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鉴(1337)

作者:晓云 阅读记录

花拂柳点头,心服口服,“娘娘说的对。”

秋晴再想开口时,花拂柳却是转身。

这次我回来不走了,是不是人都不重要,在你身边才重要……

甘泉宫里,温若萱没有拉着温宛问长问短,问外面到底什么形势,问宁林到底有没有问题,经历遗诏这件事后,温若萱发现她根本不需要那么焦虑,因为御南侯府在外,有温宛。

还有自己的父亲,大周堂堂御南侯,她的弟弟,两个侄儿也都不是白给。

以前她总觉得父亲退出朝堂,弟弟只作学问,两个侄儿才入兵部还都毛头小子,眼前的侄女更向往爱情,对苏玄璟很是上心,这些都没什么,御南侯府还有她。

只要她在皇宫里虚与委蛇,平衡各方关系,消息再灵通些握着一些人的把柄,若真有人惦记御南侯府,她一人也能应付。

那时她累,真的很累,午夜梦回都是算计!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她发现父亲看似不问朝堂之事,可当年麾下那几位副将皆肩负要职,手下握兵数十万。

弟弟虽在翰林院作学问,这些年默默收了几个潜心钻研的学生,那些学生家世也都显赫,包括前宰相之子魏思源。

两个侄儿在兵部踏实下来,听说上个月少行闲暇之余设计的长臂弓弩已经得到很多设计工匠的赞许即将大量产出,君庭在兵法上的造诣在兵部为人津津乐道。

还有温宛,她的侄女……

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赐我一张圣旨

温宛入宫原是想给姑姑一个交代,遗诏诬陷之事是真遗诏也是真,但遗诏被她在前夜发现了,连同宁林的身份她也如实告诉给姑姑,大概意思是宁林是可争取的对象,暂时无须针锋相对。

温若萱没有刻意询问前因后果,只道但凡她能使上劲儿的地方叫温宛支会她一声就好,剩下的事,她放心交给温宛。

一顿饭后,温宛离开甘泉宫,却没想到在去御书房的岔路口碰到宁林。

温宛停下脚步,诧异看向宁林。

宁林独自一人从皇宫正东门走进来,华贵绣着金色云纹的玄锦衣袍衬的人身形笔直,如青松翠竹,挺拔又清洌,墨发以金簪束起,金簪与衣服上的云纹交相辉映,将人托举的高贵无匹,偏偏这位王爷长的风流倜傥,邪魅一笑时高贵中又显出几分放荡。

纵三旬年纪,宁林也绝对称得上俊美。

行到温宛面前,宁林停下脚步,“温县主入宫来找宸贵妃给本王求情?”

宁林微垂眸,笑着看向温宛。

这个角度,竟然让温宛觉得有点儿和蔼可亲。

“景王殿下入宫,也是想找我姑姑求情?”温宛扬眉,狐疑开口。

听到这话,宁林笑出声,“本王倒是想,就怕去了之后话还没说两句就被你姑姑活埋在紫藤树下当肥料,你姑姑那个脾气呵!”

“所以王爷是来见皇上的?”温宛皱眉。

“自然,想求皇上在宸贵妃面前当个说客,宸贵妃再霸道总不能连皇上的面子都不给吧?”宁林脸上笑容丝毫未减,“就是不知道皇上能不能给我这个面子。”

“皇上算计景王殿下在先,只怕等的就是这一刻……”

温宛猛然停顿,看似平静的面容,心底却慌张至极!

皇上算计景王,那是她与祖父跟萧臣私下里依据遗诏推断出来的,知遗诏在皇上手里,才知是皇上算计景王。

她刚刚的话,犯了天大的错。

看着定在自己面前像木头人一样的温宛,宁林歪着脑袋,眼神戏谑,“温县主怎么知道是皇上算计本王?”

作为尊守义的盟友,宁林一直都在找密令者,他对这件事有多敏感!

而不管是他还是周帝最开始怀疑的密令者就是温御,只碍没有确凿证据。

现在,他有了。

如果不是知道遗诏在皇上手里,如何能说出‘皇上算计他’这样的话,而知道遗诏在皇上手里的人在此之前只有贤妃,郁玺良。

贤妃死在大佛寺,临终前见过郁玺良,郁玺良是密令者,他一定会把这个消息告诉同为密令者的人。

温御。

哎呀!还真是温御啊!

“皇上已立太子,景王偏偏支持二皇子夺权,皇上将证据摆在密室里就是想把这件事暴露出来,这件事后,有人入天牢刺杀景王,定是不希望景王说出二皇子背后支持者,皇上在这个时候叫景王进宫,想策反。”温宛拼尽半生智慧想把自己刚刚的错误扭转回来,实话实说,手心都冒汗了。

宁林瞧着温宛故作镇定的模样,十分的滑稽,“有道理。”

“景王若被策反,二皇子背后的人不会放过你,若不被策反,皇上不能放过你,望三思。”温宛其实想说,跟着我们干吧!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