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灰真少爷科举升官日常(352)

作者:折秋簪花 阅读记录

成帝也是摸出来这小子的脾性,能让他说出来的,那十有八九都有招。

“这……”

徐瑾瑜只得无奈道:

“其实,大皇子之疾,除了温养之法外,日常的身体的锻炼也要跟上。

身活则气血活,气血活则经络通,若是大皇子无事,可以多多练习五禽戏一类,或是在宫中行走时将轿撵还未步行……当然,此乃臣一家之言,圣上不妨多问几位名医。”

徐瑾瑜这话一出,成帝也突然想到自己若是在宫中遇到大皇子,十次有九次他是在轿撵之上的。

虽说大皇子确实体弱,可寻常郎君哪个没有点儿年轻人的活力,徐瑾瑜这眼力倒是极好。

而大皇子这会儿也憋了一口气,闷声道:

“状元郎这话,本殿记住了。”

徐瑾瑜只是看了看大皇子,却没有说话。

大皇子的病症连他一个半路出家,只靠翻看医书就能看出来的人一眼看出来,那些宫里的御医又怎么会看不出来呢?

只不过,是人家不能当着圣上的面儿说是大皇子太过懒惰,疲于动身吧?

眼看着两位皇子都或多或少的吃了瘪,一时间众人也不好再往两人跟前凑,免得扫到了台尾风。

与此同时,师信身旁的人倒是多了起来。

不知过了多久,琼林宴散,大皇子和二皇子都忙不迭的离开了。

而师信则前来送徐瑾瑜最后一程,师信的脚步很慢,可却久久未语。

他想说的太多了,这么短短一段路程,实在不知该从何处说起。

“信兄这是在数自己踩死了多少只蚂蚁么?”

徐瑾瑜笑吟吟的说着,师信有些茫然的抬起头,这才发现自己走了这么久,也才堪堪走出第一道门。

“瑾瑜,我……”

师信喉头有些哽咽,他低低道:

“我只是,不想这么快便与瑾瑜分开。”

“信兄,我们之间何时分开过?未说再见,怎么算是分别?”

徐瑾瑜抬眸看向师信,正好师信也一道看了过来,二人双目对视,师信轻之又轻,如若自语道:

“未说再见,便不算分别么……”

“对啊,我倒是觉得,我与信兄只是短暂的分开去做了自己的事儿而已。

现在我已经可以入朝为官,他日与信兄见面的机会只会越来越多,信兄何必介怀?”

师信低着头,沉默了片刻,这才笑道:

“瑾瑜,我总是不如你豁达。”

徐瑾瑜闻言,慢下脚步,缓声道:

“信兄是在宫中过的不开心吗?”

师信抿了抿唇,低低道:

“不能说不开心,最起码比我和娘以前过的日子好多了。只不过,我还是怀念曾经与瑾瑜一道在书院的日子。”

“可我们终会成长。”

徐瑾瑜步履闲闲,神态平静自然:

“也唯有成长,才能让我们拥有保护自己所想要保护之人的能力。”

师信不由一顿,随后道:

“你说的对,瑾瑜。”

之后,师信又简单的向徐瑾瑜说了一些自己在宫中的日常生活,高兴的,难过的,他都有说,毫无保留。

徐瑾瑜听的很认真,随后也会将一些师信入宫后不曾知道的事儿告诉他。

“这一次倒是未曾见到宋真。”

“宋真昨日出了皇宫就直接高兴的昏了过去,这会儿怕是都没有醒来,若是他知道今日能见到信兄,只怕会后悔自己晕的太早了。”

师信闻言不由莞尔,很快,师信也到了该回宫的时间了,临行前,师信低低道:

“瑾瑜,小心大皇子,他母妃曾受过兰妃恩惠,他虽记在皇后娘娘名下,可……”

师信话未说完,徐瑾瑜已经明白,等师信走后,徐瑾瑜也朝家中走去。

相比起大皇子,他更加好奇,究竟是谁能让二皇子为其开了金口。

二皇子此人实在冲动,虽然母族是诸皇子中最为显赫的,可若要他做事,也是最容易的。

能在琼林宴上,意图对当朝状元郎赠送美妾……

“师子显!你是脑子进水了吗?琼林宴上,你好端端的给状元郎送女人是想做什么?!”

郑贵妃一身繁琐的宫装,可也不妨碍她手里的鞭子被舞的虎虎生风,二皇子连忙左躲右闪,连连告饶:

“母妃!母妃!娘!娘!我错了!我知道错了!这不是人家文人之间,互赠姬妾乃是佳话,我怎么知道那徐瑾瑜油盐不进!”

“你还说!我今日不抽死你,我便跟你姓好了!”

“这……您要是哪天驾鹤西去,那不也是师郑氏?”

郑贵妃听了这话,直接一鞭子抽的二皇子出了宫门:

“脑子锈了,就在外头好好的清醒清醒!”

二皇子被赶出了郑贵妃的宫殿,然后不由自主的挠了挠挠,随后也不由一拍脑袋,不知道自己当初怎么想的竟然会想起来要给状元郎送女人。

就算是送,也不能当着父皇的眼皮底下送啊?

自己当时真真是被猪油蒙了心,可能,此时此刻他连那一块猪油是何物也不知道。

二皇子一时心中急躁起来,闷闷不乐的踢着石块,随后,就冷不防的看到了在凉亭之中,练着五禽戏的大皇子。

“大哥,你怎么在这里?”

二皇子这会儿别提有多么诧异了,毕竟曾经的他一般见到大哥的时候,他不是在坐着,就是在躺着,浑身上下的中药味离得老远都可以闻到。

可是今日仿佛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一样,他那位病弱大哥竟然在凉亭里比比画画。

而大皇子似乎也没有想到,自己会这么寸的遇到二皇子,当下只是黑着脸,点了点头:

“子显,父皇让我在此练习五禽戏。”

第172章

琼林宴散之时, 已至月中,成帝夜里想了想徐瑾瑜在宴上的话,第二日下了朝便请了素日负责为大皇子诊脉的宋太医前来询问。

宋太医一直负责大皇子的康健, 可乃是大皇子平时答应的好好的,可到了时候却做都不做,他一个臣子又不好多说什么。

一个字,愁!

简直太愁了!

这会儿被成帝叫来询问,宋太医满脸凝重,却听到:

“依你之见,大皇子如今的身体若是平时佐以五禽戏之类的活动之法, 不知可否能康健起来?”

宋太医听了成帝的话后, 那一瞬间的表情从暗转明, 眼里都有了光, 但随后他又强自按耐下来:

“咳,圣上您也知道此事?这胎中不足, 既要内补也要外补, 如此双管齐下,才能有显著的成效。”

宋太医说的很是隐晦, 就算是普通病人, 你若是当着人家面儿说人家儿子太过懒惰导致病情不稳, 只怕都要被人在心里念叨几句。

可成帝本来就心有疑虑,听了宋太医这话,和徐瑾瑜说的直接对上了, 一时是气也不是, 笑也不是。

好嘛, 他心里记挂着孩子的怕他病痛吃苦,还特意让宋太医一人只负责他的身体, 前头还因为他的病情一直没有气色斥责过宋太医。

可这会儿,成帝才发现,原来是他冤枉了人家宋太医!

“宋太医,这些年真是辛苦你了。”

成帝闭了闭眼,终于沉沉吐出这句话,宋太医一整个喜出望外,随后忙道:

“不辛苦,不辛苦,为圣上效劳,乃是臣之本分。”

“既然如此,宋太医不妨有话直说,依你看,彰儿每日需要锻炼多久?”

“这……大皇子如今身子尚且虚弱,一日一遍五禽戏即可。待练上半载,再加上旁的。”

“好,既然如此,冯卓,你去传朕口谕,让彰儿每日在他宫外的凉亭里练一遍五禽戏,让人日日去盯着,每日午饭前给朕禀报。”

冯卓一听成帝都准备拿大皇子锻炼之事下饭了,顿时心里替大皇子哀悼了一下,随后告辞离去。

等殿中人都散去,成帝这才一掌拍在桌上: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