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户娇妻超旺夫(186)

作者:百里砂 阅读记录

唐时锦缓缓的道:“酒是好酒,但喝的人多了,能入口的便少了……”

范年更是讶异。

这小姑娘没查错的话,才不到十二?这话却宛然是个老江湖。

范年沉吟良久,便轻声道:“唐老板,咱们卖的只是五香肉肠,这吃食方子本就是各家的秘方,不足为外人道的……万大人向来不重口腹之欲,咱们这小本生意,也入不了贵人之眼。但怎么说也是亲戚,外头说起来,面子却是够了的。”

老江湖说话向来含而不露。

他这番话的意思,其实就是说,你以为我想给他们送钱啊?我也不想的!要不我能整啥粮食卤肉这些个不起眼的?万通虽然贪婪,这种生意却是看不上的,但是扯他的大旗震慑觊觎之人是够的,我们可是正经八百的亲戚!

但这种话,一般是不会说出来的,因为他们的靠山就是万通,他们当然怕这话传到万通耳中……也许正是因为她的靠山是桃相,又是个乡野小村姑,所以他才敢直言的。

唐时锦心领神会。

她道:“范老板既然这么说了,我心里也有谱了,这么着吧,您先在我这儿玩两天,我们商议商议。”

范年笑眯眯的激她道:“一直听说唐小娘年纪虽小,却处事果断,不输男儿的。”

“多承夸奖,”唐时锦也笑眯眯的道:“不过,一来,我若听您一言,立马就拍板儿,您敢跟我长做生意?咱们虽说与贵人有缘,也经不起这么耗吧?二来,我是酒香不怕巷子深,您老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我虽与您一见如故,可也得斟酌一二,才是对您老的尊重,不是么?”

范年讪讪然。

唐时锦笑了笑,就招呼下人带他下去梳洗。

老管家如今回来了,这种事儿他办的溜溜儿的,她完全不用操心。

等他走了,唐时锦才跟炎柏葳商议。

炎柏葳道:“万家有三个儿子,长子万进,也是锦衣卫的指挥使,但是他是带俸官,也就是说只领俸禄,没有实职,之前说过的万素云,就是他的女儿。而次子万通,是现任的锦衣卫指挥使,万通的妻子姓徐,他说的徐氏女,应该是指他的女儿。这种事情一打听就知道,他应该不至于在这种事情上说谎。”

唐时锦听的无语极了。

你们这些古代人真会玩儿,干拿钱不干活?还是皇帝亲授的?

这种神操作我也喜欢啊!我是不是应该写一本小说,名字就叫《奉旨白拿》?

唐时锦道:“你说这生意能做吗?”

第221章 桃花妹妹

炎柏葳道:“真金白银,有何不能做的?他有靠山,事情会更稳妥而已。”

唐时锦道:“我的想法,我只卖酒,而且契书上注明五香肉肠可用,肉肠方子其实可以直接送给他,因为配方自己试也能试个差不多,调整了也许更好吃。”

如今市面上的酒,都是用小斗卖,一斗合四斤酒,最便宜的才三百钱,那就是传说中的“浊酒”,而好酒一般在十两到二十两左右,也就是说,一斤最多五六两银子。

但再好的酒,限于工艺,最多也就十来度,跟她差了一个时代。

而且酿酒费粮,成本很高,不比茶叶。

她准备按一斤十二两卖,同样是过万打折,最低七五折。

这个价钱当然是很高的,但比起酒的品质来,又不算高。

主要是这样一来,她又能猥.琐发育一段时间,钱还不少赚,适合过渡期。

差不多商量妥了,她又叫过老管家来问了问。

老管家本来就是个京城通,但因为跟着桃成蹊出来,所以消息有点断层。

但这也难不倒他,他立刻叫了一个婆子过来,是桃夫人,也就是桃成蹊母亲的陪房,姓于。

于婆子张口就来:“万通确实有个闺女,听说原本订了亲,但那少年成亲前就过世了,故拖的年龄大了些,后来嫁了一个翰林院的小官儿,听说出身商贾之家,家中生意做的挺大,叫信义阁,在京城开的有卤肉铺子和酒楼……去年初说是外放做官了,去了哪儿我倒不知的。”

那看来这件事情是准的。

本来这件事情,不用告诉郑夫人一家。

但因为之前答应过杨云天,恰好他也还没走,所以唐时锦还是跟他说了一声。

杨云天道:“这酒既卖开了头,不如我们也买一些?在府城现做现卖也方便,但你放心,你这边的销售咱们还是按契书来,你们做多少,我们就卖多少。”

唐时锦道:“可以。”

于是三家人坐到一起聊了聊。

如今酒坊光存酒就有近四万斤,范年张口就要了两万斤,以一百斤肉一斤酒计算,这就是二百万斤的肉肠。

倒不是说好几个行省还卖不了两百万斤肉肠,但一开始就敢要这么多,估计是有什么想法,但是,量他也不敢直接卖酒,毕竟,但凡是个头脑清醒的,都不会一个人站出来面对全天下的觊觎。

所以他最可能的是拿来研究新产品,毕竟他们本来就是做食品的。

唐时锦是看破不说破。

倒是杨云天,很稳妥的先要了三千斤,毕竟他们离的近,卖完再过来拉就是了。

范年这边是按八折算,就是足足的19万2千银子,他身上只有8万余,余者要把货送到并州再当面结清。

说真的,这年头,这么一大笔生意并不好做,就光运输就很麻烦,本地小镖局根本接不了这么大的单子,范年是先去了府城,找了镖局,然后又在本地雇足了驴车,慢慢的往那边拉。

唐时锦帐上打了折扣,一文没让,但是交货的时候,又多送了二十坛酒,也算是让了二百两银子。

然后她从桃家护院里头挑了四个过去收帐。

其实这年头,一个帐欠好几年是常事,但是关系户对关系户,唐时锦明说了有多少银子办多少银子的事儿,所以想他们应该也不会赖帐的。

倒是杨云天,按说三千斤是不能打折的,但唐时锦帐面上没让,私下却仍是按九折收的,也算是照顾关系户了。

至于方子,唐时锦直接跟范年说了:“这方子,我只跟范老板换一个名字。”

范年这种老狐狸,哪能不知道他的意思,她想知道他收买的是酒坊的什么人。

如今事情都办成了,他当然犯不着给他保密,就笑道:“好说好说,此人名叫周有粮,与你们同村。”

唐时锦便把方子给了他。

这种事情,真说禁,也禁不了,但也不能不管,必须杀鸡儆猴。

她就直接交待给了杨鹏霄,周有粮两口子都在食坊,当天就把人赶了出来,这两人就是本村的人,自己心虚,也并不敢闹腾。

两口子简直悔绿了肠子。

因为他们也只拿了二十两银子而已,不说两口子半年就能赚出来,最关键的,孩子上学堂,光束脩多少银子了,他们怎么就糊涂脂油蒙了心,办出这种事来呢?

这只是一个小插曲,并没有影响大局。

范年只是一个开始。

陆续又来了几家,想越过杨家直接与她合作。

倒不是买酒,是要买五香肉肠。

但凡是茂州本地的,唐时锦都直接让他们找杨家,而不在茂州的,则知会了杨家,单独签了,交货日期大多定在十一月十五和腊八左右。

因为当时两家的契书写的就是“茂州”,所以也不算违契。

这边签着“预售”协议,杨鹏霄那边,也着手准备再次招工了,因为十月还算农忙,所以人不多,本地和府城陆续铺着货,然后大量采买调料和肉猪,准备着一进十一月,就开始加班加点的大干。

值得一提的是,调料园已经有不少调料可以用了,但是唐时锦怕新换了调料,对口味影响太大,所以没准备把这些调料用在肉肠上,她准备攒一攒,明年再考虑开发新项目。

只有像葱、姜、蒜这类不能久放的,她准备让郑夫人尝尝,卖给她一批。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