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别墅穿八零+番外(969)

作者:清风莫晚 阅读记录

“知道。”梁振国应着。

等梁志超满意地点点头跑开以后,苏舒才笑着问,“我在那小子眼里是个笨蛋吗?我这么大的人了,还会被烟花烫到?”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句话在梁家几个孩子身上体现出来了。

梁振国和苏舒都是情绪稳定的人,所以梁家三个孩子也是情绪稳定的人,遇到事情不慌不乱,也绝不会用发脾气去处理问题。

梁振国总在生活上任何一个细节里细心的照顾苏舒,三个孩子也习惯了学梁振国一样在生活上照顾妈妈。

哪怕苏舒并不需要这么小的孩子反过来照顾她,但是每一次苏舒都会欣然接受孩子们的关心,并且立刻表示她的感谢和喜悦。

所以苏舒嘴上是和梁振国这么嘀咕,但是心里却受用极了,越看自家孩子越觉得哪哪都好。

外面冷,大人玩了半个多小时就纷纷回屋了。

重新回去大家没再打牌,而是坐着聊起天,聊着工作,聊着对新一年的安排。

“我和嫂子打算年初四就去夜市把摊子支起来。”黄小琴说起话一脸喜气,“过年的时候街上人多,大家手里也有钱,舍得花钱。”

第737章 展望

给黄桂和黄小琴的摊子早已经安排好了,只是遇上苏舒生孩子,两妯娌轮流替吴姥姥和郑有娣帮忙照顾苏舒和小满满,一直等到三十天以后,苏舒身体恢复了些有吴姥姥和郑有娣照顾着,不需要黄桂和黄小琴的时候,两人材出去摆了几天摊。

满打满算两妯娌不过出摊了十天左右,但这十天已经给了她们很大的信心,也给了她们对赚钱这件事更大的设想。

在夜市里生意好的摊子一个晚上赚七十几块钱根本不算什么,这还是在黄桂两人保守准备食材的情况下,越到年底,放假的厂子越来越多,她们的生意反而越来越好,最后几天,两妯娌一天能赚一百多块钱。

扣除成本净利润一百多块钱。

二人平分,一人也分到了八十几块钱。

那两三天把两妯娌高兴得晚上睡觉都在笑。

再加上吴丰收和吴满仓也领工资了,都成了正式工,两妯娌总算是放下心了,她们知道,她们在农场能立住了。

“爷爷和公公不愿意来农场,我们就商量着,等我们攒够了钱,就把老家的屋子推了重盖,就盖你们家闲着住的这样三层小洋楼。”黄桂眼里是对未来的期盼,“我们算过了红砖和水泥沙的前,再加上打地基和人工钱,按照这样子,我们赚半年老家就能开始动工了,赚一年就能攒下钱了。”

“到时候我们家就成了村里第一个住上小洋楼的人家了。”黄小琴心里也高兴。

吴姥爷和吴厚春一听,脸上也露出了喜意。

特别是吴姥爷,脚都抖起来了,“回去这么一说,全村的人都得羡慕我这个老头子咯。”

吴姥爷现在走在村里人人敬重,梁振国两夫妻都有出息,还有一个孙女也是大学生,留在了京市当老师,两个儿子孝顺勤快,走在村里,谁看见吴姥爷都要亲切地招呼一句。

老人熬不住,十点左右就去休息了,年轻人守岁,一直等到凌晨过后,去门口放了鞭炮才回房休息。晚上休息的晚第二天就醒的晚,苏舒起来的时候,几个孩子已经给长辈们拜完年领完红包了。

看到苏舒起床了,三个孩子又朝着苏舒围了过来,抿着嘴笑。

“妈,新年快乐!新的一年,祝您财源滚滚,心想事成更祝您永远年轻漂亮!”梁志超说完就朝着苏舒伸出了手。

“姐姐,我也祝你……”一一把梁志超的祝福词又说了一遍。

梁志强一看,还能这样的操作,也跟着学了一遍,这两个是一个字都不带改的。

苏舒伸手点了点这两孩子的脑袋,还是把一早准备好的红包给了,“明年请提前想要拜年词,再抄袭,我可要扣钱了。”

“谢谢姐姐~”一一眯着眼睛笑着。

“妈,你放心,我明年一定提早准备。”梁志强把红包放进口袋里还拍拍口袋,“姑姑今年给我们买的这身新衣服太和我们心意的,有好几个口袋,既能装吃的,还能装红包。”

大年初一的入口的第一口定然是甜茶。

再安田农场便是有这样的习俗。

往茶里加一块小冰糖,甜甜的茶水,意味着能甜一整年。

喝完了甜茶以后才是早餐。

吴姥姥吴姥爷他们也是在那边吃过了早饭才过来这边发新年红包,张芬辈分比他们两老小,连着张芬都一起发了。

“你单位会有同事来拜年吗?”苏舒看了眼手表转头问梁振国。

“我让他们都别来。”梁振国应着,今年家里人多,下属来了,小孩红包要给,老人红包估计也少不了,这样太令人破费了,所以年前梁振国就和大家说了,今年就别来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