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户娇妻超旺夫(40)

作者:百里砂 阅读记录

然后又在旁边的空地上,红薯土豆小麦玉米啥的,乱种了一气,还种了一些花椒和辣椒,结果早上一看,所有的都发芽了。

所以在这里头,根本不用在意时节,而且显然生长速度也更快,估计还有别的好处,大可以慢慢摸索。

为了掩饰,她才想起开菜地的事儿。

也因为这样,所以她不打算再叫这些人从她这儿做工了,人多眼杂的,不方便。

贺元宵很快就把篱笆扎好了,然后叫她:“来,你扶着我走一圈儿,把桩子踩实络。”

唐时锦正在挑种子,随口道:“我在忙,你叫磊哥儿扶。”

“他不行,太矮了!”贺元宵忽然想到,双眼发亮的转头:“炎……咳,炎叔,你不是会功夫?要不你踩踩?”

炎柏葳就站起来:“可以。”

他也不用他扶,直接一个踏步就站了上去,然后就跟走铁索一样,唰唰唰飞快的来回走了两圈儿,小蛮腰大长腿,走动间动作还挺潇洒的。

而且就连贺元宵之前绑歪的,也顺手……不对,顺脚正了过来,总之两圈走下来,竹桩子下去一咫多深,感觉就像多了一面竹墙,能到她胸口这么高,整整齐齐。

贺元宵完全被震住了:“炎叔,你也太厉害了吧!”他屁颠屁颠的凑过去,“这功夫好学不?我能学不?”

“不成,”炎柏葳摇头:“要学这个,三岁就该开始,最迟不能超过五岁,你如今筋骨已成,想学这个,费诺大功夫,却未必有成效。”

贺元宵有些失望:“哦……”

唐时锦瞥了他一眼,拿着种子过去,两人合力把能种的种上,坐着休息了一会儿,唐时锦才拿着卡尺跟贺元宵一起出去了。

出了门,她才问他:“元宵,我问你,你觉得什么都不学,爱咋咋滴,就这么过上一辈子好,还是一边往前走,一边学一些东西,付出一些努力,做人上人好?”

贺元宵一愣:“当然是做人上人了……”

他声音渐小,看着她。

唐时锦点了点他脑门:“我希望你能好好想想,因为你要明白,如果你一辈子都生活在这个小山村,身边全都是族亲旧友,你大可以什么都不想,自由自在,随波逐流……但是你但凡要往外走,就肯定要学一些东西的,远的不说,你天天出去卖豆腐,不也一样要学着说好话陪笑脸?这一村、一县、一州、一国……每往上走一步,你所需要学的东西,都会多很多很多。”

贺元宵有点迷惘,想起了她昨天在郑府。

她说那些话不能说给别人听……可就算他想说给别人听,也没法说,因为他好多都听不懂,更记不住。

可是他却深深,深深的记得那种感觉。

记得她笔直昂扬,站在他眼中高不可攀的贵人面前侃侃而谈的感觉。

好像就从那一刻起,很多东西一下子就不一样了,她再也不是他身边那个叫二丫儿的小村姑,而是一个……他不太明白的存在。

可就是这个存在,却让他全身发热,想跟在她后头,想听她的话,想被她带着走,走到一个他现在还不知道,却无比向往的地方。

贺元宵无比认真的道:“我想学,我不怕吃苦,我愿意学,要学什么,你教我。”

唐时锦笑着点了点头:“好。”

两人一边说着话,一边慢慢走远了。

仍旧坐在她家院中的炎柏葳,句句听在耳中,羽睫微垂,若有所思。

然后磊哥儿悄悄靠近:“炎叔,你能给我讲讲这一段么?”

炎柏葳定了定神,看了一眼:“三字经,其实十分浅显,这句话就是字面意思,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光是太阳、月亮、星星……”

第046章 自己有本事

也就在此时,郑清源踏入了罗氏成衣铺子的大门。

罗娘子笑着迎了上来:“这位郎君,您要点什么?”

郑清源道:“罗娘子是不是?我姓郑,我想找那位唐小娘子聊聊。”

“郑老板安,”罗娘子福了福身,笑道:“锦儿交待过了,说她明日巳时(9点)之前会过来,您看到时我叫她去贵府拜访,还是?”

郑清源犹豫了一下:“若罗娘子方便,我到时再过来。”

“方便,怎么不方便!”罗娘子笑道:“郑老板可要进来喝杯茶?”

郑清源应下:“也好。”

他就随着罗娘子进去了,罗娘子这成衣铺子很大,后头还有一个院子,两人在花厅坐下,郑清源道:“你与唐小娘,是如何认识的?”

罗娘子眼波流转。

但唐时锦之前就交待过,可以照实说,所以她便笑道:“说起来,我当时还叫这小丫头摆了一道呢!”

一边就闲聊似的,把之前的事情说了。

郑清源听的微微点头。

唐时锦的过往,很好查。

唐有德这些人,身在其中,又智商有限,不容易勘破,但郑清源毕竟是大宅院儿里养出来的,从头查下来,很容易猜到她在这中间做过什么。

所以,看起来,她似乎确实是在服了“天赐神药”之后忽然开窍的,又或者只是想开了,不再顾念亲情,而这断亲书,更像是她一手推动的。

幼年断亲,在旁人看来不可思议,但在她的本事面前却显得十分合理。

毕竟这位,前脚刚拿到断亲书,后脚便利用风筝大赚了一笔,有这样的本事,断了亲才是好事,省得处处掣肘。

郑清源便道:“既然这样,这书包,罗娘子准备如何卖?”

罗娘子掩口娇笑:“这不是咱们两家的生意,是咱们三家的生意呢,不如还是等锦儿来了,咱们再细细商量。”

郑清源挑眉。

然后他笑了笑:“也好,明日巳时我再过来。”

他拱了拱手就走了。

罗娘子送了他出去,长吸了一口气,便交待手下的成衣娘:“继续做那书包,除了已经接了的生意,其它人都停了手里的活儿,专做这个!”

下头人齐声应了。

隔天唐时锦仍是跟着贺家的驴车过来,嘱咐贺元宵下午帮她买些米面粮食,她自己就往罗家铺子来了。

罗娘子把郑清源过来的事情跟她说了,唐时锦只点了点头,问:“书包在做了没有?”

“在做了,在做了!”罗娘子道:“你说我们要做多少?郑家会买多少?”

唐时锦道:“我猜着,他能要个三四千。”

“三四千??”罗娘子吃惊的道:“他们能要这么多吗?”

“不奇怪。”唐时锦道,“郑家势大,茂州有二十来个县,大多都有郑家的铺子,大的县城要个三五百。小的县城也得一两百,府城更多,到处分分就没了。”

罗娘子道:“那也不用这么多吧?”

唐时锦笑道:“之前做纸鸢的时候,我就说过,这种东西卖新卖奇,但是要防备跟风……书包并不难做,咱们卖不到两三个月,旁人立刻就跟着仿做了,所以我们第一次铺货必须要多,之后的量就少了。”

而且,她感觉,郑清源好像有一些别的想法。

虽然她不知道郑家出了什么事,郑清源又为何要到梧桐县来,但是,在她说到藏拙的时候,郑清源不知想到了什么,忽然兴奋了起来,这中间一定有问题。

这种大宅门里的是非,大多跑不出一个嫡庶之争,所以他应该是想到了打击对手的方法。

不过,这些对他们来说并不重要。反正不管他基于什么理由,买的多,他们就赚的多。

罗娘子问:“那一个书包,我们要卖多少银两?”

唐时锦道:“我们可以要价一两二钱和一两六钱,他肯定要还价的,我觉得第一种可以卖个七八钱银子,第二种约摸可以卖到一两。”

罗娘子都无语了。她道:“一两?”

她想说你还真敢要!

但是想想之前的纸鸢,她又悟了,对呀,她当然敢要了,她连个纸鸢都敢卖到九两九,这书包……用的布料虽然不值钱,但怎么也比纸鸢要费工夫,就算让她定价,也得四五钱银子的。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