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户娇妻超旺夫(429)

作者:百里砂 阅读记录

结果正说着,那妇人就出来了,那人就立刻煞住不说了。

唐时锦也没啥好奇心,也没有再打听,只不过这儿确实好吃,她第二天又过来了一趟,第三天江必安不想来了,她硬把人拖来,又吃了一遍。

第四天江必安直接没等她,自己走了。

唐时锦只好自己过来吃,结果过来一瞧,人家居然没出摊儿。

外头几个人,估计也是想过来吃饭的,正凑在一起互相打听,唐时锦听了两句,看这些人都是啥也不知道,就想走。

但是转身的时候,就发现那门好像有一道缝?

唐时锦犹豫了一下,还是走过去,轻轻一推,门就开了。

几个老食客也跟着过来看,还有人高声道:“周大叔!在家吗?刘婆子!刘婆子!”

唐时锦指了指院子里,道:“不太对头。”

院子里有些乱,一个桶还倒在地上,泼了一地的不知什么汤汁,还有一个大扫帚,好像拍打过什么东西,半散在地上。

明显是经过了一番打斗。

她这么一指,旁人也看出来了,纷纷道:“对啊,这是怎么了?”

“刘婆子又干净又仔细,咋能弄成这样不收拾?”

“要不咱们进去瞧瞧?看汤小郎在不在?”

便有一人道:“汤小郎!汤小郎!”一边说着,就进去了,然后小心的推开门看了看:“没人啊!不可能啊!别人不在家,汤小郎不可能不在的啊!”

身后忽有人道:“国公爷?”

唐时锦一回头,就见孔玉临站在后头,一副偶遇的样子:“国公爷怎么会在此处?”

唐时锦挑了挑眉。

其它几个人也都吃了一惊,瞪着她。

她在外头,不想暴露身份的时候,连声音也是小郎君的声音,这些人呆怔片刻,这才回神,猛然想起之前的传言,乱纷纷的跪了下去:“国公爷。”

唐时锦道:“不必多礼,诸位请起。”

她又回答孔玉临:“我来这儿用早饭,但是这家好像出了什么事,你知道出了什么事吗?”

孔玉临脸色微变,但随即一脸奇怪的道:“出了什么事?”一边走过来,往里看了看,“这是怎么了?莲生不在?”

他转头跟她解释:“我认识这家那位小郎君,不过……我也不知道出了什么事?好像闹过一场似的?”

唐时锦内心呵呵了两声。

心说你不知道才怪!而且,她莫名感觉这件事情,应该跟她有点关系。

唐时锦脸上挺从容的,道:“这家的东西很好吃,我吃了好几天了,正想把人请回府呢……看这模样肯定是出事了,你是本地人,人头熟,你去查查吧,把人给我找回来。”

孔玉临袖中的手捏了捏。

虽然他在这儿等着她,就是为了讨上这个好,可是他想要的,并不是这种理所当然的吩咐。

可是她是堂堂国公,他不过是个白身,她吩咐他,也是理所当然。

所以他立刻应下:“玉临尽力而为。”

唐时锦道:“听你叔父说你精明强干,那我可就等着了。”

这话,听着……有点古怪。

孔玉临心头打鼓,但想她不可能知道的,还是道:“是,是,玉临马上就去。”

唐时锦就抽身走了。

果然,不到中午,孔玉临就过来了,而且十分精明强干的……把人给带了回来。

唐时锦得了禀报过去,就见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正斜倚在椅中,好像周身都用不上力气似的。

他身上穿的衣服,似乎经过了拖拽,有数处残破,整个人瘦到皮包骨头,脸色青白,连嘴唇都是泛白的,但因为骨相极美,双瞳漆黑明朗,所以并不显得狼狈,反倒显出了几分说不出的神清骨秀。

旁边那对老夫妻,身上好像也有伤,诚惶诚恐的跪下行礼,唐时锦道:“请起。”

那少年勉力抬臂拱手:“汤亭见过国公爷。请恕草民身体有疾不能行礼。”

唐时锦道:“不必多礼。”

她问孔玉临:“怎么回事?”

她没猜错,这事儿,还真跟她有点关系。

这少年姓汤名亭字莲生,他的曾祖父曾经做到阁老,之后告老还乡,在宝庆府,算是数的着的大家族。

但后来的汤家,没出过什么大官儿,接连三代,反倒是在商贸上颇有心得,渐渐就成了江南有名的大商贾,汤莲生的父亲,还曾经做过湖广商会的会长。

但后来其弟,也就是汤莲生的叔父,与汤父不知怎么闹翻了,然后就针锋相对,闹了几年。

汤父病重而死之后,渐渐撑不起家业,后来汤母也死了。

那会儿汤莲生才十四五岁,跑去告状,说汤二叔毒杀了他的父母,但最后审下来,并没有证据,汤莲生反而被打了板子,险些救不过来,醒过来就瘫了。

而汤二叔想接手汤父家业的时候才发现,汤莲生居然不知什么时候,把房契地契都过给了当地豪强,而且没收银子!!

反正就摆明了一句话,就算白送人也不给你。

所以不少人相信,汤家父母的死,确实是汤二叔下的手。

为什么说这事儿跟唐时锦有关呢?

如今时隔两三年,汤二叔已经家大业大,且身在商会,正想着唐时锦来了,要占她一点便宜的,却听说,唐时锦接连几天,来汤莲生这儿吃饭,他自己心虚,生怕汤莲生对她说什么,就叫人把这三人给抓了。

然后孔玉临就直接找上门,把这三人硬抢了出来。

第516章 汤家小玉郎

当然了,孔玉临的讲解,是非常春秋笔法的,但大概意思她明白了。

所以说身在高位者,做事确实需要非常谨慎,即便是无意中的言行,也很可能会被人过度解读。

唐时锦静静的听完,点了点头:“原来如此,既然是我无意中连累了他们,那这几个人,就先留在我这儿吧,多谢孔小郎仗义出手,请吧。”

孔玉临还没来的及多说,她就端茶送客了。

孔玉临心头愠怒,但脸上却不敢表现出半点儿,笑容满面的拱了拱手,“是,是,国公爷不必客气,那玉临就先告辞了。”

一边就恭敬的退了下去。

唐时锦转头就找来了吴不争。

这种市井上很多人都知道的事情,吴不争查起来一点都不费力。

这汤莲生,与孔玉临之前是有一点过节的。

汤莲生模样生的好,又很会念书,十二岁进了书院,先生赞他人如美玉,于是众人便称其为小玉郎。

后来虽然汤家败落了,但他穿着文士衫安静沉默的样子,反倒格外撩动女人的母性,招人心疼,小玉郎之名反倒更盛。

而孔玉临,他家并不在此处,是跟着叔父过来的,妻小都不在身边,颇为风.流,时常流连青楼,一掷千金,名头很响。

结果有一回豪掷千两买一个美人的初.夜,没想到她居然拒了,说头一晚的客人要自己挑选。

旁人问她要挑什么样的,她便说道:“想要汤家小玉郎那般。”

其实汤莲生那时年纪还小,不过是一个笑话,一桩风流逸事罢了,但是做为被当众拒绝的孔玉临,想必十分难堪。

反正在那之后,他找了汤莲生不止一回的麻烦,但汤莲生虽然不会武,人却十分机敏,又有才华,每一回他嚣张而去,总是会吃瘪而回。

于是过节越结越深。

一直到后来,汤母死了,汤莲生去告状。

也因为汤莲生名头响,所以案子是真的细细查了的,看起来没什么问题,仵作验出汤母确是中毒而死,可汤莲生也确实没有证据能证明,是汤二叔下的手。据说当时他还找了两个下人做证,但后来失踪了。

总之,证据不足。

但知府怜他为父母申冤,并没打算打板子,可后来孔玉临去了,不知道怎么说的,知府就打了他二十板子。

吴不争道:“咱们的人听到了汤仲成与人说话,这孩子的阿娘,还真是他们下的手,而且十有八.九,连他爹也是……说真的,这孩子是真的聪明有决断。当时他还不到十五,母亲死了,步步危机,于是果断把家业给了这边那些不怎么清白的势力,一来不会落到仇人手里,二来,也换得之后的一份庇护,反正他能活到现在,这些人也都是伸了手的。”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