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灰真少爷科举升官日常(71)

作者:折秋簪花 阅读记录

只要这徐瑾瑜他日能登金銮殿,这前途啊,差不了!

而且,刚刚他与皇上都不约而同的没有提那句“梁上织娘腹经纶,不负春晖忙织网。”,这学子怕也是知道自己暗喻之意太过激烈,以此彰显对皇上的景仰之情。

能锐气化剑,也能圆润通达,还只是一个十二岁的少年。

也莫怪皇上如此满意了。

许是因为第一眼看中的原因,之后成帝再看旁的,总觉得没有那么对胃口。

到最后,成帝的手边依旧是徐瑾瑜的考卷,他再度看过后,方意犹未尽的放了下来:

“既然此事清丘县令不知情,就先把他放出来吧。本该治他一个监管不严之罪,但看在他眼光独到,为朕觅得良才的份上,功过相抵,让他继续做他的清丘县令吧!”

“是!对了,皇上,那这徐瑾瑜……”

“人家乃是县案首,不需要朕捞人!朕也想看看,十二岁的县案首,未来会成长成什么模样。”

成帝微微翘了翘嘴角,随后又恢复了那副波澜不兴的模样。

天牢内,冯卓亲自来放人。

不过短短数日,原本官袍加身,端的是儒雅气度的县令大人们一个个是狼狈的不成样子。

清丘县令这几日喊冤喊的嗓子嘶哑,但依旧不愿意放弃,冯卓来的时候,就看到清丘县令正倚着门,有气无力的敲着栏杆:

“臣冤枉,臣冤枉啊,皇上!臣冤枉……”

“柳大人,柳大人——”

清丘县令姓柳名洪,这会儿还有些懵,等看到冯卓那绛紫色的标志衣袍时,柳洪一骨碌爬了起来:

“冯,冯大人?!”

“正是咱家。”

冯卓微微颔首,随后示意狱卒开门,柳洪顿时激动起来:

“可是皇上要见我?我真的是冤枉的!”

而一旁的别的县县令却是嗤笑一声,在这里面谁不冤枉,这柳洪想什么美事儿?凭什么皇上会见他一个小小县令?

只怕冯大人是来通传皇上口谕,下令处置的!

柳洪被放出来后,急切的抓着冯卓的手喊冤,冯卓也安抚的拍了拍:

“柳大人莫急,莫急,皇上知道您是冤枉的,咱家便是来迎您出天牢。”

冯卓说着,随后一甩拂尘,身后的小内侍立刻将准备好的热水,艾草,新衣捧了上来:

“柳大人,您请吧。”

柳洪飘飘然的一通洗漱后,换了新衣,脚步都有些发飘,他可是听说这段时日,皇上震怒,别说他们这些小小县令,就是勋贵们都不大好过!

可自己就这么被皇上轻飘飘的放过了?

冯卓等柳洪洗漱好后,这便带着人往出走,其他县令看的都懵了,随后立刻道:

“冯大人!冯大人!那我们呢?我们也是冤枉的啊!”

其中,声音最大的,就是那最开始面露不屑的那县令。

冯卓脚步一顿,面白无须的脸刚一转过来,众人顿时安静下来,冯卓再度一甩拂尘,似笑非笑:

“咱家只奉皇命行事。”

这意思是,皇上只让放了柳洪一人?

他柳洪,何德何能?!

“臣何德何能,能让吾皇亲自下令放臣一人?”

天牢外,临别之际,柳洪诚恳请教,冯卓眼中多了几分欣赏,看了这柳县令也是上道之人:

“今日皇上看到贵县案首之诗,龙颜大悦,特降下恩旨!”

柳洪:!!!

柳洪一脸震惊的走了,等回过头,他凭借自己的记忆将徐瑾瑜的诗默了下来,等再度看过后,柳洪直接拍桌:

“嘿!这个徐瑾瑜!真是——”

“干得漂亮!”

柳洪激赏之色,溢于言表。

他算是明白为何皇上会放了自己,徐瑾瑜虽然字字暗贬,可是他彼时一概不知,甚至还觉得其说的对,可不是皇上眼中的清清白白之人?

柳洪看着那两首诗,恨不得抱起来亲两口,这是诗吗?这是他的洗冤之宝啊!

翌日,平静的小石村里,再度掀起热闹的吹打之声,本来在家里张罗饭食的徐母不由抬起头,有些懵:

“我怎么觉得这声儿又是打咱们这儿来的?不会是族长还没有死心吧?”

“瑾瑜不在,他请不到真人,即便是开了祠堂,也不过是一个笑话。”

徐老婆子淡淡的说着,抬眼看了一眼此刻正在窗前耐心编着竹香囊的大妮,不,现在该叫玉琬了。

徐瑾瑜征求了长姐和小妹的意见后,她们纷纷表示要与徐瑾瑜一样,从玉命名,是以长姐更名为徐玉琬,小妹更名为徐玉瑶。

徐老婆子这会儿眼中满是心疼,玉琬今年已经十五了,按理本该相看了,可偏偏被族长媳妇逼到这般境地!

徐母顺着徐老婆子的眼睛看过去,看着大女儿也觉得心里酸涩,她压低了声音道:

“娘,前不久,村头刘婶子还与我说要将那隔壁村的王秀才说给大,琬儿呢。”

按照徐家以前的情况,玉琬做一个秀才娘子,那可是光宗耀祖的事儿呢。

“不许应。瑾瑜没考中前,怎不见有人问过?你且看,这几日还有的热闹呢。”

说话间,热闹就已经到了徐家门前,等到院门被敲响,徐母正想大骂,却不想迎面而来乃是本县的师爷!

“吾乃清丘县衙师爷,特替柳县令来为徐案首送贺银百两!”

师爷满脸堆笑的说着,他身后是一干衙役和一个捧着一只红木托盘,用红布盖着的长随。

这会儿,所有人那道喜的话一个接一个。

非是柳洪不想亲至,他早就已经打听过,徐瑾瑜早早去了东辰书院,既然不能当面以表心意,那就让心意全在贺银之中!

大盛近年随着成帝对科举的重视,亦颁布了一系列的福利政策。

一旦有考生取得佳绩,便可由地方官员申请奖赏,银两从十两到百两不等。

而柳洪自然当仁不让的选择了最高等!

此时,县衙来人亲自送喜,这在小石村已经有百年未曾一遇,这可是全村的荣耀。

一时间,几乎全村人都围了上来,等听到师爷的话后,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

“天啊,读书科举这么赚银子的吗?”

“我就是一辈子累死累活,都攒不下这么多银子啊!”

“远山家大郎只考了一回科举就有这么多银子,明年我也让我儿去上学堂!”

“得了吧,大郎能得贺银,人家贺的是案首!案首懂吗?第一,头名!全县上下那么多学子,属人家学问做的好!”

“乖乖,徐家这可真是自打大郎读书后就大变样了。”

谁说不是呢?眼看着徐家的青砖大瓦房平地而起,徐家大郎更是远近闻名的少年俊才,就连徐家的姑娘如今走出去都不一样!

谁看了不羡慕?

徐母这会儿也是又惊又喜:

“这,这是给我家大郎的?”

“自然!此乃陛下和县令对令郎的勉励,万望令郎再接再厉!前头县令有些琐事,这贺银才来的有些晚了,还望见谅!”

师爷微微颔首,随后扯开托盘上的红布,那一盘十锭十两重的大元宝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徐母几乎手足无措起来,还是徐老婆子镇得住场子,上去与师爷寒暄一番后,请着师爷喝了一碗茶,这才送人离去。

等人走后,徐老婆子扶着墙,忙道:

“芸芸,芸芸!快来扶着我!我这腿软了,我竟然和县太爷身边的师爷坐在一桌了!”

徐母见状“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娘,我还以为您端的住哩!”

“笑笑笑!还不过来扶我?一会儿老婆子摔了,看你怎么和瑾瑜交代!”

徐老婆子不由嗔声,徐母忙上去扶着,心情颇好的哼起了歌。

而旁边厢房里的曲氏看到这一幕,也是不由勾唇一笑。

瑾瑜那孩子,长得好,学得好,她这个当姨母的也为他高兴呢!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