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灰真少爷科举升官日常(67)

作者:折秋簪花 阅读记录

他当初考县试的时候,只觉得时间不够用。

可是人家,提前一个时辰考完发呆,那得是何其的自信?

县令看了都忍不住摇头,随后直接在一张铺平了整张桌子的红纸上落下三个大字:

徐瑾瑜。

翌日,第一场发案!

随着一阵锣鼓喧天的喜乐响起,小院里的所有人都来到了发案台处。

此刻,发案台人山人海,除了学子之外,还有围观百姓,热闹非凡。

只是,只看二者面上的表情就可以轻而易举的分辨出来,那面色紧张到苍白的人,定是此番考试的学子或家人。

众人来得早,不知等了多久,人群中传来一阵惊呼,原来是有一学子紧张的晕了过去。

徐母听了风声,都不由自主的攥紧了徐瑾瑜的胳膊:

“瑾瑜,你,你觉得有把握吗?”

昨个徐母忍了一天,怕让孩子有心理压力,可是到了这一刻,她还是不由自主的紧张起来。

不管徐母如此,曲氏也是不由自主的捏紧了帕子。

徐瑾瑜拍了拍徐母的手,有些保守的说道:

“第一场比较简单,考中应是没有问题的。”

徐瑾瑜这话一出,引得众人纷纷侧目。

第一场简单?

人言否?!

可是等看到徐瑾瑜的年龄后,众人只当是小孩子说大话,并没有放在心上。

而就在所有人的紧张之中,衙役在一队兵卒的护送之下,将一张红纸贴在了发案台上。

那通红的红纸,象征的荣誉让所有人趋之若鹜,很快就被围了个水泄不通。

徐瑾瑜心中有把握,只扶着徐母:

“娘,您别急,晚点看,早点看都一样的。”

“早点看早点放心。”

徐母还想着往里挤,但实在是被挤不进去,急得徐母直跺脚,徐瑾瑜连忙拦着:

“好了好了,娘别急,我看云兄已经挤进去了,咱们等云兄报喜就是了。”

“报喜?小娃娃当真大言不惭!”

一个鬓生华发的老者嗤笑一声,尖酸刻薄的讥讽道。

“嘿!我知道你,你不就是县里那大名鼎鼎的王童生?我儿与我说话,你插什么话?”

徐母叉腰怒斥,随后对徐瑾瑜低语着,三言两语说明了王童生的身份。

原来这王童生乃是从先帝时期就开始考秀才了,从年少考到年迈,可是次次屡试不第,他却不愿意放弃。

考的家财尽失,到现在也只是个童生。

以至于但凡看到年轻的学子得意一些,便是会出言相讥。

“吾居长,说他两句又如何?年纪轻轻,尚不知谦虚,他日也不过是徒惹笑料罢了。”

王童生喃喃的说着,也不知是再说自己还是别人。

可没过多久,陈云直接从人海里冲了出来,大声道:

“瑾瑜!你中了!你中了!”

王童生一脸不可置信的看向徐瑾瑜,但下一刻,陈云喘了一口气,又道:

“你是第一!”

王童生的表情一下子凝固了,瞬间从不可置信转为了呆滞。

而徐瑾瑜这时才冲着徐母笑笑:

“娘,您看是报喜吧?您啊,就把心放肚子里吧!对了,云兄,你如何?”

徐瑾瑜这话一出,陈云嘿嘿笑了两声:

“我是第五十二名!曹韦是第五十一名!”

说这话,师信和宋真也从人群中挤了出来,宋真忙扯了扯衣裳,拉平褶皱:

“天啊,人太多了,一个县试而已啊!嘿嘿,瑾瑜,这回我是第三!”

师信也冲着曲氏一笑,随后看向徐瑾瑜:

“瑾瑜,我是第二。”

五个少年人的话,让一旁听着的王童生几乎都没有站稳,但随后,有人突然道:

“咦,王童生,这次你中了!”

王童生听罢,愣愣的看过去,然后疯了似的冲进人堆里,在发案台下哈哈大笑:

“我中了!我真的中了!哈哈——”

下一刻。

“快来人啊!王童生高兴晕了!”

那被人抬着的王童生从徐瑾瑜身旁而过,离得老远还能看到那四下飘散的白发。

徐母今日是真高兴,她哼着歌儿在厨房大显身手,而堂中,徐瑾瑜几人亦是言笑晏晏。

“瑾瑜这次考的最好,等这回考完,得请吾等大吃一顿。”

“好说好说,只是不知书院膳堂,诸位意下如何?”

“只要瑾瑜星星够,我们没话说!”

“嘿,瞧你们说的,我们瑾瑜打进书院,什么时候缺过星星?”

几个人一唱一和,让徐瑾瑜颇有些哭笑不得:

“哪有那么夸张了?”

大家说笑着,陈云这会儿也拍了一下大腿:

“话说,此番瑾瑜第一场便是头名,只要后头两场不出岔子,我们东辰怕是要出一个县案首啊!”

“不光是县案首,这三场头名,只怕也是屈指可数了。”

毕竟,这世上的全才实在是太少了。

徐瑾瑜听着友人的话,却只是笑了笑:

“还有两场,几位兄台且先莫要高捧我了。”

没有万全的把握,徐瑾瑜可不愿意放大话。

经解他成竹在胸,自可以安抚徐母,可是之后这两场,他需要亲身经历。

“好好好,这事儿等瑾瑜考完再说!”

“瑾瑜可不要忘了请饭!”

几人竟好似笃定徐瑾瑜会中县案首似的,让徐瑾瑜不由无奈的摇了摇头。

次日,还是一样的时间,只是这回的人一下子变得少了起来。

本次清丘县参加县试的考生共计一百五十七人,按本朝规定,县试需取中半数,半者进一,是以县试要选出七十九名学子。

而这第一场,即筛掉了三分之一。

人一少,身份核验与搜身检查的进度便开始加快了。

等徐瑾瑜继续来到自己的号房时,天还很黑。

本场考试是为诗赋,与昨日的时辰一样。

等到天色大亮,考试正是开始。

不同于经解的记忆性答题,诗赋是最考验天赋的。

且因为先帝对于文辞多有要求,今上继承父志,对于学子的文采要求也是极高。

是以本场诗赋之中,为三题,分别是:

其一为:赞诗/赋,就是对与今上或本朝的歌功颂德,这在月试之中屡次出现,乃是一道常规题。

其二为:劝诗/赋,是要求学子对于今上或本朝风土人情,及其他事务的劝诫之言,要求用词简朴,平易近人。

这是一道难题,答的好,便可一跃而起,答的不好,又冒犯之意,便会被贬落。

而这其三,则简单一些,要求学子就考场之景赋诗一首,并无其他要求。

然而,没有要求或许才是最难的。

徐瑾瑜看过了三题后,第一题直接挥笔而上,并无丝毫为难。

而后,他便不由搁笔思索。

正在此时,只听到一阵轻微的脚步声在耳旁响起,徐瑾瑜闻声看去:

竟是县令本人下场巡考了!

县令的下场让周围的学子一阵惊慌,更有一人吓得直接打翻了砚台。

徐瑾瑜平静的和县令对视一眼后,突然觉得脑中灵光一闪,直接提笔——

第38章

而后, 县令只看到那小小的号房之内,少年身挺如竹,凝眉提笔, 不过须臾之间,两首诗便顷刻而成。

那等一气呵成的流畅自然,那等气定神闲的悠然气度,无一不让人心生欢喜。

县令心中暗忖,这等少年郎,只要他日能登天子门,一个探花郎是跑不了的。

尤其是, 少年身上那风轻云淡的淡然自若, 已是不少人一辈子也无法做到的。

县令心中赞许的点了点头, 随即便又抬步离去, 等县令走后,对面的考生长舒一口气, 换来了兵卒警告的眼神, 又被吓得一哆嗦。

反倒是徐瑾瑜,双目淡淡的看着方才提笔写下的新诗, 心绪飘飞。

思考的时候, 时辰尚还走的快, 可若是枯坐那可真是度日如年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