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户娇妻超旺夫(624)

作者:百里砂 阅读记录

唐时锦长吸了一口气。

她属于领队型的人才,如果她自己去,她特别英明神武,各种分析判断,知人善任,有勇有谋……

但要是别人去,哪怕是戚曜灵去,她也不放心,更何况是最弱鸡的汤莲生。

可是炎柏葳之前说的也没错,不管徒弟还是儿子,她不可能一辈子护着他们,总要放开手让他们去飞的。

唐时锦沉默许久,才道:“那你们回去商量商量,谁去,谁留守,写一个章程吧,然后请密旨离京。”

汤莲生笑嘻嘻的答应了一声,这才跟他们退了出去。

唐时锦出了会儿神,在脑子里模拟了一下出海的整个过程,然后猛然想起来一件事。

望远镜啊!六分仪啊!!

如此航海神器,卫时磊去的时候,她居然没想起来!

她抬腿就想出宫,想了想又退回来,派人招上官荼蘼过来,虽然上官荼蘼在忙,但临时要找人还真只能想到他。

等上官荼蘼过来的时候,唐时锦已经画了个差不多。

目前航海用的仪器,只有指南针、水罗盘和水砣子,也就是测深锤,其实就是一个大锤子配上一根带有刻度的绳子,是一种测海水深度的工具。

而且这个年代也是有救生圈的,其实就是两三个大葫芦绑在腰上,叫做“腰舟”,但在海上用的比较少。

目前很多东西还没出现,也或者出现了她还不知道,但是望远镜和六分仪,应该还没有出现。

她现在就是后悔,她在江南的时候,怎么就没去海边转转呢?就冲着海鲜也应该去转转啊!早转转,也省得两眼一抹黑。

六分仪是一种扇形的航海仪器,用一个小望远镜,一个地平镜,一个指标镜组成的,主要是用来测量太阳或者其他天体,与海平线或者地平线的夹角,然后就可以得知海船所在位置的经纬度。

但因为现在没有海航地图,所以怎么说呢……这是一个创造和记录的过程,但是可以一步一步的习惯,积累经验。

而且还可以做几个大的望远镜,在晴天的时候,方便观察海面的情况,有没有岛屿什么的。

上官荼蘼听她详细说了,就回去试做。

汤莲生那边,很快就确定了章程,汤莲生、徐霄壤以及另外几个人,一共有六个人过去,京城只留下了三个人。

炎柏葳又挑了明里暗里几十个影卫,用炎字头的人带着。

然后唐时锦又叫江南那边备了货,唐家四坊的妆品,瓷器、丝绸,茶叶、以及很多色彩艳丽的字画、绣品、衣服等等……

当然,还有必备的各种丹丸,解毒的、吊命的、风寒的、晕船的……应有尽有,虽然奚渊穆不在,但之前卫时磊去的时候就做过,按着方子继续做就可以。

五天之后,一行人暗中离开了京城。

又半个多月之后,上官荼蘼的望远镜和六分仪也做了出来,戚曜灵乘着唐九垓,亲自给他们送了过去。

送到的时候,他们已经到了浙州边儿上。

戚曜灵顺道过去祭了祭沈一意,传了信儿给谢不渝,然后把汤莲生他们送到了闽州,想着顺便瞧瞧卫时磊,回去好跟唐时锦说。

因为在大庆朝,闽粤总督属于新设官,是没有府邸的。而闽州卫所设在晋安府的定海县,所以卫时磊来之前,就派人在定海县买下了一间宅邸,修缮之后做为新总督府的所在地,省了不少时间。

戚曜灵几人到的时候已经是午后,正赶上台风天,风雨交加,一行人进不得退不得的,着实受了不少罪。

没想到进了总督府一问,卫时磊不在。

到了晚上炎十一回来,才跟他们交了底儿,“卫大人出海了。”

汤莲生哪怕已经有了思想准备,还是吃了一惊:“这个天儿出海?”

炎十一苦笑:“风浪大才好试船啊!什么天气都得试啊!”

戚曜灵问:“他去了多久了?”

炎十一道:“二月二上的船,一个来月了,但你也不用担心,虽然在海上,联络却没断,邓闲上个月才传了消息回来。预计的就是两三个月的。”

都一个月了??看着外头的天气,几人不由得对视了一眼。

此时此刻,卫时磊一行人,确实正在风浪之中挣扎。

卫时磊来这儿,是在去年二月,过来之后,这边的官员一个个都殷勤极了,尤其看他年轻,没断了往这儿送美人。

卫时磊接连赴了几回宴,也差不多了解了这些人的禀性,然后就称了病。

称病之后,还陆续有人来探病,卫时磊就在病床上接待。

而在此期间,他带过来的翰林院三个人,一直在组织文会,吟风弄月,看起来都没干啥正经事儿。

最后卫时磊又“半推半就”的收了两个美人,并通过美人之口传了一些假消息回去,这些官员这才消停了些。

而在此期间,长目飞耳楼的人手,和炎三带来的人手,一直在悄悄调查本地的情况。

第756章 一群废物

定海城门,形同虚设,外邦人士进来轻而易举,给好处就行,根本不需要路引。

定海卫所,册上定员一千三百余人,实际不到六百人,且已经完全荒废,十余年从未练兵,几百号人,从未练过兵!!简直匪夷所思!!

卫时磊出去看了看,前朝水师传下的战船残破不堪,船上的铁皮都被撬干净了,真的是叫人……不忍心多看。

但晋安府有大庆朝最大的盐田,整个闽州官场,都在吃着盐田的福利。

唯一的好消息是,这里还是有几家海商的,主要是做香料生意,穷人的命不值钱,招募起一批水手来,回来的十不存一,所以这些香料的价格都很昂贵。

同时,这里也有几家船厂,大多规模不大,最大的一家叫定海福船厂,同时也是一家一等香料皇商,据说朝中有人……查了一下这个人是指的王慎行,这家的家主叫王怀智,是王慎行的一个族兄。

这就好说了,于是卫时磊就直接写了信,托了王慎行的关系,然后暗中跟他们接上了头,就以定海福船厂做为据点,开始不惜成本的造船。

这家船厂的名字就叫福船厂,主要就是做福船的。

福船是一种船型,号称“高大如楼,其底尖, 其上阔,其首昂而口”、“惟利大洋,不然多胶于浅”,可载万石,是一种很大很稳,很适合远洋航海的船,遇上极端天气,也有很大可能存活。

不管是水师,还是造船,都是极其烧钱的事情,反正刚刚积累起来的国库,是没银子拨的。

但卫时磊还是上报了,到时候炎柏葳会只拨水师银子下来,造船的银子,直接就是用唐时锦给的,卫时磊单独做了帐。

一艘大型海船,造价起码在四五千两银子,而且因为老师傅也没有造过这么大的海船,很多地方都是需要试验和摸索的,开出去沉了,那这些银子,就是真正的打水漂。

但却不得不然。

而且卫时磊带的人多,有不少高手,又是朝中有人的,也不怕这些官员盘根错节,摸清楚了情况,直接就大刀阔斧的开始整改。

这边造船,那边就开始招募水师。

大庆朝的卫所是营兵制的,军兵并存,可以召摹可以世袭,有自己的屯田,军饷之类的屯田解决,相当于自给自足。

这其实是很麻烦的一种兵制,弊端很多。

因为这些兵,他们是不会自己真去种田的,所以就相当于,他们成了“地主”,把田给农人去种,他们靠这些田的产出,盐的盘剥等等门路来钱。

一句话,这些卫所兵就是不事生产也不练兵的一群废物。

但这也简单。

老王爷给的私卫和暗卫,全都是带兵的一把好手,这么多年没上战场了,一个个闲的骨头发痒,收拾这些人还不是玩儿似的?

受不了罪是不是?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