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科举能发家(79)

作者:五口土成 阅读记录

哪能不紧张呢,乡试算是人生的一道分水岭,鲤鱼跃龙门也要你能越过去这道坎。

‘未遇难题先忐忑,频呼掌管敢留迟’还未遇到难题就先自己心里忐忑了,进考棚後领考题找号舍,号军为维护秩序不断的催促呼喊,学子哪敢有所迟疑和停留,都急匆匆的找自己的号舍。

宋彬提着自己的大小家夥什,拿锅炉的那只胳膊下还夹着考题,终是在光字号考巷中找到了自己的号舍。将身上的东西放到考舍中的木板上,终是松了一口气。

旁边都已经有几人坐入号舍内了。

宋彬打量了一下这个号巷,总觉得隐隐有味,一时还闻不出来是哪里的味,心想不会这麽倒霉又是个离茅房很近的号舍吧?要是真是这样,这九天可就不好过了。

号巷未放了两口大缸,宋彬穿好衣服过去看了看,乌漆抹黑的大缸盛满了水,暂时看着还算清澈干净?可是那缸底的黑色絮状物是什麽……

宋彬满头黑线。

许是宋彬看的时间久了,被一个号军高声赶乞丐似的赶回了他自己的号舍。

宋彬心想,不是一层次的,不与这些人计较,与这些人不必谈那些可怜的自尊,没人会理你,桂榜还未摘,一切都是空谈,也没放在心上。

回到自己号舍,宋彬将那件未穿的外套叠了叠放在後面坐人木板上的被褥旁。

将考篮中的油灯与笔墨拿出来放在前面写字的木板上,考题放在了墙上的挂袋中,这个挂袋是专门用来装考题的。考篮与锅炉放在後面坐的木板的下方,用脚踢进去了一点,这样空间就能大一点,可以将小凳子也放进去。但未想到木板底下有个痰盂,挡住一点地方,竟是没能踢进去多少地方。

於是宋彬拉出烤炉,将挡住地方的那个东西用手拿出来……当拿出来的那一刻,宋彬就如吃了屎一般,那是一个‘痕迹斑斑’的夜壶!

宋彬恨不得剁了自己的那只手,想了又想,忍着恶心将那夜壶放在前面木板底下,靠近号巷。但也是无用功,毕竟号舍就这麽大一点。虽然很想扔出去,但是那夜壶既然能放在这那肯定是晚上要用的……

想想都觉得膀胱疼。

就说这号巷中怎的会隐隐的有不好闻的味,这简直与住在茅厕边有异曲同工之妙,若是大家都有这麽一个夜壶,都在号舍内解决自己的急事,那麽九日後这号巷内的味道不冲天,那就是奇了怪了。

宋彬心都沉下去了。

忍着坏心情将小凳子放在之前放夜壶的那位置上,那还能怎麽办,他都科举了,难道还能在乎这些?

一场科举下来,什麽洁癖都能给你治好了!

科举,治洁癖的良药。

半时辰後,所有学子都落座了。

乡试正式开始了。

直至所有学子都进入了贡院,贡院大门关闭,楚安还站在原地未走。

若是有人注意,还会看见他眼中泛起的泪花。

宋彬搜检时就在大门不远处,楚安站的这个位置刚好能看见一点。正好看见宋彬狼狈的样子以及那号军对宋彬的呼来喝去。

他哥好歹是秀才相公,那些人怎麽能那样,楚安替宋彬委屈。

楚安虽说小时过的不好,但是自己很有办法,绞尽脑汁让自己过的舒坦一些,即使在他後娘手下那样被苛待也没怎麽吃过苦,再有後来宋彬的疼爱,楚安压根没受过什麽委屈。生意场的那些不算,楚安从不觉得生意场的那些事是受的委屈,反而越挫越勇。

但看见宋彬被人那样对待就一时忍不住鼻子泛酸,有那麽一瞬他都不想让他哥去考了,他养家也可以的。

但是他不能,唯有科举才能出人头地。

楚安眉眼委屈巴巴的在原地站了好一会才缓过神来,牵着马车回家了。

他在家等着他回来。

作者有话要说:谢谢支持~

鞠躬

好害怕啊,想想咱们的中考,咱们的高考,简直不要太幸福。

扯个蛋~叶圣陶先生在11岁时赶赴科举考场,也是封建制度最後一次科举,结果他进了考场後就吃在里面吃马铃薯 、馒头,还磕瓜子吃花生,过分,还有火腿……【笑哭】

最後当然是没考上了啦哈哈哈

第77章 号舍百态

一切就绪後宋彬坐在号舍内翻看试题。

第一场四书题有三道, 经义题四道,五言八韵诗一首。四书题每一道必须二百字以上, 经义题每道三百字以上。

量不小,宋彬理了下思绪,从经义题开始解, 因着是先在稿纸上写,所以不存在顺序问题, 宋彬决定从最难的开始。

五言八韵诗是以“惜别”为题,题目前需加‘赋得’二字。虽说诗并不是很拿手, 但对於宋彬来说还是没什麽困难,三天时间, 抽空做饭时便可以好好想想诗的内容, 最後一天做完便可。

写写停停,一中午过去,宋彬依旧没有在正式的纸张上书写, 反倒是稿纸上洋洋洒洒了一大片,稿纸上的字体不拘於形式,宋彬书写的狂野放浪。

搁下笔之後, 宋彬揉揉自己的手腕, 将笔墨收拾起来, 试卷装进墙壁的挂袋, 从木板底下拿出锅炉与考篮,准备给自己做点饭。

突如其来一阵尿意,宋彬犹豫着该怎麽办, 忍了又忍,还是过不去心中的那道坎,青天白日对着夜壶放水,这事他干不出来。

号巷外有号军看守,宋彬便上前询问可否去茅房。

又得了号军一翻白眼,软磨硬泡的才被许可去了一趟茅房。

等宋彬从茅房回来,宋彬所处的号巷已经有两个学子在那四尺宽的号巷内架起了锅炉。

此时正是学子们进食的时辰,号军的人手也慢慢增加。

巷尾前後皆有号军在来回走动,宋彬与那正做饭的两位学子点头示意了一下,算是打过招呼了。之後便拿着自己的锅去水缸前打水。

宋彬用水将米淘了又淘,直至第四遍才停手,顺手在墙角抓了一些干柴与炭火进了号巷。

将楚安给他准备的麻花掰碎铺在海碗底层,熬好一锅粳米粥浇在麻花上,麻花的焦香瞬间飘出,引得其他学子艳羡的目光。尤其是还有几个学子在号舍内坐着,吃干粮就着凉水喝。

宋彬号舍隔壁的那位学子视线尤为炽热,他坐在自己的号舍位置上,手中拿着碎饼子吃,眼睛一动不动的瞅着坐在号巷中准备吃饭的宋彬。

被他的视线看的不自在,宋彬干脆用另一个准备装腌菜的海碗给那位学子盛了一碗,并给他拨了一点腌菜。

那学子见宋彬向他的方向递了一下碗,连忙从号舍内出来,谢过之後接过宋彬手中的碗。

到处都有号军看守,两人没怎麽说话,端起碗就吃。

宋彬没有给他筷子,只因楚安只给他准备了一双筷子。

那位端着碗的学子大概是准备三天就靠着干粮度日,也没有筷子。最後干脆从自己的笔墨文具中拿出了一根新的毛笔,用反面那端将就着给嘴中拨饭,丝毫没有形象的蹲在他自己的号舍前。

一顿饭吃的心酸也感动,好歹是一顿热饭。

宋彬本是给自己准备了两碗粥,想着下午不做饭了,结果半路杀出这麽个人,看来下午不得不再做一次。

宋彬吃完之後将前面伏案写字的木板拆下,搭在下面的檐台上,与後面的木板并在一起,准备休息一会。

他一直有午间休憩的习惯,若是这会不休息一会,那一个下午就甭想好好解题了。

如宋彬这般放松的人没有多少,至少宋彬这一条号巷的学子都还在解题,之前同宋彬一起在号巷中做饭的那两位学子此时也洗好锅之後进了号舍又开始解题。

整个考棚,乃至整个贡院的学子各有不同,号舍百态,妙趣横生,除去宋彬这样午休的,伏案奋笔疾书的,难得还有一些出神的,无聊的转着手中干净的毛笔,还有一些学子错过了吃饭时间,此时才开始在号巷过道架起了锅。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