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别墅穿八零+番外(872)

作者:清风莫晚 阅读记录

“水果、蔬菜、肉类、干活、海鲜,这样划分大类,如果有生产队主要出售蔬菜,顺带出点鸡蛋或者一两只鸡,那就安排在蔬菜区域,有点生产队有养殖队,卖的是猪肉或者鱼肉,那就去肉类和海鲜类里。”

农场这边物产确实丰富,有的生产队有果林,有的生产队有养殖队,不能像后世菜市场那么严格把控区域,但是至少也能大致归类出来。

一来便于管理,二来方便顾客,三来对整个集市的卫生环境也有好处。

也不至于整个集市到处可见家禽粪便,久了越来越乱,顾客进来连个干净的下脚的地儿都没有。

“集市的价格你们官方也要把控,不能一到休息日,觉得附近县市的人来了,就往高的卖,一看是农场自己人,就又是一个价,最好做到明码标价,什么东西什么价,写在牌子上大大方方给人看。”

“明码标价也有好处,人多的时候,不用一个招呼这个顾客,然后边上另外几个顾客拼命问这多少钱那多少钱,等回答完这个顾客,那个顾客已经不耐烦等扭头走了。”

明码标价还能避免生产队之间的恶性竞争。

第661章 攒经验

当然,最主要也是为了避免生产队的人看人下菜。

苏舒刚才就发现了,她和梁振国问价的时候,有些老乡会先打量两人的穿着,然后用安田农场这边的本地话回答,等苏舒说听不懂的时候,那老乡才一副聊天的样子问你不是农场本地人啊,这么晚了从哪里赶来逛集市的。

两个人就在苏舒的跟前相互使眼色,悄悄比划手,为了什么,不用猜也知道。

若是集市被人传出去欺负外地人喊高价,这会对后续的发展很不利。

所以明码标价是为了后续发展必须施行的。

集市这么多的生产队在这卖东西,光靠安田农场自己人消化肯定消化不完,集市也不是每天每个生产队都能来这里,毕竟位置有限。

只要集市这边情况持续稳定人流广,集市肯定会扩大,争取让每个生产队都能拥有一个固定的位置。所以这是要走持续发展的路,就要维护好整个安田农场的名誉。

“你说的点确实需要纳入规范里。”梁振国道,“我们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都希望农场一天比一天好。”

梁振国又带着苏舒去了另外一边,那里是一片空地,但是已经被围起来,看样子要不了多久就要施工了。

“这里打算改一个少年宫。”梁振国道,“我们打算从外面聘请有才干的老师过来,算是引进人才计划之一,所以还会改一个少年宫家属楼,用来解决少年宫老师在农场的住宿问题。”

自己三个孩子在京市上了半年少年宫,三个孩子身上的改变也让梁振国深刻意识到培养孩子多方面发展的重要性。

京市的孩子们生活多姿多彩,梁志超他们的幼儿园五一劳动节会在学校组织表演,六一儿童节也会组织表演,只要有特长的孩子都会轮流上台展示才艺,梁志超幼儿园的孩子们个个自信大方。

“褚国平这半年也做了不少事,安排相关部门下乡宣传重视孩子学习问题,今年秋天,预计会有更多的孩子走进学校。”

“农场这边第二所幼儿园也已经在筹备了,预计再等一年就能开始招生了。”

听着梁振国说了这么多,苏舒才真的感受到农场的改变。

一切都朝着更好的方向改变,这里的人生活更加便捷,也更加有盼头,农场的孩子们也将获得更多学习机会。

“并进来的那个县原来也有一个农机厂,我和褚国平商量了下,打算把那边那个厂和我们小河街对面那个农机厂进行一次资源整合,然后重新去规划两个厂未来的发展,希望两个厂能互助进步,但是不要存在不必要的市场竞争。”

“上头要再新规划一条铁路,我和褚国平这几天经常要去市里盯着,我们都想争取让农场早日通铁路,这样农场的这些好东西才能以最便捷和最快速的方式运输出去。”

所以梁振国这个暑假工作是很繁重的,就单这两个厂的资源整合就足够令人头疼了,但好在两个厂都很配合工作。

当然,最领梁振国心里没谱的还是这个给农场争取一条铁路这事,资源有限,附近每个县市都在盯着这个事,谁都使出浑身解数,想要把铁路拉到自己家来。

“那你和褚国平怕是有得愁了。”苏舒也知道铁路这个事情难,蛋糕就这么点大,谁都想把这个圈划在自己的地区。

农场以前只是一个农场,哪怕这半年迅速发展起来了,可要和市,和别的大县竞争,确实很难。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