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现代后,我成了学神(27)

作者:江雨声 阅读记录

看看,这才是当朝阁臣应有的气魄!

管他是神仙,是鬼神,只要当了他的路,都该一剑斩之!

下一刻,就听天上明瓦突然传出一道声响,那傲然挺立的背脊在众目睽睽之下,突然打了个哆嗦。随后何清极仰天望去,久久没有收回视线。

他们飞升的云中郡王,再一次出现在了所有人的视线之中。

他穿了一身雪白的,看不见丝毫布料缝合痕迹的奇怪衣服。头发依然那么短,但气色却好了许多。

或者说,飞升之后的每一次露面,他的气色都会更好上一分。

想起民间关于云中郡王的种种传言,大殿之外不少人心中腹诽:这哪里是看不过眼招他上去受罚?这分明是看云中郡王受了苦,招人回天上安抚了。

那一贯就好看得不似凡人的云中郡王,隔着一道长天,竟真有些天人模样了。

“近日秋收,也不知大家收成如何。”

那个飞升成仙的云中郡王,第一次在天上与他们讲了话。

他眉目温和,眼眸含笑,身边有缭绕的云雾蒸腾。随着他的话语,“秋收”两字就从云雾中显现而出。

“荀子有云: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随着他的话音,这句《荀子·王制》中的话语,也从云雾中凝了出来。

而后就见云中郡王伸手一点,两个“秋”字都跳了出来,合成了一个更大的“秋”。

“禾谷熟也,需燃火以备荒,此为秋。”

“禾”与“火”都不约而同的亮了起来。它们又从自己的语句里跳出,合成一个颜色不同的秋字。

明瓦之下的大臣们面面相觑,一时间竟然都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这……这是在教人,识字?”

“荒谬!黄毛小儿都知,识字开蒙当从三字经起!”礼部尚书张叔礼振振有词,“孩童学字,便知了礼。他这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能让人识得几个字!”

“张尚书言之有理。于百姓而言,识不识字,是次要的。现下是秋收时节,有几人能听那位在天上……讲学。”礼部的张栝力挺顶头上司,“那位在云端久了,不知民间之苦乐。”

有人看着他俩,慢悠悠地开口:“识字倒是其次。可上次是《尚书》,这次是《王制》,也不知我们这位云中殿下,到底怀着什么心思。”

张叔礼闻言,还未开口,就听殿上传来一道凉飕飕的声音:“我却不知秋收之秋,还能做何解。李大人既然心忧,不若说给我听听。”

众人回神一看,却发现杨以恒不知何时已经坐在了龙椅之上,更不知他悄无声息地观察了众人多久!

御座之下,大臣们冷汗津津,不约而同俯首山呼。

杨以恒听着他们山呼万岁,眼睛却不由自主地落在了景长嘉身上。

你知道了罢?他想,所以才会在今日大朝来讲秋收。

你既知道,又为何不来找我?既担忧,又为何不来训斥我?

你以为高高的在天上说一些没人在乎的话,就救得了他们吗?!

还是说,你教人读书、习字、知王朝兴替、明典籍谋略……是真如下面这些人所说,想要引百姓不定吗?

你想造反吗,嘉哥。

杨以恒眉头一皱,他冷眼看着底下拜倒的群臣,久久没喊平身。

比起宫内的五心六意,忙于秋收的百姓们想得要简单得多。

他们一边收着谷子,一边乐呵:“我今儿也认识了一个字!”

“没想到识字还怪简单的么,我认得三个字咯!”

“咱们也能当一回读书人啦。”

全叔听得眉头一皱,厉声道:“你们一个个的莫要小瞧读书之艰辛!今儿是识得两个字了,那殿下讲的几句话,又能拿来作文章了?”

田里的汉子摸了摸鼻子,尴尬地说:“叔,我们也就是嘴里说说……就认那么两个字儿,哪里能做文章了。”

“不过大子的媳妇儿是不是快生了?”另有人从田里抬头喊道,“今儿学的这两个字儿,倒是可以给孩子起个不那么俗的名儿。”

“那咱们村岂不是全都叫秋子了。”

众人哈哈大笑,笑声过后,有人叹道:“殿下能来教咱们认字儿,也不知天上的神仙,会不会也要秋收。”

话音一落,就见那天上画面陡变。

云中郡王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广袤的田野。

有从未听过的男声在说:“根监测显示,蝗虫已进入孵化期,最高虫口密度为每平米八只,局部地区情况严重。预计重点危害区域为……”

还未听到区域名称,下面的百姓们齐刷刷的变了脸色:“蝗虫!”

这是他们最害怕的虫灾。一旦发生,田野里什么都留不住。每一次出现无不是群飞蔽天,饿殍万里!

可往年里都是旱季才来虫,这都秋收了,怎会有蝗虫?!

惶惶间,就听天上明瓦继续道:“已检测到虫群动向,无人机群起飞。”

紧接着,他们就看见在上一次出现过的那种巨大黑色蜻蜓再一次出现在了田野之上。

只是这次它们喷出的不再是云雾一般的细雨,而是一簇簇鲜红的火焰。黑色蜻蜓撞入虫群之中,将乌云一般的蝗虫群撕开一道道裂口。

明瓦之下的众人已经看呆了。

这就是神仙手段吗?无需谁出马,也无需去田地里,只有几个长得像蜻蜓的东西,就能解决一切?

那可是蝗虫群啊……竟就这般轻易就变作了灰飞?

他们眸中火光炽热,再一次的想念起云中郡王。

若是……若是郡王没有回天,是不是他们也就不用害怕虫灾了?云中郡王是天上的神仙老爷,当然可以轻易的解决虫患!

云中郡王纵使有些贪婪,可他到底是哥哥,还养大了圣人。他有这样的神仙手段,圣人忍着些,又如何不好?

他与圣人,到底是有何矛盾?才激得他提前归了天!

明瓦之中无人机群落地,再一眨眼,天上田地也到了秋收的时刻。

神仙的秋收,当然也与众不同。

一望无际的田野里不见人影,只有硕大的、无需牛马拉动,自己便会行走的车。它慢悠悠地驶过,田野里的稻谷就一丛丛地消失。

有这样的手段,秋收何须抢?

神仙们只需安稳的过着自己的日子,就有无尽的食粮。那话本子里说的几百年一生的蟠桃,是否也是这般长成的?

他们看得心热不已,思绪转来转去,最终留下的,唯有“郡王若在”几个大字。

那神仙的仙家法器,凡人定然肖想不来。

可郡王若在,今年的秋收,日后的秋收,是否都会轻松许多?

便如那地里的新粮种……

没看柱子只种了三年,家中的房屋都有余钱修缮了吗?

圣人何苦要与郡王闹那不愉快!

天上秋收的法器走向了远方,明瓦渐渐黑了下来,又重归那半透明的模样。

次数多了,他们也已知道这就是结束的意思了。众人念念不舍地收回视线,一时间叹息声此起彼伏。

里正全叔嘴里要了根稻谷,听见叹息声,就喊道:“认几个字儿就觉得自己是读书人,看点神仙,神仙的东西你们也敢惦记!这地里再不收,亏的不还是自个儿?”

“就想一想嘛……”有人答道,“难怪都想做神仙呢,那天上可真是万般好。”

田里人嗓门都大。柱子没和他们在一块儿,也听见了这话。

他闷着头挖土豆,心中却也赞同的点了头。

要他说,殿下回去了也好,免得在这人世间里受气。云中殿下那般好脾气的人都受不了了,还不知道圣人给了他多大的委屈受。

身上系着的三筐背篓又装满了,柱子拖着背篓往田边去。

他的一双儿女都守在田边,等他拖着背篓过来,就会帮他把土豆子拖回家里去。

往常只要看见他往回走了,孩子们就会冲过来,帮他推背篓。今天人都走到了田边,两个孩子还蹲在那里,手里拿着根小木棍,不知道在做什么。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