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灰真少爷科举升官日常(512)

作者:折秋簪花 阅读记录

不过此战虽胜,但晋州知府殉国,晋州百姓仍然需要安抚,故而还请尚将军费心调度,莫要惊扰普通百姓。

另,晋州城中那些当初从昌遥等盐场贪墨的官盐,一律不许轻举妄动。

我会派属官将其记录在册,过些时日将是盐贩来此运盐之时,这个关头还要尚将军操劳,不可出现差错。”

尚毅一听这话,高兴的眉开眼笑,他干脆的应了一声是,便风风火火的冲了出去。

徐瑾瑜随后让他退下,晋州虽平,可其还需善后。

尤其是那批盐,常州百姓苦盐已久,这批盐可解燃眉之急,但却不能随意售卖,否则原本便被哄抬而起的盐价只怕会跌入谷底。

可盐政乃是国之根本,不可轻乎,此事也需要徐瑾瑜彻底筹谋妥当才能离开。

然而,突入起来的一封密信让徐瑾瑜不由变了面色。

彼时,赵庆阳正察觉徐瑾瑜近日心情有异,不惜牺牲自己那张浓眉大眼的俊脸和徐瑾瑜玩下棋贴纸条的游戏。

可谁成想,徐瑾瑜看了过信后,原本闲闲捻在指尖的棋子直接砸在了棋盘之上。

这可是下棋大忌!

可还不待赵庆阳说什么,徐瑾瑜便直接站了起来:

“庆阳兄,即刻整队回京!京中,出事了!”

徐瑾瑜还从未有过这样焦急的面色,赵庆阳连忙一边起身,一边道:

“瑜弟,发生什么事儿了?”

徐瑾瑜顿了一下,有些艰难道:

“京中,大疫。”

赵庆阳一听,只觉得一阵晕眩,随后几乎同手同脚的走了出去,而徐瑾瑜在经过一瞬的紧张之后,却突然安定了下来。

他甚至有条不紊的将接下来的晋州事宜安排一一写了下来,请尚毅等人共同执行。

而赵庆阳的动作也极快,不过两个时辰,便已经调度结束,他沙哑着声音道:

“瑜弟,已经准备好了,我们快些回京吧。”

徐瑾瑜也没有含糊,直接与尚毅等人告辞后,便上了马车直奔京城而去。

这一路上,心情抑郁的人从徐瑾瑜换成了赵庆阳,赵庆阳不由苦笑:

“瑜弟,你是不是早知便会如此?”

徐瑾瑜将手里由长宁公主送出来的书信看过后,轻轻松了一口气,这才道:

“从一开始,黎氏余孽便没有想要真正与我们交战,他们的目标便是京城。

晋州乃是腹地,没有任何补给,且周世耀也被我先一步处理,他们却在没有后援之时,这般嚣张本就是不正常的。

而京城,恰恰是他们的最好目标。只要京城乱了,师氏无人,届时举国无首,才是他们浑水摸鱼之时。”

徐瑾瑜如是说着,赵庆阳不由攥紧了手掌,直接便要提剑冲出去:

“我这就砍了他去!”

“庆阳兄,我既知道,便不会没有准备。黎氏余孽牵扯甚广,还需请圣上定夺。”

赵庆阳听了徐瑾瑜这话,眼睛突然有光芒一亮:

“瑜弟当真有安排?瑜弟怎么知道……”

“我说是梦,庆阳兄信吗?”

徐瑾瑜如是说着,赵庆阳却不由道:

“瑜弟就知道逗我!”

徐瑾瑜不由摇了摇头,他可是说实话,奈何庆阳兄不信。

第254章

赵庆阳因为徐瑾瑜的话, 得到了一丝慰藉,随后又道:

“也不知瑜弟的安排,可否足够我们支撑到回京。”

徐瑾瑜思索了一下, 道:

“应是足够的。哪怕是我,面对大疫也只有眼下仅有的法子可以使用。”

徐瑾瑜随后将长宁公主递出来的书信交给赵庆阳:

“此前,我已经请公主购置了防治疫病的草药,石灰粉等,虽然如今只有半月有余,但公主已经准备了足够京中人使用的物资。

其余之物,可以由周边府城调度, 正所谓, 一方有难, 八方支援, 更何况那是京都。”

徐瑾瑜缓缓的说着,大概是徐瑾瑜平静的语气感染了赵庆阳, 赵庆阳听后也终于松了松绷紧的身体。

而此时, 京城之中,百姓不事生产, 家家闭锁门户, 只有面巾覆面的兵将正在每家每户的门外撒着石灰粉。

纵使这会儿天已经凉了, 可几乎所有人家都在门口挂着驱病的艾草。

这样的情况已经持续了三日了。

而从三日前,一家医馆便聚集起了起了一群高热,咳血的病患。

不管大夫用药还是施针, 那高热始终退不下去, 于是大夫不得不请出了自己早就已经停医的师父。

可谁料那老大夫只搭了一下脉, 便直接变了脸色,一边喝令人不得随意走动, 一边关了医馆的门。

这么一来,自然惹的病患不满,还引来了金吾卫,大夫隔着门对金吾卫将军道:

“大人!馆内有疫症病人!”

疫症二字一出,医馆内的所有人直接炸了,有一抱着三岁小儿的妇人直接不顾一切的朝外冲去:

“我儿就是吃不下饭,他没有疫病,不要让他在这儿!不要让他在这儿!”

可疫病之下,谁也不敢轻乎,金吾卫先封锁了医馆,随后立刻进宫禀告成帝。

成帝听了这话,当机立断下了禁令,疫病不除,京城只进不出,由魏思武派人驻守皇宫,陈为民即刻入宫伴驾!

京中之人,若有造次不服者,一应斩首示众,京中供给一应由专人运送……

等一条条命令飞出去后,成帝整个人才像是脱力一般靠坐在椅子上,他并未选择出京避险,一是这鼠疫来的太突然,只怕京外还有别的阴谋,二则是这些年大盛的动荡实在太多了,他身为帝王若是不能以身作则,京城只怕真要动荡起来。

成帝绝不想看到这样的事儿。

而成帝万万没有想到,徐瑾瑜当真料事如神,他留下的后手全部都被用上了。

而彼时尚在郊外的长宁公主也毅然决然的带着一批物资入宫,成帝本不许她入内,还是长宁公主说那批物资乃是徐瑾瑜离京前要求的,这才得以入内。

京中突发疫症,不管是草药还是消杀驱毒之物都不够用,长宁公主的到来如同一场及时雨。

成帝心中不由有些感叹,那前朝太孙确实算无遗策,可天怜大盛!

因为成帝及时下了命令,再加上长宁公主带来的物资,京城之中虽然戒严,但并未有混乱之举。

为了应对突如其来的疫病,京中特设庵庐,以此来隔离染病之人。

但即使如此,京中染病之人的数量却在与日俱增,不过短短三日,新起的二十座庵庐便已经住满了人。

陈为民自知自己身份有疑,索性直接亲自进入庵庐,仔细观察与染病的病患的病情,及时做出应对。

而他也发现了长宁公主带来的那批物资里面,面巾的神奇之处。

庵庐之中,有那性子急躁的大夫不愿意用面巾覆面,结果不到两日便病倒了。

反而是那些坚持使用面巾的大夫却只有个别染了病。

随后,长宁公主还按照徐瑾瑜信上的法子,请大夫们将用过的面巾蒸煮,提高利用率。

除此之外,长宁公主此前独特的商业天赋在此刻也展示的淋漓尽致,她配合京兆尹调度京中药粮,对于临时被留在京中的普通百姓,直接开了别院并供应米粮请他们住下。

因为她考虑细心周到,故而这次突入起来的疫病并未导致京中太大的动荡。

与此同时,陈为民经过仔细诊断,断定这次疫病的病原为鼠疫。

可京中此前戒严不说,对于老鼠的防治也是很有一手,且此前京中从未有过这样的事发生,一时让人摸不着头脑。

故而排查鼠疫之源,也成了当务之急。

魏思武直接找上成帝,要求在宫中开始查找有无密道之地。

城外现在是出不去了,但可以从内往外。

而这两日,宫中的大皇子和二皇子已经都染了疫病,现在都留在他们的宫中。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