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户娇妻超旺夫(1037)

作者:百里砂 阅读记录

插手,就是能偷随身财物的小偷。

唐时锦早忘了她给江必安讲的故事,听他这么说,还愣了一下,然后忍不住笑了两声,点了点头:“你猜对了。”

然后她直接跟他道:“我准备给你封个王,然后让天佑认你做义父,待你百年之后,为你披麻带孝,你的爵位他来承继,你意下如何?”

江必安愕然。

这趟出去,天佑这孩子跟他亲近了许多许多,可即便如此,这个结果,他也真是万万没有想到。

如今升平盛世,君威甚重,一个深受宠爱的皇家后代,认一个臣属做义父,这真是前无古人后也不会有来者。

什么爵位承继,皇家子孙还差了爵位么!

江必安道:“天佑怎么说?”

唐时锦无奈笑道:“这就是天佑自己要的,我问他想要什么生日礼物,他就提了这个要求……我问他可想清楚了,他说他想清楚了。差点儿没把炎柏葳气死。”

而且这个狡猾的小孩儿,还提前跟他哥商量好了。

因为江必安这个人,是炎柏葳留给太子的,本来不宜跟别的皇子再有牵扯。

可是太子也答应了,还帮着弟弟说话,炎柏葳也是没脾气。

但怎么说呢,太子和天佑兄弟情深,是好事,虽然说本身太子地位就稳固,可天佑这么做,无疑也是彻底的自绝了夺嫡之路,对太子兄弟也不是坏事,所以最终炎柏葳还是答应了。

唐时锦当然也没有阻止。

江必安垂眼道:“我什么也没做,我不值得他如此。”

唐时锦倾身,轻轻拍了拍他手背,温言道:“你做了很多,你无可取代,我觉得你值得,天佑也觉得你值得。”

江必安沉默良久,起身行了大礼:“多谢。”

于是,朝上还未开印,就下了旨。

桃大郎封承良侯,江必安封了明郡王。

要知道,江必安的官儿虽做的大,手掌权柄,其实爵位并不高,如今身上只有元盛朝时期封的伯爷,一下子连跨几级,成了异姓王,哪怕是个郡王,但一字郡王,比亲王又差多少?

而且明这个封号,真的是非常的高且正。

照临四方曰明;遏恶扬善曰明;至诚先觉曰明;远虑防微曰明……完全没什么可猜疑的一个封号。

这也就算了,接旨之后,明郡王府直接满京城下了帖子,给八皇子庆生。

收到帖子的人都傻眼儿了。

不是,这有什么不对吧?

第1260章 开女子科举

为什么八皇子殿下庆生,会在明郡王府??

再一看下头,江必安自称为父,这……置皇上圣上与何地??

谁不知道八皇子聪明伶俐,深得皇上圣上的宠爱,难道就出趟门儿,就遭了厌弃,这么小就送给了江必安?

可就算厌弃也不对啊,因为按说皇家处理皇子,也是有一些潜规则的,例如病逝啊,例如过继给兄弟啊……从来没有认干交,还是认给一个臣僚的。

但不管心里如何的犯思量,大家还是忙不迭的备礼,去了新鲜出炉的明郡王府。

虽然天佑不见得会经常在这边住,但明郡王府还是连夜收拾好了他的居处,江必安和天佑地位都高,也不用出来迎客,但都坐了主位。

熟的人明显能看出,天佑这孩子长大了。

因为锦临朝是一个特殊时期,后宫单纯的很,所以天佑这孩子,完全就是一个孩子样儿,傻乎乎没心没肺的感觉,如今却有了几分小大人儿的沉稳。

而且大家到了之后,炎柏葳和太子也到了,一直待到了宴罢。

这就完全不像厌弃的样儿啊!

直到宴席过了,事情才渐渐传了出来。

说八皇子认了江必安做义父,而且是八皇子殿下自己要求的,不止一人暗暗腹诽,心说八皇子还是个孩子啊,不懂人情世故,这么自降身价,丢人现眼……

但天佑人虽小,心里主意却正,再说这些话,也根本就到不了他耳中。

倒是回来之后,学业上陡然上心起来,学文学武再也不摸鱼了……

只是江大人每日去了东宫之后,还得过来看儿子,天佑只要课业完成,还能跟他出去玩儿。

一晃就进了二月。

锦临十年二月初二,春龙节。

皇帝陛下正带着文武百官亲耕,唐时锦这边就发动了。

因为孩子小,生的十分顺利,统共用了不到一个时辰,等炎柏葳急匆匆赶回来时,她就已经生下了一个六斤六两的小女娃儿。

盼了多年的小公主终于降世,炎柏葳两口子都乐的不行。

炎柏葳给她取名为穆樘璇,并当天就给了她福臻的封号,福臻公主。

也就在这个时候。

前朝,关于女子科举的事儿,闹的如火如荼,也到了该出结果的时候。

虽然这事儿当初闹出来,就是因为云松柏,因为“怕输”,因为“让出来的功名”等等,但,话不能这么说啊!

所以,炎柏葳又以福臻公主降世做为由头,下旨开了恩科,特准女子可一同参与,不限年龄,不限婚否……并出了各地验身和备考的种种详细举措。

二月初三,旨意就下了,八百里加急送往各处。

下旨之前,炎柏葳还特意叫了几个儿子过来,认真的跟他们说清楚了。

告诉他们,这件事情其实很复杂,小公主只是一个“由头”,我们并不是厚此薄彼,我跟你们阿娘,对你们的爱都是一样的。

没想到就连最皮的小天佑,也表示没关系,小妹妹这么小,你们多爱她一点也没关系。

炎柏葳:“……”

儿子,虽然你这么大方我很欣慰,不过你没搞清楚重点啊!

最后,可能只有太子明白了他的深意。

但不管怎么样,旨意就这么下了。

这件事看起来寻常,实则,对整个社会结构,都会是一个巨大的变革。

完成了这么一项前无古人的壮举,皇帝两口子,绝对是要青史留名的了。

同时,唐时锦也是早有准备。

公,她赏了云松柏,以及征文比赛那个沈婷举人身份,恩准她们可以直接参加后来的会试。

私,她以唐家四坊的名义,对参与科举的女子进行奖励。

凡参与者,不论是否取中,女子本人及里正、县令,均奖励二两银子。

除此之外,县试中举者,本人及里正、县令均各奖励十两银子。

府试中举者,本人及主考官员均各奖励五十两;院试中举者,百两;乡试,二百两;会试;五百两;殿试:万两。

这是真正的重奖。

当然也有一系列关于禁止舞弊等等的举措,其实但凡有三分聪明的,都不应该在这风头浪尖儿搞事情,多少双眼睛盯着呢!

唐时锦并不担心没人来考。

也并不担心没人有这个本事。

退一步说,就算真的没人有这个本事,这事儿本就难在“开始”上,之后推行,并不难。

这些都是在搞事情之前就弄好了的,所以唐时锦也并没有操什么心,消消停停的坐月子。

可能因为灵泉水的缘故,她的几个孩子,生下来都干干净净,不红不皱,小公主更是粉嫩娇白,大眼睛乌溜溜,奶萌奶萌的样子,看的人心头直发软。

一个月子坐下来,唐时锦胖了好几斤。

外头春暖花开,轻风徐来,她洗了澡换了衣服,心情极好的在外头溜达。

云松柏扶着她,一边禀报:“圣上,昨儿你睡了,吴大人过来说,有一位贺夫人、闺名叫简秋罗的,想要参与女子科举,她原籍不在京城,成亲的时候贺大人帮着入了籍的,所以就在京城参加,与你说一声,我就直接跟他说知道了。”

唐时锦只点了点头。

云松柏又道:“另外,我昨儿去了女子学堂,公主殿下说她也想参加,我也直接应下了。”

唐时锦嗯了一声。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