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鉴(328)

作者:晓云 阅读记录

“奴婢去后厨沏茶。”

紫玉离开后,温宛拉着七时坐到桌边。

多日不见,七时虽形容消瘦,精神好了些。

“七时……”

“县主可以帮我一件事吗?”

温宛没犹豫,“你说。”

“我想,在东市重开妆暖阁。”七时抬头,哑着声音道,“我想开在东市最繁华的地方,每日找我梳头的都是官府老爷们的妻妾,或是名门闺秀,她们有钱,打赏的也多。”

温宛点头,“我帮你。”

七时起身,扑通跪在温宛面前,定要磕头,“这份恩情民女定能报答!”

温宛没有问原因,将她扶起来,“七时,别难过……”

“我不难过。”

七时看向温宛,那张曾经笑起来就像朝阳一样璀璨的小脸已经不能重现,取而代之的是坦荡,勇敢和坚强,“母亲已经不在,这世上再也没有什么事能让民女难过,唯有好好活下去,我想好好活下去。”

温宛拉住七时,“不管你做什么我都支持你,不管发生任何事你都可以找我,你有我。”

端茶进来的不是紫玉。

见萧尧进门,七时转眸,不语。

萧尧似乎已经习惯七时的态度,“温县主,可否借一步说话?”

温宛看了眼七时,起身走出房门。

院内有口深井,她停在井前。

萧尧走过来,一直都是众多皇子里最白的一个,如今脸色愈渐苍白。

“谢谢你把紫玉留在这里,这段时间如果没有紫玉我都不知道要怎么照顾她。”

刺杀只是意外,温宛知道这不是萧尧的错,“你的手?”

萧尧抬起胳膊,腕处使不上劲,整只手耷拉着。

“真的不能治好吗?”温宛与萧尧不算深交,可萧尧与七时走到今天与她不无关系。

如果当初她没劝萧尧为七时敲响法鼓,结局应该不会如此。

可谁又能保证那一刻萧尧没有出现,他的结局就是好的?

温宛想明白了。

非黑即白的世界里,非生即死。

萧尧能尽早抽身,未尝不是一件幸事。

“母妃与外祖父找了不少偏方,我都试过……其实这样也好,日子过的清净,再也不用担心还有谁能把心思搁到一个残废的皇子身上。”

萧尧说话时用右手自怀里取出一本折叠整齐的册子,“这里面记载,尽是本皇子知道的朝中事,交给你。”

第二百四十八章 温弦失望

温宛不解,没有伸手。

萧尧硬塞,“御南侯府看着是在局外,可大家心里都清楚,入局是迟早的事,有时候不是你不想,那些事就不会发生,与其一无所知等着被人算计,未雨绸缪才是正道。”

温宛没有推辞,接过册子。

册子分量不重,却是萧尧三年积累下来的全部。

他这三年,只换回一只残手。

意外之物,在温宛心里有千斤重,“多谢。”

“刚刚我听到七时与你说的话,在东市开妆暖阁的钱我来出,你别告诉她。”萧尧回头,苍白消瘦的俊颜闪过一抹无奈,“她若知道怕是连迈,也不会迈进去一步。”

“抛开与三皇子的交情,我与七时亦是朋友,她来求我,我不能拿三皇子的钱借花献佛。”温宛收起册子,“三皇子这份善意我记在心里,他朝有机会,我会还。”

萧尧没有坚持,“那就让县主破费了。”

“客气。”

回御南侯府的马车里,紫玉告诉温宛一件事。

德妃跟宁远将军那些偏方是熬完送过来的,只是三皇子根本没喝,全部偷偷倒掉了。

温宛未予置评。

那是萧尧的选择,能平安跳出这个局,亦是他的造化……

御南侯府,西院。

白天发生在朱雀大街的事,所见之人太多。

温谨儒得到消息时还在翰林院,他初闻大怒,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魏思源当众与弦儿私定终身,罔顾礼法叫弦儿难看,他怎不生气。

随后得知长姐在皇上那里求了一道圣旨,虽然还是不满,但火气消了些。

“弦儿还没回来?”

晚膳摆在桌上,温谨儒看了眼从归燕阁回来的李氏,颇为焦心。

外面疯传,李氏自然也知道发生了什么,“这孩子到底去哪儿了!”

“有车夫跟冬香跟着,不会有事。”温谨儒安慰李氏,“弦儿的婚事……”

“弦儿的婚事我是满意的,虽说魏思源没来咱们侯府提亲,可他能为弦儿做到那般也算是真心,再说咱们有皇上御赐的圣旨,面子里子都没丢!”

说到此,李氏脸上笑容隐着些内疚,“这次,还真得谢谢宫里头那位。”

“若然不是长姐舍了脸面在皇上那里急急的求道圣旨,今日之事弦儿定要吃亏。”温谨儒是明事理的人,“此事当真要感念长姐。”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