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灰真少爷科举升官日常(261)

作者:折秋簪花 阅读记录

“啧,那你也信?当时我就说,这等有益我大盛读书人之事可不是那些冷心冷肺的勋贵子弟可以想出来的。”

“嗐,甭管谁想的,咱们有的用不久行了?”

“吃水不忘挖井人,那标点符号不知让多少只能凭借先生粗陋指点的学子获益,这等大功绩之人,岂能默默无闻?”

随着百姓对于这件事的讨论越发激烈,连朝中大臣也不由好奇起了这想出标点符号之人究竟是谁。

尤其是左都御史应青山,他生于微末,太知道自己当初所受到的苦楚了。

在未曾进入东辰书院之前,他曾经为了一句话的句读,走了几十里路去请教一位据说每日会公开讲学的先生。

句读不明,无以通其意!

倘若这标点符号在大盛举国通用,寒门学子不知要少吃多少苦。

这标点符号带来的好处也远非如此,应青山曾经将其各种符号的作用一一看过,其精妙之处简直让他都不由拍案叫绝。

在没有看到那标点符号之时,他从未想过只是句读都可以用那么多的符号来划分。

可偏偏……其又是那么的恰如其分,贴切的仿佛这些符号本应该存在!

浑然天成,不外如是。

这样的好物,若是能寻到它的发明者,会不会还有更多的惊喜?

这日大朝,冯卓一如既往的高声唱到:

“有本启奏,无事退朝——”

朝臣先是一阵沉默,随后应青山站了出来,拱手道:

“启奏圣上,近日民间有关标点符号一事风波不断,臣以为这标点符号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乃是造福后人之大事。

但此事因临安候世子之故,其发明者模糊难辨,实属不该,为天下读书人之心,臣恳请圣上查清发明者,供吾等受益之人敬仰供奉!”

应青山轻易不奏,若有奏,便是大事。

成帝听了这话,却不由好奇道:

“何为标点符号?”

成帝这些日子不但要出银子还要操心,又因为皇庄贪墨之故,他变得十分警醒,这便请张煜秘密教导出了一批可用之人,这才能让成帝暂且安枕。

应青山随后从袖中取出了一本册子,双手呈上:

“臣已经将其整理成册,还请圣上过目。”

成帝微微颔首,冯卓将标点符号册子接过,并呈给成帝一阅。

若只是单纯的标点符号,只怕成帝也得看的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幸而应青山每一个符号都有举例,等成帝仔细看完后,也不由发出一声喟叹:

“从古至今,凡读书者必先学句读,可句读之错,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古有始皇帝统一文字,度量衡,若我大盛能一统句读,也当是名垂青史!

应爱卿此言有理,能有这等妙思之人,合该得到朝廷的嘉奖和天下读书人的景仰!”

成帝这话一出,群臣也没有在这个时候找不痛快的,都齐齐一礼,山呼:

“圣上圣明!”

左右临安候府闹出那么一个笑话,这会儿这标点符号的发明者那就是个烫手的山芋,轻易无人敢冒领。

否则若是被人发现,只怕要被人戳着脊梁骨骂遍祖宗十八代!

现在,也就只有其真正的发明者可以来领受这份荣誉了。

这种过手连油水都沾不上的事儿,朝臣们并不乐意搭理。

但成帝却觉得这事儿十分重要,所以特意派给了自己的心腹,刑狱司主司林寒肃去查。

林寒肃动作很快,没过三日,直接便领着人入宫了。

于是,就有了接下来徐瑾瑜和成帝在御书房大眼瞪小眼的一幕。

成帝盯着徐瑾瑜看了许久,这才慢吞吞道:

“徐瑾瑜啊徐瑾瑜,你还有多少惊喜是朕不知道的?标点符号竟也是你想出来的?

再者,这标点符号乃是一项无比伟大的发明,你倒是藏着掖着的。”

徐瑾瑜却摇了摇头:

“虽然是经学生之口传扬,可其真正的发明者却不是学生,而是学生……梦中之景的创造者。

此乃旁人智慧结晶,学生如何胆敢随意领受,倘若没有此番事宜,学生倒希望世人只需受用这标点符号之益,在心中默默感念其真正的发明人也就够了。”

徐瑾瑜这话一出,成帝却不由眼神复杂起来。

到底还是个孩子,才能说出这等不掺杂一丝私欲的话。

不过,就算是孩子,那也是自己早就盯好的菜地里的菜,哪有人把好处往出推的?

“徐瑾瑜,你的心思朕明白,但若是没有你,标点符号永远也只不过是梦中之景。

你虽未发明它,可你将它带到了我大盛,我大盛读书人受益于它,也该感谢你!

冯卓,拟旨:徐氏瑾瑜,传扬标点符号于我大盛,乃利国利民之壮举,今朕特赐其——”

“徐瑾瑜,你想要现在入朝吗?”

成帝勾了勾唇,看着徐瑾瑜,这个孩子过五关斩六将,已经是板上钉钉的六元及第的状元之才。

那他能耐得住这短暂的寂寞吗?

徐瑾瑜听了成帝的话,斟酌片刻,遂不好意思道:

“学生,还是想要考一考。”

这科举入仕、荫补入仕、特招入仕等等为官方式之中,徐瑾瑜最中意的还是前者。

他本可以堂堂正正,光明正大的踏上属于自己的青云路,为何要贪图一时之便?

成帝闻言也不由一笑:

“朕就知道,那日朕观你对家人颇为看重,隐约听闻你家中皆为女眷,那朕便提前敕封你祖母和母亲为六品安人、七品孺人。

而你徐瑾瑜,你这么聪明,定然知道此番临安候府折腾这么一出张冠李戴为了什么。

宣抚使之职朕已经给了镇国公家的小子,但他年少,心思不及你细密,朕便特封你为钦命大臣,可与镇国公世子同理抚慰事宜!”

成帝此言一出,徐瑾瑜愣了一下,随后拱手称是。

虽然只是一个没品没级的钦命大臣,可圣上又说了最后一句话,其意思不言而喻。

足见,圣上之心。

第133章

成帝御旨一下, 满朝哗然,谁能想到这标点符号的提出者竟然只是一个少年郎。

是的,提出者。

徐瑾瑜从未想将前人功绩加注于自己之身, 他从始至终都坚定的表示标点符号的发明者应该是梦中之人。

成帝无奈,只得将其以标点符号提出者的名义加以赏赐。

但即使如此,满朝文武也在这一刻或多或少都有些不可思议。

这等足以名留青史之功,那少年竟也不肯担实,他究竟是自信还是自负?

应青山在人群中听说了此事,一时沉默,半晌才缓声道:

“后生可畏, 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 大盛能有如此少年郎, 兴起有望!”

而在应青山身侧, 束手而立的杨掌院这会儿也颇为复杂道:

“是啊……”

他与徐瑾瑜定下三年之约,本以为他若是木秀于林, 若被摧之, 自己也可以庇护一二,可人家小小年纪便已是多少人一辈子也未可达到的境地啊!

朝中大臣惊诧有之, 捻酸有之, 可最终也只能叹一句年少有为。

毕竟, 那少年郎人家可不只有那标点符号点子声望,听说他还是本次乡试的解元。

且其还编了一本什么学子中流传甚广的五三,倘若将其名字说出去, 京中的读书人怕是五个里头有三个都知道!

是以, 就算是有人酸, 那都酸不过来,只能感叹圣上竟然将抚慰边疆的重任都能交给那少年郎, 还给了他和镇国公世子同等的权利,只怕心里早就已经看重极了他。

而远在京郊的小石村可是热闹的不得了,眼看着临近徐老爷子的忌日,徐老婆子和徐母带着姐妹俩提前便回到了小石村,准备徐老爷子的祭奠。

说起来,当初徐老爷子走的时候,家里正是穷困之时,只随随便便一幅薄棺下葬,之后徐家也一直不景气,倒是没有给老爷子好好祭奠一番。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