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别墅穿八零+番外(887)

作者:清风莫晚 阅读记录

车停在火车站门口,车门刚打开三个孩子就跳下车。

“明奶奶,你有空了和明叔叔再来我们家玩呀~过完暑假我们就回京市了,你要是那时候有空,记得去京市我们的家做客哦~”梁志超说。

“妈妈还做烤鸭给你们吃哦~我们在京市的家也有烤窑。”梁志强也跟着说。

一一小脑袋跟着点了点,话是不如梁志超和梁志强多,但眼神亮晶晶的,也对邀请明奶奶和明叔叔去京市家里做客充满了热情。

“好,我有空了就去。”明奶奶点头。

“想我们了就给我们写信,还可以给我们打电话。”一一报着自家在京市的电话号码,“我们京市家里有电话,你可以直接给我们打电话哦。”

“好~我想你们了就给你们打电话。”明女摸了摸一一的脑袋,又摸了摸梁志超和梁志强的脑袋。

进火车站的时候明母和明旗扬频频回头看,脸上写满了不舍。

明旗扬假期有限,去京市最多住一周也得返程回单位了,所以从京市离开以后明母和明旗扬不会再绕到农场这里。

家里客人离开,梁家的生活恢复如常。

吴姥姥三婆媳都是勤快人,家里里里外外收拾,都没让苏舒和吴香兰多动手。

梁振国也确实忙起来了,集市的公厕用了一周就盖起来了,成了整个农场最大也是最干净的公厕,公厕盖好后甚至上了市里的报纸,被市里当成表率表扬。

七月底,农场被正式纳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试行区域之一,农场反应迅速,八月中就将文件彻底执行完毕,一时间安田农场各个生产队队员喜笑颜开。

安田农场农业蓬勃发展,梁振国便开始考虑起农场实业经济的发展之路。

要想富,先修路。

不仅是各村各道的路要修,最重要的是铁路。

为了这一条铁路,褚国平和梁振国三天两头往市里和省城跑,为了争这一条铁路,两人快把上头领导办公室的桌子拍烂了。

好在力气没白使,八月底,安田农场正式确认修建铁路。

这个消息一出,整个安田农场一片哗然声。

苏舒一行人带着孩子返回京市的时候,安田农场的铁路建设已经到了招工的阶段,进度可谓是相当迅速。

改革的春风吹,一吹吹到1981年的春天。

这三年里有了很大的改变,1981年1月1号,安田农场火车站正式通车。

安田农场确定纳入经济试改区,安田港口开始投建。

而梁家的三个小朋友都已经九岁了,都已经是三年级的小学生了,梁振国和苏舒已经在给三个孩子办转学手续了,要把三个孩子转回安田农场小学上学。

周学军要留在京市读研究生,梁振国毋庸置疑的,自然是要回到农场实习。

曹康家还差几年退休,吴香兰就留在京市实习照顾曹康家和周学军作伴。

第673章 爸和妈

周六早上,苏舒自己开车去学校办事,梁振国去给几个孩子办转学手续,顺便接三个孩子放学。

三个孩子蹦蹦跳跳回到家的时候苏舒已经在家了。

“妈你在做什么好吃的啊?”梁志超走到苏舒身边探头看了眼桌上的东西,哇了一声,“妈,我们中午吃烤五花肉啊~”

梁志超朝门口喊着梁振国,“爸你今天中午有口福了,妈做了你最爱吃的烤五花肉。”

苏舒往门口看了眼,就对上拿着文件夹进来的梁振国的眼神,顿时心虚迅速收回。

嘴里还说着,“什么叫做你爸有口福了?难道你们三个小皮猴不爱吃?”

“我们是爱吃啊,但是我们家最爱吃的还是爸。”梁志强接下话耸耸肩,“妈今天是不是心情特别好所以对爸这么好?”

“回去写你们的作业,我现在嫌你们话太多。”苏舒哼了声,“越来越不可爱了。”

三个孩子嘻嘻哈哈跑进屋,苏舒看着三个孩子挤眉弄眼的样子深深叹了口气。

苏舒自己都没有发觉到底是从哪一天开始,三个孩子突然不喊她妈妈和姐姐了。

不知道是从哪一天开始三个孩子说话不再可爱的用叠词,不喊她妈妈,而是喊她妈,喊梁振国爸。

就这么一句爸爸妈妈称呼的改变,三个孩子仿佛就突然长大了一样,苏舒反应过来的时候不习惯了很长时间。

苏舒说他们三个越来越不可爱了,三个孩子说可爱是用来形容幼儿园小朋友的,他们已经是小学生了不可以用可爱来形容了。

书读得越多,反驳的词儿越丰富。

“转学手续办得怎么样了?”苏舒先开口问了句。

“很顺利,和学校那边说好了,三个孩子上到我们回农场前一天,离开之前和老师说一声就行了。”梁振国道,“年轻的班主任一听到三个孩子要转学了,特别不舍得,直接就哭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