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鉴(244)

作者:晓云 阅读记录

哪怕御南侯府把姿态放到最低,显尽格局,可在权力者眼里,存在即是错。

萧臣默。

他可能,太把自己当回事。

“宛儿待魏王好,有私心。”

温宛与萧臣同坐在靠近背板的横椅上,萧臣闻声看过去,见温宛用手掌狠狠抹过眼角,“魏王人品好,武功又厉害,正直又善良,宛儿若能抱上魏王大腿,以后就能有个照应……”

有些委屈来的快,温宛眼泪就跟豆子似的掉下来,睫毛轻颤,一掉就是好几粒。

“可宛儿不是死皮赖脸的人,魏王不乐意让我抱,我便换一个抱……”

萧臣发现他看问题的角度与温宛竟然如此不同。

温宛,选了他当御南侯府的保护伞?

原来是这样。

好像……

好像也可以。

只要他足够强大,就可以。

萧臣突然把自己的腿靠过去,刚好碰到温宛。

温宛愣住,扭头看向萧臣,睫毛上挂着泪珠,眼睛却像雨后群星璀璨的穹宇,澄净清澈,宛若琉璃。

“给你抱大腿。”萧臣转过头,勾起唇角。

温宛破涕为笑,突然弯腰下去,“那我不客气了!”

萦绕在车厢里的悲伤霎时被一股莫名的气氛冲散,萧臣卸载下心底那份沉重负荷,垂下眼眸看着紧紧抱住自己大腿的温宛,看着看着,情绪突然发生变化。

“本王不知,县主女红竟也了得。”他噎喉,想把大腿抽回来。

温宛这方起身,扬起笑脸,“魏王是不是觉得本县主其实也不错,又会挽弓,又会女红,以后魏王有事别与我客气,我也不会跟魏王客气,我们是朋友了,是吗?”

朋友?

萧臣看着眼前少女,一瞬间释然。

那些存于他心底的顾虑跟犹豫统统变得不重要!

彼处,遗憾离别。

此处归来。

当精彩……

鸿寿寺案在袁硕入大理寺后第二日结案。

袁硕畏罪于天牢自尽,留下血书言明与周济是同伙,毒杀孤千城是为挑拨太子与南朝孤重关系,力挫太子羽翼。

除此之外,血书中有‘不能效主’字样,却没写明所谓‘主’到底是谁。

案子审到这里师晏没再追究,且向礼部提请待孤千城‘头七’一过便离开大周皇城,护送其棺柩回南朝下葬。

袁硕虽被萧桓宇惯上‘细作’之名,却也无法推脱因他用人失当之过造成孤千城殒命的事实。

师晏即走,萧桓宇派苏玄璟约师晏小叙,望其回去可以解释一二。

不求同路,但求各走各的路。

风俗不同,大周朝逝者‘头七’是在第六日酉时烧纸,比南朝要早一日。

这会儿醉霄楼内,苏玄璟见师晏走进来,起身拱手。

师晏还礼,“师某早闻苏公子大名,年纪轻轻便入太子府成为门客,前途无量。”

见师晏落座,苏玄璟缓身亦坐,“孤小王爷之事,晚辈深感心痛,只是不知师先生是不是也如晚辈一般,痛心疾首。”

苏玄璟话锋太利,师晏脸色未变,心里却冷,“小王爷有此一劫,吾愧对摄政王,回去之后自会给摄政王一个交代。”

桌上无茶,无酒。

苏玄璟挺身直视师晏,“这里没有别人,晚辈冒昧问一句,师先生将袁硕那枚印章,藏哪儿了?”

来者不善,师晏却是从容。

“萧桓宇派苏公子过来,为寻那枚印章?”

第一百八十五章 头七烧纸

孤千城之死,直到大理寺结案,那枚代表关键性证据的印章都没有出现。

依苏玄璟分析,印章由袁硕交给师晏,师晏借太子府内鬼之便把印章偷还给袁硕,好死不死的,自己叫司南卿又把印章偷出来差人送回鸿寿寺。

按道理,大理寺搜屋时不会没有发现,师晏本该有些麻烦。

唯一解释,印章被师晏找到,且销毁。

如此,师晏心中必有疑窦,待他提及印章对方神色当会有细微变化。

可是没有。

师晏不是没有变化,是他根本就没发现印章曾经回去过。

虽说师晏也好奇,萧桓宇既然叫袁硕背黑锅,何必不干脆把戏做足,交出印章求个圆满,但好在与他无关。

孤千城的死,他圆满了。

“太子命晚辈在师先生面前说尽好言,望能得摄政王理解。”苏玄璟据实道。

“好言呢?”师晏问。

“没有好言。”苏玄璟停顿片刻,继续道,“只有规劝。”

“哦?”

“一马不鞴双鞍,忠仆不侍二主。”苏玄璟状似点到即止,实际上他是怕说太多会暴露自己知道的也不是很多的事实。

师晏没有因此而慌张,笑道,“认同。”

“这顿饭还吃?”苏玄璟的城府,注定他能把压抑的气氛营造到最好。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