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别墅穿八零+番外(989)

作者:清风莫晚 阅读记录

用四个老人的话说,自己能挣钱,心里踏实,趁着还能干得动就再干一点,等真干不动了再让孩子养着也不迟。

再瞧瞧张家人,还是青壮年就不干了,等着打秋风了。

说完张家的事情,张芬忍不住感叹这次到农场的变化。

她上一次来农场已经小满满这个外孙女过一周岁生日的时候。

“安田变化实在太大了,我们白云县近些年虽然变化也很大,但是也不见得有你们安田这样。”张芬感慨,“你们这都盖起高楼了啊,还有这么多新房子能买,来安田发展的人,都不用担心没地方住。”

苏舒笑了笑,房地产开发在安田这里提前了几年,因为安田这里随着经济飞速发展,随着来安田定居的人员增加,安田确实需要。

所以,这也算是因为她到了这里所带来的一点改变。

如今安田已经有好几个楼盘了,吴丰收和吴满仓就是安田商品房第一批购买人。

房子也不像是老式筒子楼,而是新式套房,明亮宽敞,方方正正,没有奇葩户型。

吴丰收和吴满仓买在同一栋搂,当上下邻居,都买的边户型,楼盘里最大套的,这时候房子没有公摊,买多少平方,得到的就是多少平方。

装修完乔迁的时候,老家四个老人过来了一趟,住了好几天,别提多高兴了。

说到这,张芬又忽然叹了口气,“白云县好多厂这两年开始效益渐渐大不如从前了,那个毛巾厂和布料厂,听说生产出来的好多东西都堆在仓库里没买出去,今年开始都只发了基本工资。”

曹康家点点头,“是如此,如今经济市场竞争大,这些老国营厂若是不调整经营模式和管理制度,倒闭是迟早的事。”

“有些厂子里多少是关系户?多少人尸位素餐?再加上管理层能力不行,市场竞争大,问题自然一下子就爆发出来,解决不了,最终结局就是倒闭。”苏舒摊摊手,“这种经营不下去的老厂子只会越来越多。”

好在张芬退休了,几年后的下岗潮也轮不到她,要不然以张芬这种容易多想的性子,不知道该愁成什么样。

安田这里这种现象早几年就已经出现了,毕竟安田划为经济试行区的时候这里就已经有市场竞争了。之前那个连名字都不肯改的自认为是地头蛇的日化厂,在安田日化厂成立以后,只坚持了三年多就倒闭了。

这个老日化厂的倒闭,直接给整个周边市县的所有老国营厂敲了个警钟,梁振国还专门为此召集了这些老厂的领导们开了两次会议,帮助他们调整管理和经营模式,这些工厂,长的花了一年多时间,短的花了半年时间才慢慢调整过来,适应了新的市场模式得以继续经营盈利。

所以安田这里是已经度过了那个时期,但是全国大部分地区还是属于处在白云县这个状态的。

一转就到了九月,张芬退休来了安田,最快乐的莫属梁穗穗小朋友了。

每天放学回来,冲进家门的第一句话就是扯着嗓子喊着,“妈妈我回来了!曹爷爷我回来了!外婆我回来了!”

这声音大的半个小河街都听得见。

等进门,书包往沙发上一丢,看见梁振国坐在客厅正拿眼神扫她,小丫头才嘿嘿一笑,小小声补了一句,“爸爸我回来啦~”

第753章 太惨了

然后冲进梁振国的怀里撒个娇,一蹦一跳又去找外婆要吃的了。

别人家的闺女是贴心小棉袄,梁振国的闺女是棉马甲,有时候保暖,但也漏风。

苏舒看闺女垫着脚在橱柜里找吃的,拿起鸡蛋糕就迫不及待往嘴里塞,苏舒都惊呆了。

“你不是上学前都往书包里放吃的了吗?”苏舒抓着闺女左右晃动的小辫子,弯腰把小丫头抱起来和她平视,笑问她,“怎么一回到家还饿成这样?难道是太爷爷家养的猪宝宝投胎来的?”

梁穗穗是属于坐不住的那种性子,课间必然会满学校疯跑,早上上学早,吃了饭,还不到放学就饥肠辘辘,所以学校是允许孩子带非零食类的东西在早上和下午第二节 下课时间吃。

别的孩子多半是带包子馒头一类的,梁穗穗是班上带的品种最多的学生。

苏舒工作调动到安田回来以后在家里的时间就多了,给孩子弄吃的时间也就多了,有时候是面包,有时候是各种糕点,有时候是饭团,有时候是饼干。

“妈妈我长大了,也重了,爸爸说你抱不动了快放我下来。”梁穗穗晃了晃腿。

梁穗穗一周左右都还是胖嘟嘟的孩子,等到三岁以后慢慢瘦下来了,现在也是苗条的小丫头了,所以苏舒真不至于抱不动自己闺女。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