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户娇妻超旺夫(602)

作者:百里砂 阅读记录

江必安到了之后,就收到了饮啄阁的留书。

所以江必安且先不急着查“代代贤后”的事儿,先把他们提到的这些,关于留王氏办的不法之事,逐一的查了过来。

留王氏虽然干的事情上不得台面,但是“领导心腹”的能量是真不小,没少提拔自家人。

反正留王氏如今也算是响当当的书香门第,也是有不少子弟在当官儿的,一一的查下来,恶贯满盈啥的,真不算冤枉他们,这才叫满嘴的仁义道德,一肚子的男盗女娼。

查出一个头来之后,江必安就叫人把王家围了。

这一下子,更是传的沸沸扬扬,人人都说道士说的是对的,王家确实有大灾……搞笑的是,这一围院子,还真有自己给自己剃头,试图免灾的。

男女都有,也是心虚的厉害。

总之江必安的人一一的查下来,把整个家族过了一遍。

可笑的是,王氏家主,被关起来之后,姿态一直放的很高,“风骨不失”,然后等到最后关头,发现他们脱不了罪了,才把他们对穆氏的“大恩”给甩了出来,昂首挺胸的跟江必安谈判,说他们本来并不打算说出来,说是他逼他们的……说要以此,交换王家阖族之人的性命。

江必安说话,是真的帝前禀事儿练出来的,明明超级简单,但偏能说的特栩栩如生,反正唐时锦听的是又气愤又好笑。

这些人还真的是给自己洗脑洗多了,还真敢腆脸以恩人自居!!

然后她跟桃成蹊道:“六哥,你文章慢点儿写,过两天再给我。必安你把这些人的罪状,弄成一条一条的,你明白不?就是某某年,某某月,某某时,王家的什么人,干了什么事,后头注明已查实。”

她就只拿了王家家主的供状走了,把供状给炎柏葳看了看,然后叫了何浅碧来:“你把这件事情,就是王家之前这个代代贤后的消息放出去。”

何浅碧应了一声就去了。

因为抓的人太多,大家正在猜测出了什么事儿的时候,这消息一放出去,就瞬间传了开来。

这仍旧是一件颇有争议的事情。

在这个社会上,掌握话语权的都是文人,而文人表达意见靠什么?

文章啊!!

这事儿,涉及了君权、恩、义、信等等大元素,在这些事情上的看法,非常能看出他是什么样的人。

唐时锦叫曾思故和元阆仙几个,整理出了有代表性的文章,正方,反方都有,给炎柏葳看了。

明年开恩科,这样一来,哪些人可用,哪些人不能用,炎柏葳心里就有数了。

炎柏葳是真没空儿一起看,所以她这么一整理,他就省事儿多了,一边看一边还赞她:“夫人真是贤惠。”

“过奖了!”唐时锦道:“我只是想告诉你,缺人用你往外头找啊!不能逮着我们一只羊薅毛啊!!”

炎柏葳险些没被她笑死。

然后他且笑且道:“可能他们都很想被我薅毛呢?”

唐时锦噎住了。

心说还真是……

第729章 向天借了脸

但不管怎么说,这事儿闹了十来天,闹的沸沸扬扬之际,总缉事厂门前,贴出了公示。

这一次的非常简单,就是唐时锦说的,一条一条,注明时间地点犯罪人罪状,还注明了是什么人包庇的,或者什么人出手帮忙免罪的……

这“代代贤后”的傻逼行为,已经持续了二百余年,中间有很多已经不可查,上头的罪状都是查实了的,在最后注了一句,尚有一百三十余项罪名因人证物证缺失暂不入罪。

这叫啥?

这是真正的罄竹难书!!

一时之间,琅琊王家的官员,真真坐立不安,齐齐上书请罪,真特么要被这些傻逼同族气疯了。

可是都这样了,仍旧有人梗着脖子表示,他们的初心是好的,起码这么多代,遵守承诺是难得的呀……吧啦吧啦……

这一部分人可能并不是真这么认为,只是之前话已经放出去了,一时下不来台,只能强行挽尊。

他们并不知道,他们已经上了新帝的黑名单……

然后,桃六郎和几个徒弟的文章放了出来。

很多事情,换一个角度看,就会醍醐灌顶。

对啊,这么一来,这些人的表现,是你儿子的表现,还是这些人的表现?堂堂皇子,不就成了他们的提线木偶?

而且,长辈才会给你人用,教导你。

这些人,把皇家玩弄于股掌之上,以师长自居……真的是,向天借了胆,还又向天借了脸啊!!

之后,总缉事厂,以唐时锦的名义,又出了一个告示。

表示此事诛十族尚不足,但新帝仁慈,特旨不予株连,凡有罪者皆按其罪行处置,凡无罪者,只按亲戚关系杖六十至二百不等,另,已查实不知情女眷几十人,闻京城君子张生、谢生、刘生……为其发声,请诸位于某年某月到总缉事厂,将这些女眷带回,成全你们的古道热肠。

小词儿出自元阆仙之手,写的很漂亮很官方,但意思就是这么个意思,这些什么生,也都没点名,只点了姓氏。

好像按了个暂停键,这一干人等,当时就傻眼了,不蹦跶了。

万万没想到还能这样。

第二天早朝,立刻就有不止一人参唐时锦此举不合律法。

炎柏葳冷笑道:“按律法,廷杖行完之后,这干人等的惩戒就结束了……余下的事情,都是人情,怎么,诸位是觉得堂堂亲王,连这点面子都没有?”

便有人义愤填膺的道:“这与面子无关,怎可强行摊派,插手旁人内宅之事……”

吧啦吧啦。

“哦?”炎柏葳道:“这些人当初不曾插手皇家内宅之事?令郎、令徒、令孙……却为他们摇旗呐喊,鼓吹这些人重信守诺,君子之风……那为何,朕与庆王爷成全你们的君子之风,你们却不答应?难道你们几家,比皇族还尊贵??”

几人哑口无言。

这才叫针不扎在自己身上,就不知道疼。

最终这些人,有的不敢反抗,真的过来把人领了回去,也有的装死,就是不来……唐时锦就叫锦衣卫把人送到了门前。

这事儿,成了最近京城的头号大热闹,反正有锦衣卫带着,也不用害怕,去哪家,就有人跟着看热闹,看看他们到底会不会把人接进去。

当然了,最多的还是聚在总缉事厂门前。

看唐时锦出来了,有人就道:“王爷!你为什么要这么做?”

唐时锦上了马儿,拨马转身,道:“我一向不喜欢株连,我觉得有可能她们真的一点都不知道,也或者就算知道了,说了也不算……但是皇上说,一个家族本就同气连枝,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他们亦得了此事之益,锦衣玉食皆缘于此,所以,当事情败露之后,也应该受到惩罚。”

她顿了一下:“但行完了刑,对总缉事厂来说,这事儿就结束了,这些人重伤在身,无家无族,又非流放,我给他们找个合适的去处,有何不可?”

有人道:“你这么一来,大家还有谁敢畅所欲言?长此以往,岂非堵塞言路?”

唐时锦看了他一眼:“你有没有看过榜上之人写的文章?”

那人语塞,道:“看过几篇。”

唐时锦朗声道:“我全都看过,这件事情中,认为我们错的,远不止这几个,骂的狠的,也远不止这几个……但是其它人,大多言之有物,比较中肯,也有的虽之前说了,但在罪状公示之后,及时认错,认为自己考虑不周……甚至于,在罪状公示之后,未曾再发声的,我全都不曾录在榜上,榜上之人,全都是在罪行公示之后,仍旧写了不止一篇文章,坚持认为我总缉事厂做的不对,这王氏做的对的。”

有人道:“也许他们只是抹不开面子……”

唐时锦反问道:“面子比尊卑重要吗?面子比律法重要吗?面子比是非重要吗?”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