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别墅穿八零+番外(952)

作者:清风莫晚 阅读记录

梁振国扬扬眉,又添了句,“学校门口和一些家属院门口摆早点摊应该也不错,我们单位就挺多人抱怨得一大早上起来给孩子做早餐。”

“嫂子,梁哥,你们也觉得我们这个主意好啊!”小林很激动,“嫂子和两个都觉得好的,那我们就更放心了!”

“嫂子,我们打算在摊子里卖包子馒头,再卖点粥和小菜,要是忙的过来,煮点面汤粉汤的。”

“可以啊,先做,后面要是忙不过来,就把不那么受欢迎的淘汰,专门做更多人喜欢的那几样。”苏舒点点头,又和小林说了句,“农场现在房子不好租,你收里要是有攒一点钱,和家里人商量一下。”

“看看在农场打听一下,可以的话,在农场买个房子住,你想想要在农场生活几十年,房租交几十年下去划不划算,而且万一房主人要卖房子,你们是不是又得搬,多耽误事。”

哪怕是二十一世纪过来的苏舒,她也绝对是忠实的买房党。

以农场的发展来看,这时候买房,以后绝对是赚。

再从实际角度出发,要在农场生活几十年的人,一直租房子确实不是长久办法,房东随时可能不租,小林他们就要随时做好搬家的准备。

遇上张老伯这样厚道的人是运气,给他们这么长时间找房子,要是遇上不厚道的,明天房子要过户了,今天才开口让搬。

苏舒遇到过这样的房东,大半夜拎着行李走在街上,心里说不出的心酸和苦涩,然后花了很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和房东撕。

小林沉默了一小会儿,“嫂子说的有道理。”

小林给自己算了一笔账,一个月五块钱房租,一年是六十,十年就是六百。

这还是他们遇上张老伯他们人好,几年没给他们涨房租了。

租在别的地方的兄弟,最惨的一年涨了三次房租,从一开始的五六块钱,涨到现在七八块钱。

那些兄弟最近虽然挣得多了一些,可七七八八的开销也跟着多了。

小林知道张老伯打算把这房子多少钱卖,所以小林在心里想了想,不买这么大的房子,买小一些的,也就是十来年的房租。

他这些年寄回家攒的钱还不够一些,但是找亲戚朋友借一借凑一凑总能凑得上的。

“卖房子的事你们可以考虑一下,毕竟买房子也不是说要买就有的,房子我让振国找他们同事帮忙打听,至少先把之后落脚的地方定下来,你们说的摆摊卖早点这个想法,我很支持你们去干,也很看好这个想法。”

苏舒拍拍几个年轻人的肩膀,是一副老大姐的样子,“有想法就要去干,年轻人不要怕干不好,行了,你们忙,我和你们梁哥回去吃饭了,有事去家里找我们。”

苏舒抱着肚子站了起来,摆摆手没让他们送,挽着梁振国回家去了。

出了门,走了十几米以后梁振国才叹了口气。

“看来农场要发展,还是有很多地方需要尽快改善。”梁振国说:“各个工厂都要人手,农村施行机械化生产解放劳动力,让多出来的人能来城里打工多赚一分钱,但这些进城打工的人住是一个问题。”

第724章 交接

“是,很多人家里有多余的房间都拿来做宾馆了,这样比一个月出租收的房租高,这样就挤压了小林这样的打零工的人租房的空间,而且对于农场来说,也不便于外来旅客的管理。”苏舒附和,“来城里打零工的人找不到地方住,就只能去墙根桥洞那里对付着住,或者和同乡好几个人挤一间房,这些都会给农场人员管理上带来后续上一些隐藏的不利。”

“得盖招待所。”梁振国道,“招待所只要够多,满足了来农场玩的外人,满足了货车司机和流动人员的住宿问题,只要没人去住私人的家,那些房子总是要放出来出租的。”

“这样的话外来临时人员和常住人员都好管理,也能保证农场的治安,保证外来人员的人身财产安全。”

“如果农场财政允许的话,可以盖些廉租楼,就专门租给进城务工的这些对农场有贡献的农民,成立一个工作小组专门管理,不管是短租还是长租都可以,只要达到要求就行,严格管理,杜绝关系户占用名额。”

“要和人才房区分开,不能混淆,免得后续管理牵扯出一堆的麻烦。”

梁振国听得很认真,苏舒说的都是一些挺不错的解决办法。

农场既然需要这些人进城务工,那么农场就要给他们最基础的有地方可落脚的保障。

不能让人进城帮着解决了用人困难这个问题,然后连睡的地方都不给人家。

“经济起来了,人员多了,治安管理更要严格,法律宣传也要跟上,要让大家知道哪些事不能做,哪些事能做。”苏舒笑,“得给大家上一个紧箍咒,让有些心思浮动的人把皮绷紧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