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灰真少爷科举升官日常(474)

作者:折秋簪花 阅读记录

除非徐瑾瑜自己离京前去,只要他一走,户部依旧是自己的天下!

只不过,文侍郎说的对,那徐瑾瑜的运气实在太好了!

更何况……

“更何况,徐瑾瑜一路扶摇直上,碍得可不止本官一人的眼,想要他死的人,也不止本官一人。”

周世耀慢悠悠的说着,却没有注意到一旁站着的文侍郎下意识绷紧的身影。

徐瑾瑜对于这诸多算计心中十分明晰,但即使如此,等到文侍郎借公事之机将周世耀的话告诉他时,他还是不由皱眉。

“看来,这次惊马案的主使者似乎与周大人有些牵扯。”

只不过,若是结合他与思武兄所分析之事,这里面可离不开青衣人的影子。

周世耀与青衣人之间,只怕关系匪浅。

如此一来,之前许多事也可以开始对上了。

比如,京城送去宁州的军粮,是如何被劫且藏在锦州大山的。

假如,青衣人在朝中便有内应呢?

他们知道军粮的出发时间、路线、护送人数等,届时他们只需要做好埋伏的准备便可。

徐瑾瑜仔细思索着,而一旁的文侍郎则有些担忧道:

“可徐大人,下官听周世耀的意思,只怕近来还要有人对您出手!”

“好,此事本官记下了。”

徐瑾瑜对于文侍郎的好意便是赞赏,文侍郎这才松了一口气,他冲着徐瑾瑜笑了笑:

“能为徐大人做一点儿事儿,下官这心里也能轻松点儿。”

和周世耀约相处,越知道此人是如何心狠手辣之人,徐大人答应自己要清查当年平州旱灾之事,只怕并不此番昌遥盐场之事轻松!

偏自己无用,这么多年在周世耀身边,竟是一无所得!

“文大人莫要妄自菲薄,若无文大人此番试探,本官亦不知近日危机。

不过,接下来文大人不必再如此,否则只怕要打草惊蛇。等到必要之时,说不得还要借文大人之手,送周大人一程。”

徐瑾瑜不紧不慢的说着,文侍郎闻言却不由眼睛一亮。

他做梦都想要手刃周世耀,可是,周世耀不能平白死去,否则那些因他作孽而亡的人只怕九泉之下也难以瞑目!

“是,下官听徐大人的!”

随后,文侍郎调整好自己的情绪,这才离开了屋子。

而等文侍郎离开后,徐瑾瑜将这次惊马案与庆阳兄九次遇刺之事结合起来,缓缓垂下了眸子。

好一个周世耀!

好一个手眼通天的前户部尚书!

若非此次前去的是出身镇国公府的庆阳兄,而是普通文臣,只怕这九次刺杀下来,便是不折在那里,也要彻底没了调查的心气!

不过,他低估了庆阳兄,也高估了自己的人。

那封信件,庆阳兄确实平平无奇的诉说了自己在昌遥所遭遇的九次刺杀,可是此前连续经过两次消息被劫之事后,自己和庆阳兄岂会没有一点儿准备?

而那封信的真正意思,是庆阳兄已经假意投入一方,并且掌握了一部分证据。

从当初他将各部那些积年账册一一看过后,便发现了这一点——昌遥明明占据举国最大的盐场,可是盐税却一年比一年少!

不过,做账之人的手法很是巧妙,一年比一年少,是整体的少。

可若是在账册上,则是这一季出奇的高,下一季便开始减少,如此增增减减,看上去十分正常。

除非统览上下十年,从中仔细斟酌,否则一时半刻还真无法发现其中的猫腻。

可以说,周世耀这一次也算是歪打正着,做了一回好事儿吧。

这明晃晃的把柄送上门,他不收着岂不可惜?

随后,徐瑾瑜伏案写了一封慰问的书信寄给赵庆阳,用暗语表示自己已经明白此事,且此事为周世耀在京中的反扑。

而两地相距甚远,如无意外,接下来周世耀也无瑕关注昌遥之事。

其余种种,徐瑾瑜并未多写。

庆阳兄随他这么多年,南下北上,心中也有成算,这一次他送信回来虽然狼狈,看可那暗语只怕也已有打算。

如此一来,他倒不必多加掺合。

反而,现在的重中之重,便是京中的周世耀了。

惊马案后,整个京城的风气一下子变得紧绷起来。

天子脚下,竟然不知何时混入一个异国之人,满城上下竟然无人知道。

更何况,那异国人竟然当街刺杀当朝二品大员,实在胆大妄为!

要知道,圣上每年要需要外出劝耕祭天的,若是这样的人下一个的目标是圣上呢?

如此一来,京中来回巡逻的守卫打打增加,素日遇到一些带着幕笠的神秘之辈也会要求其露出面容。

至于成帝下令开始重新登记查验京城人口之事也已经就此铺开,其中首当其冲的便是城北。

城北以鱼龙混杂著称,但是圣上下令,莫敢不从。

毕竟京兆尹直接抬了一把铡刀立在城门口,不查清者不得离开,若有反抗挑唆者,当街开铡!

随后,又直接就徐瑾瑜当日所言,再度放宽条件,除了当日异国人的踪迹外,其余可疑之人也可举报,一经查实,赏银百两!

如此恩威并施之下,原本还有些骚乱的城北一下子安静了下来,之后竟是真的被人直接揪出来一群可疑之人。

这些人在京城久居数年,平日里并无什么营生,可是缺一直都有花不完的银钱。

起初,乃是一个妇人举报的,当时还有人笑她说酸话,可是经官府查实后发现,此人身上存在可疑之处,直接带走审问之后,众人才反应过来。

“不是,茹娘你究竟是怎么知道此人有问题的?”

茹娘方才还被人一通暗损,听了这话,白眼都要翻上天了:

“咱们住在这儿的,都是为了混口饭吃,除此之外要啥啥没有,老娘要是有银子,除非颅内养鱼,否则才不在这儿!”

之后,茹娘得了百两赏银之后,果然直接带着一家子去城南直接买了一座一进小院。

南平北贱,城南的安静闲适才是真正普通老百姓的安乐窝啊!

有了茹娘的例子比着,接下来陆陆续续有人进行了举报。

京兆尹让人守好了城门,那些人固然有的逃窜,有的试图浑水摸鱼,可最后全部都下了大狱。

可却谁也不知,早在当初徐瑾瑜被刺失败之后,便已经有一批人悄悄退出了京城。

“大人,咱们现在离开,岂不可惜?”

京城的基业,乃是他们祖辈积累下来的!

“蠢货,那徐瑾瑜已经避过此劫,此时不走,是等他秋后算账吗?

一时基业而已,等过了这个风头,以我们手中的银钱,足够在盘十个,百个。”

“可大人,还有郎君他……”

“他所想要的,我已给他。从此,也算两不相欠。”

随后,那人深吸一口气,回看了京城一眼,拨转马头,直接离开。

这次城南的人员清查,用了整整十日,抓捕可疑人物若干。

随后,京兆尹特意请了徐瑾瑜前去观刑。

其实说是观刑,也不尽然。

京兆尹乃是成帝心腹,他从成帝那里得了口风,知道此事或许徐大人比自己更了解,若是能得他过目一遍,或许能发现其他一些可疑之处。

徐瑾瑜受到邀请,欣然而往。

“徐大人,可算等到您了,休沐日还要请您走一趟,实在是下官的不是。”

“飞白兄,你我之间几时需要这么客气了?这可太折煞我了!”

顾世璋本来过了今年的考核后,便可以官升一级,如今京中出了这么大的事儿,他少不得又要留在这个位置上了。

这会儿,看着数年前还一介白身的少年如今已经官居二品,顾世璋心中也有些酸涩。

可难得的是,虽然二人这些年一直因顾世璋之女有些走动外,便再无交集,但顾世璋一下帖子徐瑾瑜便毫不推辞的来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