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别墅穿八零+番外(938)

作者:清风莫晚 阅读记录

“嫌我做饭难吃,嫌学校食堂肉少,嫌隔壁王家太清淡,想吃可不就他们自己动手?”梁振国太知道自家这三个孩子为什么这么勤快了。

“那天还自己动手折腾烤鸭,结果烤焦了,要喂给梁志黑,梁志黑瞅了一眼直接跑李家去吃那顿饭了。”

狗都不吃。

“不过他们做他们会的,味道确实比我做的好,有点我媳妇儿的本事。”梁振国夸着,“下班回来有饭吃,我是享了三个孩子的福,整个小河街都羡慕我这个爸当得轻松。”

确实如此,整个小河街里,梁志超这么大岁数的孩子,也只有梁家是孩子做饭给爸爸吃。

“还是你们会教孩子。”郑有娣感慨,“村里这么大岁数的男孩都不会做这些活呢。”

“村里这么大岁数的女孩什么活不会干?还不是村里那老思想,觉得男孩不能下厨房,什么活都让女孩子干。”吴姥姥道,“咱回去以后也得把铁蛋和狗蛋教起来,我看着梁志超他们这样就很好。”

“是这个道理。”郑有娣点头,心里觉得还是苏舒和梁振国会教孩子。

“孩子们成绩都还好吧?”吴姥姥关心了一句,是有些怕苏舒不在家,梁振国忙工作没空管,三个孩子学习成绩会下降。

“好着呢,他们的学习不用人操心。”说起孩子的成绩梁振国可就骄傲了,“回回考试门门一百分,三个孩子永远都是年纪并列第一。”

三个孩子都聪明,脑子好使,上课认真,学习态度也好。

该玩的时候玩,该学习的时候学习,很自觉。

“这要不是年纪太小,学校不建议再跳级,三个孩子都想直接上中学。”梁振国说到这,扭头和苏舒说,“农场最开始的那个学校现在改了,以前不是小学,初中和高中全部都在里面吗?现在初中部和高中部全部分出去了,那么大一个学校,现在整个都是小学。”

最开始是高中部独立出去,成立了新的农场高中。

后来小学生越来越多,初中也一起独立出去了。

“这样挺好,便于管理。”苏舒道,然后问,“我看到西边那边的空地在盖房子?什么情况?”

“那里规划机械厂的家属楼,然后还要盖一所幼儿园和一所小学。”梁振国道,“两家机械厂资源整合,业务分开了,对面的机械厂扩大了生产,新招了非常多员工,所以原本的宿舍就不够了。”

“再加上小河街附近一所学校也没有,这边的孩子上学要做半个多小时的公交,挺不方便的,所以就在这里也规划了幼儿园和小学,原本的空地不够,还挖了山,继续发展下去,如果未来还要规划中学的话,估计那边的山还要继续往里挖。”

说到这梁振国想起另外一件事,“对了媳妇儿,褚国平的调令下来了,工作交接完以后他就要去市里了,我接任他的职务。”

“所以我们家的房子可以重新分配,两个方案,一个是可以搬去廖大潘之间住的那个小楼,又或者搬到褚国平现在住的那栋房子里,你挑一个。”梁振国问。

梁志超端着炒好的菜从厨房出来,正好听到这句话,立刻应着,“我不想从小河街搬走,我们的好朋友都住在这里,我们在小河街都住习惯了。”

第713章 夸就对了

苏舒朝着厨房的方向问,“梁志强和一一呢?你们什么想法?”

“妈,我在小河街都住出感情了,梁志黑肯定也是。”梁志强在厨房里应着。

“姐姐,我也喜欢小河街。”一一应着。

“那就搬前头去,不搬出小河街。”苏舒点头,“小河街这边的街坊邻居都是好几年的老熟人了,都知根知底儿,确实住出感情了。”

褚国平现在住的那房子要比梁家好上许多,面积更大,房间更多,而且房子里还有简单的装修,铺了地砖。

孩子们都大了,她肚子里还揣着一个,光孩子就要四间房间。

“行。”梁振国也猜到了苏舒会这么选,“等我们搬过去,肖力和付明姝就会搬到我们这屋子里。”

“那可真是够热闹的,小河街全是老熟人咯。”梁志超晃了晃手回到小跑回到厨房,一会儿以后厨房里就传来三个孩子嘻嘻哈哈的笑声。

别看梁志超他们年纪不大,但是拿手菜不少。

在厨房合作忙活了四十分钟,六菜一汤上桌了,色香味俱全,碗筷都摆好了才喊开饭。

苏舒一坐下,三个孩子就占据了她两边的位置,梁振国硬生生被挤开,瞪着眼睛看着和他抢媳妇儿的孩子,愣是说不出一个抱怨的字来。

“妈你尝尝我们做的红烧肉是不是和你做的红烧肉一个味道,我们想你的时候就会做红烧肉吃。”梁志强给苏舒夹了一筷子肉,知道苏舒不吃肥肉,所以特地夹的全瘦的。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