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鉴(2442)

作者:晓云 阅读记录

战幕对此无比自信,“你何时见老夫输过?”

三人默。

的确,从未见过。

“尊守义。”

战幕眼底微凉,“他要是那么厉害的人,本军师倒想与他一战。”

听到这句话,余下三人皆是一抖。

所以好胜心强的人有什么好的,白白被他们利用了吧!

大周皇城分东西两市,百万人口,数十瞭望角楼均匀分布在皇城各处,站在上面可俯瞰皇城全貌。

此刻位于西市靖坊外围的一处角楼,一老者身着带着补丁的素布衣裳站在角楼上,白须银发,手里握着一根粗糙木棍做成的拐杖。

角楼风大,吹的老者银发飘飘,素布衣裳猎猎作响。

今晨雾浓,将近午时雾气尚未散尽。

整个大周皇城笼罩在这茫茫雾气中,看的并不真切。

可老者记得这皇城每一处角落。

“尊老,您站有太久,坐下歇一歇吧。”

老人背后站着一个更老的仆从,角楼不大,上面摆着一张藤椅。

老人正是尊守义。

面容儒雅,神态安静温和的尊守义指向不远处,“看到那一处没有?”

仆从顺着尊守义的手指望过去,是靖坊内的一处长街,“那里有家烧饼铺子,他家的烧饼特别香。”

仆从记下了。

即便站了很久,老人也很累,可他仍然不想坐下来,他贪恋着眼底的一切,连呼吸的空气都觉得异常珍贵。

这是大周的空气,他回来了。

角楼阶梯上传来声音,仆从最先回头,便见一身着兵服的士卒拎着半只烧鸡走上来,“怎么样,这上面风景好看吧?”

仆从卑躬屈膝点着头,“官爷回来了。”

“买只烧鸡能用多大功夫,你们快点儿下去,要是被巡视的副将看到这可是掉脑袋的事儿!”士卒催促道。

尊守义转回身,朝士卒弯腰感谢,“老夫这辈子还是第一次站这么高的地方,有点眼晕。”

“高处不胜寒,你这么大岁数开开眼也就得了。”士卒拎着烧鸡坐到藤椅上,“你们知道怎么下去吧?”

“多谢官爷,我们就先下去了。”仆从又朝士卒鞠躬,转尔扶着尊守义走下阶梯。

行至阶梯处,尊守义忽然停下脚步,满止慈祥侧身,“官爷说高处不胜寒,可古往今来人皆往高处走,真英雄,不畏高处寒。”

第一千八百五十六章 爱屋及乌

且等尊守义跟仆从走下去半天,士卒方才反应过来嗤了一声,低下头继续啃手里的烧鸡。

三个铜板换两个行将就木的老东西望一望高处风光,划算。

离开角楼,尊守义在仆从的搀扶下走进车厢。

入车厢瞬间,那张慈祥的面容上,双眼深邃如渊。

“尊老与他说那个做什么,他又听不懂。”仆从叫罗生,六旬年纪,背脊有些佝偻,花白胡子像参须似的垂在胸前,发髻用根木簪子别起来。

比起罗生,尊守义就显得没那么利索,白发总有几绺挡在额前,风吹随风动,破旧衣裳几十处补丁。

他在于阗不是这样的装扮,一朝国师,自然端庄有仪,华衣锦服,不怒自威。

如今回到大周,没有人认得他。

他终于可以做回自己。

他就喜欢这样无拘无束,穿的破烂如何,发髻凌乱又如何,随心所欲的感觉真的是无比自由。

这时外面传来嘈杂声,他叫车夫停下来。

罗生掀起侧帘,便见一队大理寺侍卫与刑部衙役各自在封他们认为可疑的铺子,也不知道是哪一方弄错了,他们封了同一家铺子,正在为谁的封条贴在上面吵的不可开交。

“尊老,我们走吧。”罗生撂下车帘时,刚好看到大理寺少卿戚枫的马车停在对面。

戚枫走下来时也刚刚好看到了马车里的尊守义。

见老者善意点头,他亦点了点头,之后走去与刑部带队的管事据理力争,隐有几句话传到尊守义耳朵里,惹的他哑然失笑。

罗生不解,“尊老笑什么?”

“戚默人如其名,八棍子打不出一个响屁,没想到他孙儿那张嘴却十分了得。”尊守义轻轻抬指。

蜀生意会,吩咐车夫驾行。

一个月,他们整整用了一个月时间才从朔城走到这大周皇城,自打出了于阗界,他的主子,眼前这位尊老便吩咐慢行。

甚至熟悉的地方他会走下马车,步行数里。

自他们抵达皇城至今,已有十日。

这十天,他们除了收到各方来信,几乎都在马车里。

“战幕在大理寺已经呆了十来日,尊老觉得……他还能呆多久?”马车缓缓,穿插在靖坊街巷。

尊守义坐在车厢正位,身子慢慢靠向背板,目之所及是靖坊外熙熙攘攘的人群,“呆到这场逼宫结束。”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