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户娇妻超旺夫(532)

作者:百里砂 阅读记录

说是请柬不慎遗失了,自报姓曾名忆字思故,但守门人又不认识人,就是看请帖的,不许他进。

曾思故?

唐时锦想起来了,这还是汤莲生之前挑出来的一个人,凑巧也是茂州人,后来让吴不争给查了查。

这个人叫曾忆,与他的弟弟曾逢,全都有举人功名,而且他们的父亲,在当地也薄有才名。

他们家是怎么回事儿呢,当初他母亲难产死了,他父亲各种追忆,还给他取名叫曾忆,天天喝酒怀念亡妻,那叫一个情深义重,就是没想过为了亡妻照顾照顾幼子……

这倒霉孩子磕磕绊绊的长到两岁多,他父亲遇上了另外一个女子,一见就激动不已,说是他爱妻回来了,于是将她娶为续弦,生下个儿子叫曾逢,意思就是重逢了。

这父亲成了亲仍旧延续浪子风格,对家里不管不问,这孩子落在后娘后里,活的那叫一个艰难,而且这位后娘,还不走口甜心苦路线,直接走口毒心毒路线。

当时吴不争只粗略的查了查,发现这位弟弟的功名,很可能是他给考的。

因为这孩子自小遭罪,比弟弟大三岁,却长的跟弟弟差不多的身量,长的也很像……然后在几年之前,他先中了秀才,而且是案首。之后,他弟弟以十三岁的年龄连过四试,考到了举人,他自己却没考。

然后一直到去年,他才又考了举人,然后两兄弟一起过来应会试的。

唐时锦当时一看了,就恶心的不行。

这件事情之中,最恶心就是那个父亲,这种说都说不出来的恶心,才最恶心。

所以基于种种,这次下帖子,只下给了他,没有下给那弟弟,想也知道,请帖没了应该是他弟弟捣的鬼。

看这人不卑不亢的,衣衫单薄却举止从容,落入如此不利的情形,却仍旧镇定洗练,当非池中物。

唐时锦等着的空儿,那守门人已经看到了她,忙不迭的过来行礼:“王爷!”

唐时锦点了点头,就见曾思故也回过头来,施了一礼。

唐时锦还礼道:“你是?”

他便道:“请王爷安,小生姓曾名忆,之前曾接到王爷的帖子,却遇到意外耽误了时间,请帖也毁于这意外,还请王爷恕小生失礼莽撞之罪。”

“哦?”唐时锦道:“不知是什么意外?”

曾思故犹豫了一下,还是道:“王爷这帖子,小生视若珍宝,但一觉醒来,却无故消失了。”

唐时锦都听笑了。

这些文人说话,真的是一句话好几个意思。

聪明却不迂腐,这个人可以拉一把。

唐时锦放马走了几步,这才跳下来,马鞭儿一甩,曾思故躲闪不及,衣衫上就甩上了一道残雪。

唐时锦急道:“对不住对不住!”她吩咐守门人:“这位曾公子我认识,先安排进客房,曾公子,是我不慎弄脏了你的衣裳,十分抱歉,你,去取件袍子来给曾公子送过去!”

早有人应声去了。

曾思故先是一怔,然后抿了抿唇,深深的施了一礼。

这种场合,难免先敬罗衣后敬人,这份好意,他很难拒绝。

她这一开口,立刻就有人上前引领,把他带进了客房。

这雕绣园号称京城最大园林,进门的都是达官显贵,服务自然也是周到的很,迅速给他拿了全套的棉袍和新鞋来,一边道:“公子的衣衫,咱们马上拿去浆洗,公子宴罢仍可回这间客房,自今日起一直到初八,吃住皆可随意。前头书楼中,笔墨纸砚亦是全免,书籍也可随意取阅,亦可带回房中。”

曾思故讶然道:“所有人都是如此吗?”

“都是如此,”小厮道:“小的名叫四全,若公子有事可以随意吩咐小的。”

曾思故缓缓点头,换上了衣裳,四全就把他带入了厅中,本来他来的晚,大家都已经入座,多少有些格格不入,但唐时锦站在上首,向他略一拱手,大家顿时就热情起来,纷纷起身,将他邀入了座中。

唐时锦笑道:“方才与这位曾公子在路上遇到,马儿不慎冲撞了他,故此我们两人才都耽误了。”算是解释了一下。

人都到了,大家各自入席,仍在高谈阔论。

文人这个圈子,从来就最特别。

尤其如今文乃进身之阶,在坐的每一个人都至少有一个举人功名,除了极个别的,才华都是有的。

但是,还是那句话,会念书的,不一定会做人,也不一定会做官,在很多时候,识时务和风骨是两条路……所以座中颇有一些人,卯足了劲儿搭话,好像难倒了阁老,或者六元及第的世子爷,就成了无冕状元一般。

唐时锦名声极响,又因为在江南时,炎柏葳整的那一出斗文大战,所以名声又极正。

但即便如此,她一露面,仍旧有不止十个人上前挑衅。

当然了,他们自己并不觉得是挑衅,还觉得这是好心指教你呢!

唐时锦也不生气,笑眯眯的道:“我是个俗之又俗的人,诗书做学问,我是真的不擅长,却向来最崇敬才子……故此才特特的请了我桃大哥过来招待诸位,诸位都是博览群书学富五车,正好亲近亲近。”

桃大郎也笑道:“确是如此,锦儿天生不擅长这些,倒是练字还算勤勉。”

第643章 调皮捣蛋溜溜的

本来桃大郎一个阁老,都张口把话接过去了,你就见好就收吧……可是这些人不,仍旧纷纷道:“王爷如今执掌总缉事厂,位高权重,还是应该多读书才是,读书可以明理!”

唐时锦内心呵呵哒。

这位估计还觉得自己说的很委婉呢!还笑的一脸讨好的。

唐时锦微笑道:“说的也是,我虽末学后进,但家里才子还蛮多的,我昨儿才听小徒念过一句,‘把笔鸱夷入战图’,是不是便是周老的诗?”

那位笑的嘴都咧开了,连连称是。

唐时锦转头又接连夸了好几个人。

要知道,这些人本来就各有各的傲气,观念又各不相同,同时被夸了之后,自豪之余又有些不忿,不一会儿,几个人就争执了起来,唐时锦笑眯眯的吃饭,偶尔看他们快争完了,还添把火。

桃大郎特无奈的看了她一眼。

明明不算有学问,调皮捣蛋倒是溜溜儿的。

但这是自家人,了解她脾气所以才看的出来,旁人就算有几个心明眼亮的,看出来了,也不会觉得她这么做不妥,因为就算文人自己,用这种方式给自己解围也不为过。

用文人的方式解决文人的问题,这叫机智好么!

反正唐时锦过来,也就是走个过场,用了几口,敬了个酒就借故走了。

桃大郎他们用过饭,才把请他们来为了什么说了,而且也说明了,这边已经连订了十日,若家小不在此处的,可以在这儿住着,要的这些东西也并不急,待殿试之后也可。

虽然说是不急,但谁不想拔个头筹?先送上的肯定比后送上的有优势。

而且像这些举子们,还得操心年后的会试,但翰林院等处的官员,却是正好得闲儿,而且他们当了几天官,也算是知道了人情冷暖,抱上这几家的大腿,这是什么概念?

自然更是要拿出看家的本事来。

但是手头宽裕的,大多没留在雕绣园。

若是平时,能与这么多文人结交谈论,自然是难得的幸事,可现在,大家是竞争关系,尤其同乡之间,更是竞争关系,各自防备着,所以回家的回家,单住的单住,各自暗暗使劲儿。

但也有不少人留在了雕绣园。

其中就有曾思故。

他并非自负,而是确实没地方可去。

唐时锦猜的没错,曾逢的县试到乡试,的确是他帮忙考的。

两人虽然同父异母,但因为各自的母亲就长的极像,所以两人也长的极像,双胞胎一样,有时候连熟人都分不出来,要冒充不算难。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