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之我不做大姐好多年(128)

作者:朱大概 阅读记录

“我也是这么想的,以前我妈都养在后院,前院倒是干净了,鸡一跑出来就糟蹋后院种的菜。”刘璃是不会把鸡养在后院的,她还想着试试后世的种植方法呢。

没错,她留出来种麦子的地方,就是想试试后世已经成熟的厚肥密植——后世小麦亩产八百到一千斤轻轻松松,现在每亩四五百斤就顶天了。

差距太大了。

虽然跟后世普遍有针对性的使用化肥有一定的关系,种植技术的发展更是关键。刘璃不敢想那些复合肥,还不能利用利用脑海里存在的技术吗?

老董婆子不知道刘璃脑子里想的是什么,仍然对她的规划挺满意——院子里这么点地方都利用的如此充分,自留地更不会浪费。

送走老刘婆子,刘璃又忙了起来:现在李家两兄弟每天不停往家里运土,要是不及时和泥打成土坯,前院连走人的地方都没有了。

“启航,今天让李卫国他们不用运土了。”刘璃看着西墙边的土堆,不得不提醒刘启航:“再堆打的土坯都没地方晾了。”

刘启航刚挑了一挑水回来,答应一声,哗哗的把水倒进土堆预先留出的凹槽里,放下扁担才说:“李保柱媳妇回来了,听说关小黑屋都关傻了,他们今天肯定不会帮咱们运土了。”

李保柱媳妇回来了?刘璃这些天很忙,真没顾上打听她的消息,算算时间过去半个多月了,这回教育的时间可不短,希望她吸取教训吧。

就算不吸取教训也不怕,刘璃手里还有李保柱签的保证书呢。

“刘璃。”一个陌生的声音在院外头喊她,刘璃抬头一看,竟然是李卫东,接替曹亮做了公社红小队长的那位。

“李队长,你怎么来了?”刘璃发现李卫东的眉毛都快拧到一块去了,以为他找自己麻烦来了,脸上表情有些戒备。

李卫东是被满院子尘土给呛的皱眉,又见刘璃这么盯着自己,不知该哭还是该笑:“我怎么就不能来,有给你分配的任务。”

又有任务了?刘璃连忙请李卫东进屋,还没忘记叫上刘启航——以前曹亮来,都是先去李拴柱家,再由李拴柱领到刘家。李卫东自己直接来刘家,程序上就错了,刘璃肯定不能只跟他两个人进屋。

刘启航使劲拍打身上的土,细细的黄土腾空而起,李卫东两根眉毛更加靠拢。刘璃心里暗暗把他和曹亮做了个比较,得出的结论是如果李卫东也有一个县革委会的爸,也不敢把他调到县红小队去。

别以为红小队的人只知道打打抄抄,真正做主的人依然要动脑子。就李卫东这样的,在公社称王称霸都差点事,去县城别想站住脚。

进屋后刘璃给李卫东倒了水,直接问他的来意:大家没那么熟悉,赶紧说正事说完走人的好。

李卫东说的倒是好事,县里几家工厂领导开会,发现县革委会统一戴上了红袖箍,以为出了什么阶级新动向,坚定的想向县革委会看齐。

一打听,这袖箍是刘璃做的,便找到了公社。公社革委会都是忙大事的人,就把这个任务交到了最先发现刘璃这个“人才”的红小队头上。

李卫东一听跟刘璃有关,想起自己曾经以为的事儿,正好借着把李保柱家的押回生产队参加劳动的机会,自己就跑来给刘璃报喜了。

来之前公社也担心春耕在即,刘璃腾不出手来做这个活。李卫东向他爸拍胸脯保证自己能让刘璃答应:

他想的挺简单,刘璃每次做红袖箍得到的补贴都不少,一个农村姑娘还想咋的?

主要是曹亮已经去县城快一个月了,跟公社红小队没联系过几次,眼看着关系要淡。要是自己跟刘璃拉近些关系,有帮两人来回传话的借口,不就又能跟曹亮亲密起来。

刘璃关心的确实是补贴问题,毕竟春耕马上开始了,自己给各工厂做袖箍的话,就不能下地挣工分。没工分就换不到粮食分不到钱,光扣点布就不够看了。

工厂都不差钱,除了每条袖箍半斤粮票的规矩不破外,换工给出了两个方案,一个就是按槐树庄上年的工分值,做一天按十个工直接把钱给刘璃。另外也可以把钱交到生产队,然后再由生产队给刘璃记工分。

记多记少,就看生产队了。

第69章

刘璃其实有些为难:“李队长,眼看着队里春耕就要开始了,我们生产队的人本来就少,我要再找人帮忙的话,只记一个人的工怕人家不帮忙。可要记两个人的工,队员们也要有意见。”给别的公社做袖箍,她和老董婆子、王巧梅每天记十一个工,不是没人说嘴。

李卫东见刘璃想推托,有点生气的说:“要不是各公社紧跟县革委步伐不走样,县里工厂也要跟上革命的步伐,人家找谁都能做,只给粮票或是工钱,有的是人抢你信不信?”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