板正的脸色,亲热的上前扶住她的胳膊——刘璃算是看透了这位董奶奶,是一个面冷心热的人,这段时间没少提点刘璃,让她更好的融入到槐树庄的生活之中。

老董婆子有些无奈的看了看刘璃扶着自己的手,到底没狠下心来甩开:她自己带大三个儿子,为了怕人说闲话,早练成不苟言笑的性格,家里的几个孙子孙女都怕她,没人敢跟刘璃一样和她亲热。

只有刘璃,一点儿也不怕自己,发自内心的跟自己亲近,老董婆子对刘璃也就越来越尽心。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