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翻译官(9)

作者:四担白米 阅读记录

他在我们这些人当中年纪最大,脾气也最火爆,最易冲动。

我见他怒火攻心,两眼发红,又在释迦牟尼的地盘上公然侮辱他老人家,连忙拉住他,他却甩开我,气势汹汹地对着寺院大门,又要大放厥词,里面忽然传出一个男声。

“惠勤,找几个师兄弟把生病的施主抬到须弥院去。”

极其清淡的声音,却轻易盖过暴风的喧闹,清晰无比地传入我耳中,焦急烦躁的心情霎时平静下来,宁和的感觉从头蔓延到脚,我呼出一口气,禁不住探了探身子,透过半开的大门,朝里看去。

夜幕下,一片洁白的天地间,一个袈裟裹身的和尚长身玉立,两手捧着念珠端放身前,静静地望向我们,一抹枫叶的残红在他身后随风摇曳,无形中赋予他清冷飘渺、不食人间烟火的神态,在苍茫的人世间如同幻影一般。

“是,师叔。”小和尚愣了愣才双手合十,躬身答道。

廊中的人听到回答,似乎轻轻颔首,却没再说只字片言,转身而去,果然就如幻象一般,眨眼就不见了。

他一走,风雪的声音又渐渐大起来了,罗怀中冲动的怒气又在我身边萦绕,心底的平和烟消云散,重要的是,突然有股说不清道不明的失落,让我觉得特别累,特别累。

想就地坐下,一动不再动。

但,这显然不可能。

惠勤小和尚很快叫来几个和尚,我们合力把郎世宁和杜德美从马车里抬出来,到寺庙最西面的须弥院。

走过长廊,经过大雄宝殿前的开阔地,我发现,有几个身穿蓑衣的光头站在雪里一动不动,眼睛却都盯着我们,那锋利的眼神看得人浑身不舒服。

转过去一些才发现,他们后脑勺上都有一条指头粗的鞭子,可见不是和尚。

“别往那边看,盯着脚下的路。”一个年纪稍大的胖和尚转到我身边,挡住我的视线,低声训斥。

我忙低下头,下意识地问道:“殿里是什么人?”

那胖和尚瞪了我一眼,没说话。

看来,我们来得不巧,确实撞见大人物了。

将郎世宁和杜德美安顿好,胖和尚交代我和罗怀中戴唯德等人不要随意走动,更不要出须弥院,他会派人给我们送热水和餐食,正说着,一个身穿土黄色袈裟的老和尚从雨里走来,身后跟着一个打油伞的小和尚。

他一过来,胖和尚就迎过去,低眉顺首地唤了声师叔,老和尚冷哼一声,毫不客气地劈头训斥道:“谁叫你们放人进来的?方丈不是亲自交代过,不准放进一个外人么!”

胖和尚唯唯诺诺道:“师叔息怒,是惠勤师弟传七师叔的命令,叫弟子领人带他们进来的。您知道,七师叔的话,没人敢不听……”

老和尚扬高了声调,嗯了一声,一转首横了胖和尚一眼,牙关处咬得肌肉抽动。

待老和尚甩袖而去,胖和尚长吁一口气,终于说了一句我幻想中和尚不离口的台词:阿弥陀佛。

见我好奇地盯着他看,胖和尚转身就给我作揖:“各位施主,看在佛祖的份儿上,你们一定要安分点,这个节骨眼,可万万不能出岔子!要不,我们几个就是七师叔的替死鬼……”

说到后来声音渐渐小下去,我心里莫名为他侮辱‘七师叔’感到不爽,瞪了他一眼,啪嗒关上了屋门。

远处传来渺渺稀薄的打更声。

屋子里烛火噼啪,檀香盈鼻。

长夜漫漫,寒凉沁骨,前途未卜,本是寂寥难耐时分,今夜却不知为何,有了欲语还休的惆怅。

杜德美已经可以坐起喝水了,郎世宁还在昏迷不醒,我该为他祈祷,不应乱想些有的没的。

第10章

公元1715年 1月23日康熙五十三年农历十二月三日广源寺晴

“秋!秋!”

朦朦胧胧中听到有人叫我,然后一股钝痛由眉心扩散开来,一并觉得头大了不少,沉!

下意识地抬起头来,有那么四五秒,恍惚着,竟然不能视物,打了个哈欠,嘴唇也干得裂开,本能地用手在唇上摸了一把,首先看到的,就是这一手的鲜血。

“你在这里趴了一整晚吗?”一脸病态的郎世宁递给我一碗温水,抬起被我握住的手,用嘶哑的声音问:“还祈祷了很久?”

我揉着眉心,喝完水才道:“没多久了,祈祷着就睡着了。好在你终于醒过来了!上帝保佑!”

“你整晚都没休息好,要不要到床上睡一会儿?”他环顾一周,发现这间不小的禅房内只有一张大炕,除了我,其他几个男人都还睡得深沉,便小声对我说。

我摇摇头,站起来伸伸懒腰,捶打着酸痛的骨架,说道:“我看天都亮了,杨大人很可能已经回来了,这个寺院里不让陌生人进来,我得出去接应一下,要是不行,可能我们还得早点收拾东西走人!”

出得门来,天空还有些灰,下过雪后,满院子飘着干冷凛冽的梅香。黄墙红瓦颜色鲜明,院内几株红梅花苞上坠着冰凌子,美艳中多了几分清冷,赏心悦目。

诗情画意一般的中国院落,让我心情大好。

大门外没有人看守,我猜那位大人物已经走了,便大大方方地走出去。

昨日进来的时候只顾低头走路,大雪蔽目,视线也不够清楚,此番想出去,才发现,这寺院院中有园,园中有院,规模实在不小,格局实在复杂,而且每个院落都有四个月门,四条出路,一着不慎,肯定错到底!

听说和尚起得早,我却一个人也没见到。只能摸索着,想着大雄宝殿的方位走。

不多时,听见左手方位传来诵经的声音,我便加快步伐,往那边去。

穿过一个月门,迎面而来的却是层峦叠嶂的假山和淙淙的流水,假山之端有石阶数级,拾级而上,见一精巧的亭子,亭中有一石桌,桌上一酒壶,配一酒杯,坐中却空空然。

我暗自纳罕,和尚禁酒,是谁一大早在此饮酒?

“临机勿退让,遇事当思量;勿妄想过去,须思量未来;负丈夫之气……负丈夫之气……”

假山下突然传来吟诵,是个浑厚利落的男人声音。语调中充满惆怅,背到一半,似乎忘词了。

我从亭子里探出头去,左看右看,都看不到人,等了半天,那人还在‘负丈夫之气’这句徘徊,不一会儿,又传来叹气和手击打石块的声音,似乎是急了。

“负丈夫之气,抱小儿之心;就寝如盖棺,离床如脱履;待人常恭敬,处世有气量。”我提醒了他几句。

这是一段不知段不知从何时流传下来的佛家养生‘百字诀’。

其中‘负丈夫之气,抱小儿之心’,是说做人要有大丈夫的气量,而同时又要保持一颗童真之心,这样才能保持好心态。

想是谒佛者遇到了心魔,我好心劝慰:“先生,莫要和石头过不去了,受了伤痛的可是自己。”

“谁?”我帮了他,他的声音却蓦然严厉起来,语气中威压甚重。

瞬间我反应过来,这不是寻常谒佛者,是那位大人物!

想道昨夜胖和尚的千叮咛万嘱咐,我连忙缩回脑袋,落荒而逃。

身后有若隐若现的脚步声紧紧跟着,在这深深宅院里,实在不是一般的恐怖。

我跑得越加慌忙,一不小心就撞了人。

“嗷!”迎面而来的人被我撞飞,嗷地一声惨叫。

我飞快地往后看了一眼,什么都没有,长吁一口气,将被撞倒的小和尚扶起来,“抱歉抱歉!”

说来也巧,竟是昨天给我们开门的惠勤小和尚。

“秋施主,你慌慌忙忙地跑什么呢?”他揉着屁股,不悦地很。

我呵呵一笑,掩饰道:“正找你呢!我们要走了嘛,道个别!”

“你朋友病好了吗?哎呀,对了,你怎么胡乱在寺院里逛游呢!”他一跺脚,把我拉到墙角,“昨天不是交代过你了么,不要出须弥院,你怎么不听呢!万一被王爷的人发现了,你……呀,说漏嘴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