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灰真少爷科举升官日常(65)

作者:折秋簪花 阅读记录

本次县试,书院给了学子们三日的准备时间,是以大家都提前三日来到考场附近。

不过这一次有徐母准备的小院,倒是让大家难得的轻松起来,陈云更是直接冲着徐母行了一礼:

“婶子,这回我若考中,必有您一份功劳!”

这话逗的大家哈哈大笑,笑过之后,徐瑾瑜与师信、宋真二人收拾好心情开始抽背起来。

从四书五经的段落内容背到释义,进行整体阐述,几乎与书院考题不相上下。

县试第一考考经解,而四书五经的内容和释义何其多?

答卷时间却是有限的,所以除非将这些四书五经和其释义都练成条件反射,那一定可以大大的省时!

陈云和曹韦在一旁听了两刻,两人对视一眼,不由苦笑:

“我算是知道这人和人,真的不能比!”

“他们三人这排名,实至名归。”

但很快,徐瑾瑜发现二人没有加入进来后,征得他们的同意后,开始了新一轮的五人抽背。

为此,徐瑾瑜还提出了惩罚:

背不出来或者背错就要在脸上贴一张白纸条。

等这场抽背进行了一个时辰后,徐瑾瑜面上干干净净,抱着茶碗,慢悠悠的喝水。

师信和宋真脸上也是寥寥无几,反倒是陈云和曹韦二人——脸上没有一处空地!

“非人哉!真的非人哉!”

“贴不下了,真的贴不下了!”

等二人盯着这张脸去院子后门的茅厕冷静时,被无意间出门的老太太看到吓了一大跳。

自此以后,整条巷子开始有了一条白面书生鬼被关在茅厕的传言。

陈云和曹韦二人冷静好后,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战役,不过三日时间,二人过的极为“充实”。

这日,天还未亮,徐母便已经开始烧热水,等徐瑾瑜被叫醒的时候,天依旧黑沉沉的。

考生们需要在卯时三刻便在考场外等候进场,一行人安安静静的吃过了早饭,这便准备出门了。

却不想,刚出门就和踏马疾驰的赵庆阳撞了个正着,黑咕隆咚,还是徐瑾瑜眼神好这才认出了赵庆阳。

“庆阳兄,怎么这个时候来了?”

赵庆阳翻身下马,爽朗一笑:

“今日瑜弟下场,我岂能不来?”

徐瑾瑜闻言也不由一笑:

“这么早,倒是有劳庆阳兄记挂了。”

“说的什么话?不过,我今日过来乃是有件事情要与你说的。”

赵庆阳说着,看了一下周边的四位学子:

“事关本次科举,尔等要听,也无妨,不过若是传出去只怕会为尔等招惹事端,还望尔等慎言。”

赵庆阳随后便压低了声音:

“我今日才得了消息,本次考场的食水,煤炭,你们能不用便不用。此番县试的司记或有贪墨,只怕他们的东西有问题。”

大盛的科举,不允许考生携带食水,煤炭,笔墨等物,一切皆由官府提供。

听说是此前有考生在馒头里藏小抄,笔杆里塞纸条等等行为的存在,特意规定。

而徐瑾瑜等人闻言不由齐齐倒吸一口凉气:

“这可是科举,今上近年颇为看重科举,他如何敢……”

“小小司记自然不敢在科举学子的用物中动手脚,可那司记也不过是个马前卒罢了。

笔墨是要呈上去的,想来他不敢动手脚,唯独食水和煤炭,只恐有瑕,你们需要小心取用。”

赵庆阳说着,从怀里掏了一个包裹给徐瑾瑜:

“这两日从老头子那里弄来的东西,瑜弟考完了私下随便用用吧。”

徐瑾瑜一打开,嚯,狼毫笔,上等徽墨!

“多谢庆阳兄!”

赵庆阳说完后,就拍了拍徐瑾瑜的肩膀:

“好了,瑜弟,你该进场了。”

该进场了。

可是赵庆阳的消息,却让五人之间的气氛都沉凝起来。

第37章

“好了, 大家也不要这般郁郁了,总归吾等身负真才实学,进去后只管全心全意答卷。

县试虽是三日, 可却不是相连,百忍成金,而今也不过只是一日煎熬罢了。”

徐瑾瑜观气氛实在低迷,不紧不慢的说着。

师信亦微微颔首:

“瑾瑜所言极是,吾等在前期好生答题,否则等到后面,冷饿交加, 只怕会影响状态。”

宋真等人纷纷应是, 遂打起了精神, 依次上前排队。

他们苦学至今, 岂能因为一日劳苦耽搁?

天色还是黑沉沉的,四周星星点点的光晕, 乃是来者提灯步行。

考场之外, 三步一兵,即使只是一个小县城, 可也是天子脚下, 自然需要严阵以待。

朦胧的雾色为这些严肃的兵将蒙上了一层让人胆颤的寒气, 也是一种无形的威压。

是以,原本路上还有些的低语声也在这一刻消失殆尽,考生们默默无言, 只排着队鱼贯而入。

县试的考场总是简陋的, 徐瑾瑜一边走, 一边不着痕迹的打量着周围的一切。

除却四周守卫森严的兵将之外,只能隐隐约约看到一些树木残瓦的黑影, 等看到隐约的光亮时,这才已经到了审阅的孔目附近。

“下一个,徐瑾瑜。”

徐瑾瑜忙上前一步,那孔目看着自己手中的名册:

“徐瑾瑜,年十二,清丘县小石村人,容貌颇盛——”

孔目念完,便看向徐瑾瑜核对身份,他倒要看看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才能被记一个容貌颇盛。

却不想,他一抬眼,便顿住了:

“……进吧进吧。”

果然不负“容貌颇盛”四字,只这四字,便无人可替了。

徐瑾瑜并不知孔目心中想法,过了身份核对一关后,便是对考生的搜身检查。

前朝之时,考生需要脱光衣服,在检查者规定的屋子里赤身来回奔跑三圈,如此乃是为了防止有人借助谷道藏匿小抄。

不过本朝不用,太宗曾言,读书乃是为了让有识之士皆入朕之麾下,可却未行入仕便先行折辱,朕心不忍。

是以,如今的搜身检查只是简单的需要去除外衣,穿着里衣被检查。

而徐瑾瑜很快就过了检查那一关,那搜子见徐瑾瑜年岁小,还低声安抚他两句。

如此两次检查结束,徐瑾瑜终于可以进入正式考场,他顺着考引,找到了自己的位次。

109号号房。

这个号牌已经算是比较靠后,而这也还是清丘县乃是京郊县城的原因,若是其他地方小县,能考县试者,莫说百数,数十,甚至十几也是有的。

等徐瑾瑜在自己的号房坐下后,晨光微熹,一丝亮光拨开黑暗,缓缓映亮了整片天空。

而徐瑾瑜也终于观察到,在自己前方不远处,便站着一个兵卒,他一目可观四人,但有异动,便会直接被其拿下!

在徐瑾瑜看过去的时候,那兵卒的目光在很快和徐瑾瑜对视上,一股子冷肃之气,扑面而来。

这是正儿八经上过战场的兵卒!

徐瑾瑜微微颔首后,便转开目光,那兵卒亦是如此。

又是半个时辰的等待,只听一声响亮的:

“关龙门——”

这便是入场时间截止了。

随后,是一阵整齐的脚步声,由远及近,等人到跟前,徐瑾瑜方看到那是一行四人,两两抬着一只竹筐,前者重,后者轻。

原来是笔墨砚台,四人各取一份,放到徐瑾瑜的桌子上,便又继续往后走了。

徐瑾瑜打量了一下笔墨,发现其虽然不算质量多么好,可也不是很差,顿时心下一松。

毕竟,在科举场上,笔墨就是学子对战的枪,不容有失。

又是足足一刻钟的安静,忽而听到一声威严低沉的声音:

“发卷。”

随着纸张哗啦啦的声音响起,人群中有些骚动,但很快就被制止,但又渲染了严肃的气氛,众人一时大气也不敢喘。

徐瑾瑜很快就拿到了考卷,但是却不能轻举妄动,直到一声: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