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灰真少爷科举升官日常(386)

作者:折秋簪花 阅读记录

“此乃天佑我大盛, 臣定不负圣上厚望!”

成帝闻言,不住点头, 随后, 他面色一整,认真道:

“徐爱卿, 给朕好好的回来。”

“臣, 领旨!”

成帝随后看向徐瑾瑜身后众人, 一字一顿道:

“朕希望,他日尔等皆能平安归来!”

“是!”

众人一片山呼之声,震耳欲聋, 只是成帝见状, 还是不由自主的微湿了眼眸。

“出发吧。”

成帝目送着徐瑾瑜等人离开, 直到那支浩浩荡荡的队伍连最后的黑影都看不到时,他才收回了视线。

“皇上, 该回宫了。”

冯卓小心翼翼的提醒着,成帝回头看了一眼面色各异的文武百官,原本柔和的面容瞬间变得冷硬起来:

“这些日子,诸卿的尽心尽力朕都看在眼里,希望诸卿能再接再厉,此番北上之事乃我大盛如今至关重要之事,如若接下来诸卿所为远不及徐爱卿等人北上之前,那便莫怪朕不讲情面!”

成帝一番疾言厉色之下,众人面上连声应下,可实际心里叫苦不迭。

他们前头那么费心,因为什么?

还不是因为怕这里头的随行之人有自家儿郎,可谁知道圣上竟然遛了他们一圈不说,还要他们之后继续劳心劳力的干活!

相当于他们要操碎了心,结果还可能捞不上一星半点儿的油水!

简直……人干事?

成帝对于朝臣们的怨念心知肚明,可当初他请朝臣们递折子举荐人时,可没有一人举荐自家儿郎。

当时,成帝看着那一沓折子斗气笑了。于是等到最后,成帝索性还是让当初南疆的原班人马重新出发。

一来,徐瑾瑜不需要费心收拢人心,二来,这些人这段时日基本上也在他眼皮子下放着,轻易不会出现什么问题。

当初,徐瑾瑜等人前往南疆时的一路险途,还是让成帝担忧不已。

而与成帝的隐忧不同的是,徐瑾瑜这一路分外冷静镇定。

赵庆阳照旧与徐瑾瑜坐在一辆马车之上,他接连喝了几杯茶水,抬眸看着倚着车壁,正在闭目养神的绯衣少年,下意识的放轻手中的动作。

“庆阳兄。”

徐瑾瑜缓缓睁开了眼睛,赵庆阳不由动作一顿:

“是我吵到瑜弟了?”

徐瑾瑜轻轻摇了摇头,随后缓声道:

“庆阳兄,那件事你查的如何了?”

赵庆阳顿时会意,他压低声音道:

“因为圣上下令太快,临安侯府的马车还来不及动身,便……”

徐瑾瑜:“……”

这临安侯也有些太倒霉了。

“无诏不得外出……圣上这道命令倒是下的极好。”

如此,正好可以等他回来再慢慢解决掉临安侯。

“不过,也正是因此,倒是不好摸到那背后之人了。”

赵庆阳颇有几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叹息,徐瑾瑜不由勾了勾唇:

“那么一马车的阿芙蓉,便是春月楼也需要好些日子才能消耗一空……临安侯他不会坐以待毙的。”

“我也是这么想的,所以此番我另安排了人盯着,瑜弟且放心。”

徐瑾瑜点了点头,语气中带着几分笑意:

“我自是放心庆阳兄的,好了,这件事有圣上压着,一时也出不了什么结果,庆阳兄便不必放在心上了。”

“我,我没有。”

赵庆阳想要反驳,可是一想到自己面前可是瑜弟,自己哪里能瞒的过他?

“庆阳兄素日品茶可不会如今日这般急躁,方才不过一刻便已经喝了五杯茶水,不是心中压着事儿,又怎么会毫无所觉?”

赵庆阳闻言,不由摇头一笑:

“什么都瞒不过瑜弟的耳朵。不错,我确实有些紧张,但不光是临安侯之事……”

赵庆阳吞吞吐吐,当初前往南疆之时,他无畏无惧,全凭一腔孤勇。

可是这一趟,还未出发,便已经收到了两封败报,让他的心里犹如压了一块巨石。

“庆阳兄是担心郑将军撑不到我们抵达?”

赵庆阳点了点头:

“郑二郎自及冠之后便一直镇守凉州,十余年间回到京城的日子屈指可数。

且郑家大郎都是那般品性,我实不知其可有武安候死战不退的刚烈。”

要知道,当初卫家军已经几乎弹尽粮绝了,可是也未曾让凉州失去寸土!

“庆阳兄想到的地方,圣上也想到了,否则庆阳兄以为圣上为何要将晋州的兵权也一并交给我?”

“瑜弟的意思是……”

“庆阳兄大可安心,除此之外,乌军与越军不同的是,他们虽然武器精良,可是他们与我大盛还有一处悬殊。”

赵庆阳看向徐瑾瑜,徐瑾瑜低声道:

“那便是,我大盛丁多于乌,他们投鼠忌器。越军有内贼作乱,这才支撑了那么久,可是乌军又有什么?”

徐瑾瑜说着,随后沾着茶水,在桌子上随意几笔便勾勒出凉州的舆图。

“庆阳兄且看,这里是长平郡,这就是遂安郡。”

赵庆阳低眸看去,但见长平郡与遂安郡二者相连,又与凉州城有一段距离。

“过了长平郡,乌军本可以直取凉州,可是他们为什么要做出一副耀武扬威的模样,舍凉州城而选遂安,这可不是一个好决定。”

凉州城纵使只是边疆城池,可其的富饶程度也远胜一个小小的遂安郡,是以,徐瑾瑜在得知遂安被拿下的这等军报之时,便已经知道乌军内里空虚的事实。

赵庆阳听了徐瑾瑜的推测之后,面上的表情渐渐放松下来:

“所以瑜弟的意思是,郑二郎应当可以撑到我们抵达凉州。”

“乌军前期攻势猛烈,自然也需要休养生息。最重要的是,现在可是夏日……”

“夏日?”

赵庆阳有些不明白这个季节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徐瑾瑜扬了扬眉:

“庆阳兄忘了吗?乌国最出名的便是牛羊,而夏日便是牛羊的放牧时节。我猜,乌国之所以退选遂安,也有这一原因。”

牛羊需要在夏日水草丰美的时候放牧,而作为乌国赖以生存的支柱产业,乌国在其上耗费的人力物力不可同日而语。

“可若是因此,乌军又为何选择在这个时节出兵?”

“为了逼迫,也为了过冬。”

徐瑾瑜抬起眼眸,看向赵庆阳:

“庆阳兄若是看过有关凉州城与乌国的风物志便会知道,乌国人因为其所处的草原地带,平坦开阔,每到冬日便物资匮乏,一个冬日他们会损失大量的幼童。

此前,我大盛与之开放互市之时,可以暂缓乌国冬日的困境。但乌国人太过贪心,这才……”

乌国贪心,以为自己兵强马壮,便可以逼迫大盛做自己的粮仓,可却没想到大盛会支撑这么久。

他们也急了。

徐瑾瑜的话让赵庆阳渐渐平静下来,他看着徐瑾瑜,有些不好意思道:

“还是我沉不住气,倒是让瑜弟担心了。”

徐瑾瑜微微一笑:

“庆阳兄不必这么说,不光是你这么想,想必队伍中大部分人都是这么想的。”

徐瑾瑜说着,挑起一角帘子,赵庆阳抬眼看去,便是此前同赴南疆的刘平、李寻等人都愁眉不展。

他们在怕,怕凉州失守。

“那瑜弟可要安抚一二?”

“不必,不出三日军报传来,他们自会知晓,而现在……”

徐瑾瑜放下车帘,含笑道:

“庆阳兄不觉得今日行进速度极其之快吗?”

徐瑾瑜一说,赵庆阳这才察觉到,往日需要走大半日才能抵达的清丘县驿站,现在不过两个时辰便已经近在眼前了。

“此番北上,倒是不比南下多山,若是队伍可以保持这样的速度与激情,应能提前十日抵达凉州。”

“那瑜弟便不怕大家撑不住吗?”

徐瑾瑜闻言只是淡淡一笑:

“庆阳兄,你太低估人的抗压能力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