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之从摆摊开始+番外(80)

其他公社,甚至隔壁县,也有很多人养白羽鸡!

他们能联系上的销路,早就被人抢走了。

“咱们找人去省城问问,看能不能在那里找到销路?”

“我之前在报纸上看到过一个报道,有一个地方的人种了很多桔子卖不出去,最后他们把所有的桔子都做成桔子罐头,就卖出去了……我们要不要想办法加工一下这些鸡?”

“这鸡要怎么加工,鸭子还能做酱鸭,这鸡难道要拿来做酱鸡?”

……

几个公社干部越想越发愁。

就在这时,有人从外面进来:“卢书记,外面来了两个人,说是能把咱们公社的鸡卖掉。”

有人能帮他们解决问题?几个干部很高兴,其中一人道:“快把人请进来!”

那两个人很快就被请进来了。

这是两个小伙子,其中一个长得挺英俊的,一身衣服虽然一看就是旧的,但洗得干干净净,他身上还有股书卷气,瞧着就是个文化人。

另一个人看气质,就跟他截然不同了,这人穿着花衬衫喇叭裤黑皮鞋,瞧着非常时髦,就是一脸的痘痘让他看着有点丑。

这两人是来买鸡的?一个公社干部正要给人倒茶,另一个公社干部先开口了:“二毛,怎么是你?”

孙金山:“……”他以完美的姿态从外面进来,想让人觉得他是个有能耐的大老板,然而现在一句“二毛”,他啥气势都没有了。

算了不管了,孙金山笑着上前:“叔,是我啊!我帮咱们公社的鸡找到了销路!”

姜利海这时候也拿出一个本子一支笔,他之前整个公社到处跑统计数据,用的就是这个本子这支笔:“大概一个月前,我们就发现公社里养鸡的人有点多,担心市场上的白羽鸡供应量太大鸡肉价格会下跌甚至卖不出去,于是专门去统计了一下公社里的鸡的数量,去上海出差的时候,又专门跟人打听了哪里收白羽鸡……”

姜利海说的这些,是昨天姜丽云一边揉面团一边教他的。

他这人喜欢看书,还喜欢写诗,再加上天生的好相貌,总给人一种他很有文化的感觉。

现在他还拿出一本书一支笔,这种感觉就更浓了。

“我们正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阶段,在市场经济中,供求关系能决定商品的价格和交易数量。眼下,白羽鸡就处在供大于求的状态,鸡肉价格会下跌不说,交易量也会下降,我们早早地关注到了这一点,为了避免老百姓遭受损失,也就向外寻求市场。”姜利海拿着本子,指着自己之前写下的数据,说他们公社大概有多少只鸡,这些鸡又大概在什么时候出栏,而他们镇上以及县城对鸡的需求量又有多少……

公社干部听得一愣一愣的,就连孙金山都觉得,姜利海挺有文化。

嗯,有点像姜丽云。

姜利海说了很多,最后道:“我觉得,我们可以由公社牵头,统一收购白羽鸡,卖去上海。”

“对!”几个公社干部非常认同。

姜利海说话的时候,他们凑过去看了姜利海的本子。

上面有姜利海两次统计公社白羽鸡数量的记录,还有昨天晚上他跟姜丽云聊天,在本子上记录下来的姜丽云说的一些话。

姜利海这人很在乎自己的形象,总想做到最好,他的字也就专门练过。

他没有字帖,是照着书上的印刷体练的,瞧着特别端正,让人一看就觉得,他不是普通人。

一个公社干部问:“小兄弟,你是哪个单位的?”

孙金山这时候总算找着机会说话了:“这是姜利海,跟我一样是砖瓦厂运输队的。”

公社干部:“……”这样的文化人在砖瓦厂运输队干?这是不是有点屈才了?

还有,孙二毛这模样,也一点不像是砖瓦厂员工,倒像是家里有钱整天在镇上晃悠的二流子。

姜利海道:“对,我们是砖瓦厂运输队的,这次,我们还会借砖瓦厂的船把白羽鸡运去上海。这是我妹妹写的白羽鸡的收购方法,我们可以照着这上面写的,把白羽鸡收购一下。”

说着,姜利海和孙金山就把姜丽云昨天写的那张纸拿了出来。

姜丽云的字跟姜利海差不多,算不上好,但特别端正。

公社干部并不是书法家,对字体什么的了解不多,就只觉得这姜利海的妹妹,应该也是个文化人。

只是……他们以前怎么就没有听说过这两兄妹?

不管怎么样,这收购办法写得真的挺好的,省了他们很多事情。

姜利海和孙金山给的收购价格比现在老百姓去镇上零卖的市场价还要高一点,更是非常实在。

公社干部挺高兴的,当即就道:“我们找人把这收购办法抄几遍,然后给各个村送过去,让他们帮忙收购白羽鸡。”

孙金山闻言,立刻夸奖起这些领导来,说他们都是为人民服务的好领导。

那些领导却是握住姜利海的手:“谢谢你,真的太感谢了!”

孙金山:“???”为什么不跟他说谢谢?

姜丽云出的这主意,给孙金山和姜利海省了很多事情,让他们不需要花钱请人收购白羽鸡。

这对孙金山和姜利海来说是好事,对公社干部来说,其实也是好事!

虽然底下的人要忙上几天,但也不过是给鸡称一称分量,记录一下,甚至村里忙不过来的话,可以再分派给下面各个小队,让生产队队长负责收购的事情。

收粮食什么的,本来就是下面的生产队组织的,大家都有经验!

从头到尾,公社这边不用拿出一分钱,多好!

关键是,这件事有公社插手,那老百姓就会记着公社的好。

年底汇报工作的时候,他们甚至可以说在他们的协助下,乡里的老百姓卖掉了白羽鸡。

几个干部看着姜利海和孙金山的目光,特别柔和。

听孙金山说公社这边可以安排人一起去上海,他们更是一口答应,甚至决定不只一个人去,而是从他们中间选三个人去,就当是考察上海市场!

孙金山和姜利海:“……”他们以为公社只会派个“小兵”跟他们一起走,监督一下他们,没想到公社竟然打算去三个干部。

他们船上的环境可不太好!

他们平常出差,压根不是去享受的,而是去受罪的,全程不能洗澡不说,睡觉的地方也特别小,甚至直接是睡地上的。

也因为这样,在砖瓦厂运输队工作的,都是二十几岁三十几岁的青壮年。

这几个公社干部年纪都不小了,最年轻的都有四十多岁,也不知道他们受不受得了。

老百姓习惯喊“公社”,但其实在几年前,公社已经改成“乡”了。

这会儿乡和镇是同一个级别的行政单位,乡政府的人挺多的。

跟姜利海和孙金山谈话的,有乡里的书记、人大主席还有两个副乡长,乡长和副书记不在。

谈过话,这些人立刻就叫了几个在乡政府工作的年轻人过来,让他们抄写姜丽云写的收购办法,顺便给各个村打电话,让每个村的村长、书记,乃至生产队队长都过来。

乡长、副书记还有其他一些主要的乡干部,他们也找人去通知了一下。

今天是周六,有些人没上班,但大家普遍住得不远,招呼一声之后,下午就能来乡政府开会了。

等开完会,晚上让生产队队长挨家挨户跑一下,收购白羽鸡这个事情,就能落实下去。

这些工作不需要姜利海和孙金山参与,但两人还是被书记留在了乡政府。

桥头村所在的乡叫红星乡,乡里的书记姓卢,叫卢伟山。

卢书记身形微胖,个子偏矮,让手下人去安排工作之后,就开始跟姜利海和孙金山说话:“老百姓现在都很着急,知道有人收购白羽鸡肯定会很激动,争争抢抢的指不定会出乱子,让乡里出面是最好的,不过这样的话,肯定要打乡里的旗号……”

决绝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