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户娇妻超旺夫(373)

作者:百里砂 阅读记录

唐时锦笑着点了点头:“谢老板,待你有了差不多的章程,可以过来找我,我十分期待,可以与你共同参详参详。”

谢不渝急笑道:“多谢侯爷!”

大家相谈甚欢。

因为胡会长和许会长,都与她熟,在人前又会刻意显得与她更熟一些,所以大家看在眼里,也渐渐的放开了些。

等到午时,大家分了好几桌坐下。

这家酒楼是胡会长订的,菜色多样,十分可口。

唐时锦不时的与谢不渝说句话,发现这人思维敏捷,生意上意识也不错,她眼中闪动着“发现新目标”的兴奋,态度愈发谦和,谈吐也愈发言之有物。

然后当的一声。

炎柏葳剔了一块西湖醋鱼,浇了汤汁,放到了她面前,落桌的时候碟子当了一声。

唐时锦是那种爱吃鱼却不大会吃鱼的那种,所以在这种人多交际的场合,她一般就不吃鱼,否则一分心就容易被卡刺。

炎柏葳难得做这种事,他既然给了她,她就慢慢的吃了。

吃完了,炎柏葳又剔了一块鱼头肉给她。

唐时锦看出来了,这混蛋就是看到她跟谢不渝说话,非要隐晦的撒个娇。

其它人看在眼里,倒是想效仿,可这不是没这个交情么?

顿时就觉得这位“金执偕”十分的不顺眼!

万万没想到,这人长的如此粗豪,做事却如此谄媚!

人家徒弟都没动手,要你多事?

难道就是因为这样,所以才成为侯爷宠信之人的!简直卑鄙无耻!

吃完饭,唐时锦带着徒弟先走了,其它人热情洋溢的招呼他:“金兄,不知金兄何时方便,我们想过去看看蚕种?”

炎柏葳含笑道:“此时便可,诸位请。”

于是众人就簇拥着去了。

也有一部分人留下,与胡会长和许会长搭话。

这两人都是老江湖,哪能不知道这些人想问什么,胡会长便笑道:“侯爷性子直爽,她怎么说,你们就怎么办就是。”

许成之道:“侯爷与旁人不一样的,她很照应咱们这些生意人的,诸位尽管放心。”

又有人问道:“那位金兄不知是什么来头?”

两人都是头一回见他,但他们怎么可能这么说?

于是……不约而同的露出了若无其事的表情,一副我知道内情但我不能说的样子,岔开了话题。

大家自然就以为,这个人本来就是侯爷的人,只是未放在明处,肯定也是心腹!

顿时就更加了三分小心,决定以后有机会,定要好好结交。

第447章 使功不如使过

那边,炎柏葳直接带着丝绸商人,去了新建好的蚕庄。

桑树虽说是刚刚种上,但地面都已经打理平整,洒了浮土石子,因为种的时候带了些土,所以树边已经长出了一层草,更加天衣无缝。

大家看在眼里,各有猜测,有人试着想问能不能剪几枝桑枝插,炎柏葳含笑道:“此处桑树确实略好,但是侯爷的意思,是先试上一年,看看我这边的蚕,养出来,与诸位有何不同,所以诸位想要桑枝,明年方可。”

诸人也就纷纷应了,然后坐定了交银子签契书。

契书,是用的唐时锦的私印和许天禄的私印,并未涉及到官府,但唐时锦的金字招牌,大家也没有不信的。

当时唐时锦说的是不能多于四成,有人看到这上好的蚕茧,又加上信任财神爷,卡着四成的要的,也有人做事稳妥/保守,生怕新蚕水土不服,有什么问题,只要了两成,甚至一成的。

但不管怎么说,花了两天时间,所有人签下来,还余了约摸二百余张蚕种。

这边已经全都留够了,空间里转眼就是一荐,唐时锦也懒的再盘算了,直接送给了沈三郎,叫他带回去送人了。

炎柏葳非常自觉主动的,又回了唐时锦这儿。

唐时锦对这种爷们系的,叔范儿的长相,向来都觉得很顺眼,瞧着特别MAN特别性感,但怎么也是不如原版顺眼。

她道:“你怎么想起来易容的?”

炎柏葳道:“因为我不方便露面。”

“为什么?”

炎柏葳笑了一下:“因为我照了一下镜子,发现我就算不笑,脸上也写着心满意足,实在很难掩饰。”

唐时锦猝不及防,被这句大实话给撩了一把,轻轻的啧了一声。

她把纸铺好,笔也拿好,比了比:“来,金兄,来了就别闲着。”

炎柏葳就坐下,“做什么?”

她倒了一点水磨墨:“给太子写信。”

她隔上十天半个月,就给太子写封信。

给太子写信,也不是什么都能说的,首先不能把江南写的太好,不然太子动念头过来怎么办?也不能说好听的,例如想他什么的,失了她身为偶像的神格……最好的办法,是针对京城的生意,想一些非常有趣的新主张,让太子的兴头一直保持在生意上,期待收她的信,而且就算出宫也有事情做。

她就简单命了个题,不一会儿,炎柏葳就把小作文写完了。

唐时锦看了看,口吻什么的居然很像她自己写的,她满意的点点头,吹了吹,叫人送出去。

然后她问他:“你看过《资治通鉴》吗?”

炎柏葳点了点头,她道:“你能不能挑着有意思的,有用处的,非常浅显的给我讲一讲?”

炎柏葳失笑道:“好。”

他也不用看书,就随口道:“先讲个用人的吧。王温舒,他是一个酷吏,咱们不提他为人,只说他在用人上,有一些门道。例如说,他喜欢用有过错之人,‘皆把其阴重罪’,也就是说,隐藏他们的过错,拿住他们的把柄,然后再用之……不追究其罪,这是一个施恩的过程。隐过、施恩,能很快的收伏这些人,一点小恩小惠就可以让他们为之拼命……简单来说,一句话,使功不如使过……”

唐时锦听的津津有味。

她本来让王四郎给她讲,但王四郎扒着书给她讲了两回,听着照本宣科的,一点意思也没有。

他讲着就觉得挺好。

反正他这个身份过了明路,住在家里,唐时锦没事就让他讲,有时候王四郎自己也来听听,戚曜灵他们没事儿也会过来听听……除了晚上金老师会没完没了的讨束脩之外,一切都很好。

又等了一天,茂州的粮也终于送了过来。

唐时锦提前一天过去,把空间中的粮种搬进了马车。

运送的都是挑出来的影卫,唐安也过来了,除了空间的粮种,肯定比茂州的好一些之外,没有什么问题。

到了十六,江南官员都到了,各县的人也都到了,唐时锦和江必安,带着人现场过秤,现场分粮,然后再叫各县按签了契的数目拉回去,锦衣卫全程押送,到了地方再监督着他们按契书分到各家各户……

唐时锦自己都一直在外监督,江南诸官员当然也不敢闲坐着,只能也出来看着。

这年头的秤都小,足忙活了两天,到第二天过午,才把粮食分完。

围观的人山人海,堪称一场盛事。

既然已经是盛事了,唐时锦索性再加上一把火。

于是她叫人用空间产的麦子磨成粉,掺了灵泉水做成了四喜包子,一个只有手心那么大,叫人抬着大筐过来,连同在场的江南官员,各酒楼的酒客,路上围观的百姓,每人分了一个。

本来人多就吃着香,尤其还是财神给的,再说这面粉还是外挂版,相信经过这一天,在场的所有百姓,绝对会将这一幕,铭记于心的。

值得一提的是,苗县令过来的时候,连穿的鞋子都是破的,一副为了百姓已经倾其所有的样子。

唐时锦当然是一眼看到,大赞了一番他的高风亮节,为国为民之心,并暗示他一定会向上头提及。

苗县令顿时就跟打了鸡血一样,觉得飞黄腾达,就在眼前了,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