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户娇妻超旺夫(735)

作者:百里砂 阅读记录

炎柏葳笑道:“以朝廷的名义做是对的,不过若要以朝廷的名义,就用不着他了,这人你还是留着用吧。”

唐时锦可以把学校捐给朝廷,朝廷上要找几个能办这事儿的人,还是有的,但对于是否要教匠作之业,大家仍旧有争议,毕竟这个年代,手艺都是传家的,或者父传子,或者师传徒,你想开个学校公开教?

一个是要不要教的问题,另一个是有没有人教的问题。

朝臣三辩两辩的,一拖好几天,唐时锦烦了,一气之下,不捐了!

然后她就叫温世泽帮忙,写了一个文理浅显的告示,说明了利弊,派了自己的人马……其实就是长目飞耳楼加江湖人,让他们去各地征求意见。

其实在她看来,这些人纯粹就是想不开。

各地都有木匠铜匠什么什么匠的,做出来的东西大同小异,这也并不是一个师傅教出来的,真有那种不外传的绝活的匠人,能有多少?一百个里头也没有一个好么!

这种她也不可能非让人教啊!再说这种高难度的也不适合大众学。

她要求的,只是普通的,基础的谋生技能。

这个若是放到学校中,做为正经的学问去教授,长此以往,对于观念是一个很大的改变,会缓慢的,潜移默化的,改变大众对于匠人的看法,渐趋平等。

这就好像在某个年代,“技工学校”甚至比正常的学校更吃香,因为这是一个立刻就能学以致用的东西,能够以此为业的东西。

至于你觉得,这样的人多了,会影响你的生意?

短时间内,会!

这就涉及到一个供需平衡的问题了,一个地方的购卖力就这么多,不管有多少铺子都差不多,短时间内一窝蜂都干,大家为了争夺购买力,互相竞争,一定会努力提升品质,很快就会渐渐淘汰一部分人,更优秀的人就会走的更远。

这对于买的人,以及小到这个行业,大到这个国家,全都是有好处的。

但是这个理念,她跟炎柏葳说,炎柏葳懂了,跟温世泽王慎行财政阁他们说,他们也懂了。

可是匠人不懂啊!

她的征求意见,又搞的很公平,很细致,就这么一个小事儿,下头足足忙了小半年,从四月一直忙到了十月。

结果意见统计上来,居然有九成半以上的匠人都不赞同。

而且不止如此,大家对于未来会去“学校”教这个的匠人,还都执敌视态度,认为这是行业中的泄密者。

据说还有人哭着求财神爷给他们手艺人留条活路??

唐时锦是真的无奈。

可能是她太心急了,走的太快了,大家还接受不了这个观念。

唐时锦也懒的劝了,就直接大笔一挥,将她的学校,命名为“大庆商学院”,准备除了识字启蒙、另外教算学、治帐,以及商贸知识。

这算是财神爷做的事情中,唯一的挫败,因为当时闹的声势挺大,所以私下里有不少人说笑,说什么“我早知道……王爷不信啊,非要……结果……”

一个个亢奋不已,用唐时锦的话来说,这简直就是黑粉的狂欢。

第893章 一言不合打死你

元阆仙气的不得了,写了一封《赞诸葛》,嘲讽这些事后诸葛亮们,天天屁也不干,还舔脸嘲讽那些干实事的人。

陆凤楼和贺延墨暗搓搓的找了一些侠义盟的人,天天就搁酒楼什么的蹲,一听到有人说这个,就在外头大声念这个《赞诸葛》,气的一干文人面红耳赤还毫无办法,迅速煞住了这股歪风邪气。

正好桃六郎玩够了,从海边回来了,也写了一篇文章应合。

桃六郎这文章是批驳匠人短识的,文理浅显,其中一句“三载未过,商已非商,百年之后,匠仍是匠”。因为实在太容易理解了,迅速火出圈儿了。

那些匠人们一想也是啊,唐时锦起势于江南,不到三年,商人地位简直就是扶摇直上,如今再看,早已经与士人分庭抗礼,哪怕一个小商小贩,也再没人敢称之为贱业。

可是如今,财神爷费了诺大工夫要拉拔他们,却被他们齐心合力的给拒绝了??

他们仍旧想不明白那些大道理,但是这个例子就在眼前,太鲜活了,这一干匠人,不由得慌张起来,心说难道他们真的有机会,活的像如今的商人一样,甚至像士人一样,却被他们鼠目寸光的给拒绝了??

桃六郎一出手,就知有木有,一句话,掀起了暗潮汹涌,可是商学院已经开始筹备,他们已经没有后悔的机会了。

这些都是后话。

如今,唐时锦把征求意见的活儿分派下去,就暂时不管了。

她去年安排的啤酒,今年做出来了,她冒着丢脸的危险尝了几回,味儿很正。

因为啤酒其实是一种音译,所以为了便于理解和安全的需要,就是啤酒是会起沫的,唐时锦把它命名为多泡酒。

虽然啤酒什么人都能喝,但是唐时锦受年少记忆影响,总感觉只有街头那些金链子光膀子的大汉,夜市摊儿上吃涮肚喝啤酒,才对那个味儿。

所以她就叫戚曜灵把人约了约,然后她和许天禄带着酒过去,一进门儿,先就笑眯眯的叫了一声:“延墨!”

贺延墨吓的呛了一口,江必安哧笑了一声。

然后贺延墨连连拱手道:“王爷你要干啥,直接说就行。”

唐时锦笑道:“没什么,我特意来请你们喝酒。”

她就叫人把酒拿了上来。

因为酒厂就在京城,不用担心运输,所以这啤酒,是用半透明的玻璃瓶子装的,一瓶两斤,上头大字“唐家多泡酒”,软木加蜡封,倒出来酒液澄清,微带苦香。

唐时锦道:“都尝尝。”

几个人都端起来尝,这会儿天还不热,没有那种沁凉的感觉,但是啤酒这东西,苦香苦香的,乍喝不习惯,细品就能品出那种不一样的香醇来。

然后大家纷纷道:“还行。”

“入口面乎乎的,挺好!”

贺延墨道:“王爷要叫我干什么?”

唐时锦道:“这是唐家的东西,不是财政阁的,就是找你们帮个忙。我想着,这几天我就挑几个地方,做烤羊,卖啤酒,然后你多约几个人,过去吃吃喝喝……”

“还有这种好事儿?”贺延墨眉飞色舞:“白吃白喝?”

“是,也不是。”唐时锦笑道:“我其实是想让你们给我当托儿,你们到时照常付钱,就跟平常吃饭一样,回头我叫禄儿给你们银子。”

贺延墨秒懂:“没问题!”

江必安道:“为何这种事非要叫他去?缉事卫去不行?”

“行也行,”唐时锦笑道:“下了值换了衣服去也可以,就装成寻常人就行……但是你和陆纵这种就算了。”

江必安道:“我和陆纵怎么了?”

唐时锦笑道:“我是要招揽客人的,不是想赶客,你们往那儿一坐,自带‘一言不合打死你’的气场,别人都不敢过来吃了。”

江大人呵呵哒。

话虽如此,江大人仍旧不计前嫌的带着人过来吃。

但是说真的,他们几个来这儿吃,确实自带冷场效果,远不如贺延墨这伙人吆五喝六的有气氛,好在有人在也显得更加真实,还真有不少人被吸引过来。

起先喝个稀奇,渐渐的就习惯了这个味儿,而且啤酒这东西确实有独特的魅力,虽然喝多了打嗝什么的,多少有点不雅,但是朴实的劳动人民,就爱这一爽。

所以很快,唐家多泡酒就开始风行。

等到很多人跟风开始做烤羊,许天禄之前安排的人也就功成身退,只搞了批发点批发多泡酒。

而且有了烤羊,就有烤鸡,有了烤鸡,就有烤肉、烤鱼、烤菜……赚钱的事儿,永远不乏有新鲜主意的人。

这年头又没有城管,街头小吃摊本来就四季都有,天气又越来越热,唐家多泡酒,也越来越受欢迎。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