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户娇妻超旺夫(456)

作者:百里砂 阅读记录

太子犹大叫大嚷:“孤没醉!孤非得跟那老匹夫说清楚!父皇只认孤一个儿子,先太子……呸!连先皇后在父皇眼中也不过是个占位子的,他们算个屁……”

老王爷提掌,轻轻击在了太子颈后,太子昏厥了过去。

元盛帝本来只是着凉,一听此事,气的当场吐血。

太子这一醉,公开觊觎帝位,当众辱骂恩师,能犯的大忌全都犯了……相比起来,当年先太子的事反倒成了最不要紧的。

可是再不要紧,这事儿也是听入了所有人耳中的。

原来先太子失踪,是元盛帝亲手设局?

原来先太子还曾回来过,然后被元盛帝亲手毒杀?

虎毒尚不食子,先太子少有文才,又素有贤良之名,可元盛帝居然亲手杀了他?甚至当初立太子都居心不良?

这,这简直是匪夷所思!!

这件事情的影响,比想像的还要大的多。

毕竟,前有一个当众申冤暴毙的吴皇后,如今又有了一个无法无天的太子,而这一切的根源,都来自一个糊涂的皇帝,祸国的妖姬。

炎柏葳布局,从来不缺少耐心。

他先叫人潜移默化的影响了太子,在除夕宫宴时也曾体现出来,大家心里已经先入为主;然后再叫元盛帝适时的病一病,太子主持亲耕,又添了一把火;太子本就不是什么有城府之人,脸上早就带了出来,此番一醉,说出这种话,众人完全不奇怪。

而陆首辅,也是真的曾在太子面前提过先太子,是为了激起他的少年意气,好让他能把心思放在学问上的。

他会阻止太子,也不奇怪,太子趁机发作,更是顺理成章。

甚至这中途换人,连太子自己都不知道,都以为真的是自己做的,他只记得自己醉了,根本不记得自己说过什么做过什么。

酒醒了之后,太子吓的当场大哭,赶紧去找万妃。

可元盛帝连万妃都没有见,一病七八日,甚至也没有去上早朝。

可是再拖,事情也是要解决的。

最终,元盛帝上朝之后,下了诏书,责太子觊觎帝位,酒后失德,胡言乱语,辱骂恩师等等……废其太子之位,并令其闭门思过,无谕不得出。

唯独没提先太子之事。

这也算是元盛帝的一惯策略了。

一旦事情闹大到不可收拾,他就把“始作佣者”罚的重重的,那样,大家的话也就不好说了,毕竟,大家总不能说皇上你应该罚的是你自己。

然后,元盛帝召见了炎柏葳。

这一点,炎柏葳也料到了。

毕竟,他是“炎皇后族人”,也算是半个苦主,元盛帝这话,没法向文武百官解释,毕竟越解释越显得心虚。

他只能向炎柏葳解释。

这次召见过后,不管他解释还是安抚,反正炎柏葳也不能跳出来说不认可,这样一来,“苦主”都认可了,百官就没法说话了。

这是把国事当成家事办了。

他只会这么办,也只能这么办。

但是,连炎柏葳也没想到的是,元盛帝,让他进了内阁。

炎柏葳料到他会给他升官儿,但是他本来以为,他会将他放入六部的。

没想到,他居然敢把他放进内阁?

当然是数人反对,但元盛帝一意孤行。

怎么说呢,元盛帝也算是聪明了一回吧,成功的把众人的火力,集中到了这件事情上来了。

吵吵了几日,方才定局。

太子虽然没有谋反,但是犯下了这样的大错,复起的可能很低很低了。

如今,六皇子十四岁,七皇子十一岁,八皇子八岁,还有一个不久之前才以结党营私之罪被禁足的五皇子。

说大不算大,但说小,也真的不算小了,可是因为之前太子一家独大,其它皇子在皇家,就像隐形人一样,谁都不知道他们品行如何。

就看下一步元盛帝打算怎么做了。

余外,此事还有一个后续。

陆首辅上书乞骸骨,也就是说,年老请求退休,使骸骨归葬故乡。

元盛帝连挽留都没有,就直接同意了,显然还是迁怒他了。

再之后,就像炎柏葳之前预料的一样,赵守拙晋升为首辅,谢次辅仍是次辅。

第549章 江南之事解忧

这惊心动魄的朝局动荡,沈一意一天一封,甚至两三封的传书往唐时锦手里报。

为此,唐时锦一直留在江宁府,也适当的,有选择的,给王慎行和江必安透了些信儿。

当初江必安看到太子传书之时,感觉对他打击颇大,但如今再听到这些事情,他面上已经十分平静。

唐时锦怀疑,她这会儿就算告诉他炎柏葳的身份,他也不会轻易告密了。

但怀疑归怀疑,不该说的,唐时锦仍是一句都不会多说。

两人如今也算是朋友,但是属于那种,危险的时候,可以毫不犹豫的交付后背,但和平的时候,就一定会互相嫌弃的那种朋友。

进了三月,第三拨,有的地区甚至是第四拨的占城稻,也开始种植了,基本上已经足够江南满种。

唐时锦只需要下个命令,来点儿小推广,扶扶贫,查个漏补个缺就可以了。

倒是清闲了不少。

戚曜灵快步进来,把今天的信给了她。

唐时锦懒的动,就直接问他:“怎么了?”

戚曜灵道:“皇上私下去见了万妃。”

唐时锦啧了一声,接过信看了看。

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万妃一直求见,但元盛帝一直没见她。

直到废太子之事尘埃落定,万妃才不求见了,据说好几日不思茶饭,这才几天啊,元盛帝就忍不住,偷偷去见她了,然后一下子待了半晚上,再偷偷摸摸的溜回去。

唐时锦哼唱道:“如果这都不算爱~~~”

她闭目思忖。

她本来觉得,元盛帝就算再爱万氏,可是经过了这么多事,那爱情,也该消磨的差不多了。

可显然,元盛帝对万氏,不止是爱这么简单,简直就是一种偏执了。

万氏如今就属于倒也倒不了,起也起不来那一种。

唐时锦在想,她要不要助她一臂之力?

假如说,她此时助她一臂之力,肯定能被万氏当成救命稻草,也会被元盛帝感激。

但是会影响她自己的名声,可能会得罪很多朝臣,还有可能会被汪忠言忌惮。

可如果什么都不做?

又觉得浪费了这个好机会。

唐时锦最终还是觉得风险太大,叹了口气,决定再等等。

她一张开眼,便见王慎行站在外头等着,唐时锦急起身道:“王大人来了?”

又向戚曜灵道:“怎么不叫我?”

王慎行笑呵呵的道:“国公爷不必客气,是下官叫戚大人不必打扰的,我天天往这儿跑,等上片刻又何妨!”

一边说着,也就进来坐下了。

唐时锦道:“王大人这是有事儿?”

“是啊,”王慎行就从袖中取出了写好的折子:“国公爷请瞧瞧。”

唐时锦就接了过来。

如今不光是新粮了,蚕种、丝绸的产量和品质,也是大大的提升了,翻了好几番。

虽然去年元盛帝的寿辰,王慎行就献过丝绸,但是因为之前刚刚献过新粮,所以两人商议过了,丝绸之事不必“强调”,所以在元盛帝的感知中,他会认为,这是难得的出了一批最好最好的献了上来。

也算是给元盛帝打了一个预防针。

如今再献,就等于是,之前献给皇上的那一种,如今已经实现了大量生产,给皇上报喜,而为了孝敬皇上,又做出了更好的献上。

王慎行显然仍是想给皇上一种,江南之事可解忧的印象。

王慎行低声道:“国公爷,下官想着,国公爷与下官一起上折子,等折子上去之后,再由内阁那边开口,提及陪都之事……江南本就擅长造丝绸,如今又有了如此好的丝绸,加上之前的玻璃瓷器等物,此事就算不成,也能给皇上心头留个影儿,之后再提,就好说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