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户娇妻超旺夫(781)

作者:百里砂 阅读记录

她又把刀拿了回来,几个小豆丁亲手试过了刀的重量,看她如此轻松,更觉得她好厉害,都用十分崇拜的眼神儿看着她。

唐时锦就给他们讲了帝卫家的故事,故事讲完了,又把他们送了回去,打发他们睡了。

炎柏葳从头到尾没有干涉,由着她给孩子讲故事。

她回来才问:“怎么样?”

“没事儿,”炎柏葳道:“我一直听着呢,我觉得他们能听懂,其实越是小,听到的事情,印象会越深刻。”

这个她赞同。

童年中,总有记忆深刻的几个点,会影响一生,所以她觉得这个故事,其实很适合讲给这个年龄的孩子听。

短期内,他们势必会对割舌头和烧伤印象深刻,所以她讲帝卫家,让他们的关注点放在正确的方向,最主要的,让他们明白,这个世界上,是有坏人的,有很坏很坏的坏人。

等长大一点,他们才会慢慢明白“做好人,保护自己和身边人”的意义。

至于明察,这是她儿子这个小暖男,心疼她被黑,才会有这样的感悟了。

唐时锦沉吟了一下,就道:“帝星节仍旧按‘帝后’准备吧,你跟二哥说,以后过年啊,帝星节啊,差不多都这样安排。”

她得开始给她儿子铺路了,小孩子真的是眨眨眼睛就长大了。

炎柏葳笑着摸了摸她的脑袋,应了一声。

皇帝接连收了一阵子礼,一直到了帝星节,按部就班的开了宫宴,安宁侯也被炎柏葳强召回来,与大家见了个面儿。

唐时锦那边也是风平浪静。

几年下来,命妇们已经习惯了她的做派,大家取得了一种奇异的平衡。

一直到帝星节都完了,暗中崩紧了弦儿的朝臣才发现,嗯,皇帝两口子这次居然是纯请客!没有搞事情!居然还有一丢丢小失落!!

帝星节过后,第一批人的国库券也到期了。

财政阁核算了好几天,把帐盘清楚了,提前就拿过来给她汇报了。

帐面上的数字,基本上与预期是相符的,还他们的欠债一点问题也没有,银行什么的,很快也可以筹备起来了,但目前不要,得让他们求她才好。

于是财政阁便派出女官,按着当初买入的日期,把银子连本带利,挨家挨户的送还,而且还赐了香料,表示感谢他们忠君爱国的情谊。

要知道,这世上,并不是人人都是唐时锦,赚钱跟玩儿一样。

大多的人是不怎么会做生意的,做生意有风险,不赔就是赚,可现在什么也没做,一下子就是一大笔利率入帐,存一万就是几百两银子的利率,这比做生意划算多了啊!又不用操心!又不用担心!

大家顿时就真香了。

后世,信息爆炸的时代,为什么这种连环套还有这么多人上当?

因为你这个时候把银子给他们,就好像在你不穿的衣服里头找出钱来一样,那钱在感觉中,就好像不是自己的一样……格外觉得划算。

几乎每一个人都表示想续买。

然后女官彬彬有礼的表示:多谢诸位的爱国之心,但是不用了,那只是应急之策,如今已经不需要了。

这仍旧是套路。

如果这个时候就告诉他们,我们准备做银行!只是利率会低一点点!要不要来一波儿?

这些人铁定就犹豫了,挑肥拣瘦了,毕竟尝过年利率三的六的,又怎么能接受年利率一的二的?

可就因为没有!

他们正是最香的时候,却没了,这种得到又失去的感觉,怅然若失有木有!越得不到越想要有木有!

财政阁接连跑了几天。

于是接连几天,都城里都在议论这个事儿。

偏偏唐时锦一年两度的宫宴,一个帝星节刚过,一个过年还要等,大家都很郁闷。

于是有那些个打着女人名义掺了几股的,都被女人撺掇着来问。

男人们本来是真不想来问的,毕竟他们当年他们可是跳着脚反对过的,可是,买都买了,他们也觉得挺划算的,再一想又不是自己一个人,于是约了几个人,就来找皇上。

皇帝陛下很大度的没翻旧帐,只笑道:“朕知诸位一心为国,但如今鞑靼已灭,战事平息,国库渐丰,暂且不必了。”

众人:“……”

还有一些撺掇不动男人,或者不敢撺掇男人的,多半就求到了桃夫人头上,或者王婉如头上,或者王夫人那儿。

几家子烦不过,只能递牌子进宫。

唐时锦这次没跟她们套词儿,但也没瞒着他们,只笑嘻嘻的招待了一下,没给准话。

这就是典型的,当年你对我弃如敝履,如今我让你高攀不起!!

她这会儿,就是在等一个契机。

也就在这个时候,三年期的人全部结算完毕了。

第950章 聪明人真多

其实对唐时锦来说,这个契机是什么并不重要,一时没有,她也可以顺手制造一个。

但是她没想到,她一出宫,契机就送上门来了。

有举子当面行卷。

行卷之风古已有之,简单来说就是入京赶考的举子,会把自己的得意文章投到达官贵人府上,博一个眼缘,以求能被推荐给主考官,或者考中之后能有一个好前程。

这是一种公开的风尚,有利有弊。

唐时锦虽然不住在王府,但毕竟赫赫扬扬,从元盛朝时,就有很多人爱往她府上行卷,有时候桃成蹊心情好会看看,但她是很少看的。

当面行卷的,倒是头一回见。

但她见那人温润如玉,又眸正神清的,像个正人君子,就含笑接下了卷轴,道:“世人皆知我不通诗书,这位公子向我行卷,可是投错门了。”

那人恭敬的道:“王爷通晓财政,那下官就未投错门。”

唐时锦被他说的好奇起来,就在马上当场展开卷轴,扫了几眼,便下马道:“你叫什么名字。”

那人再次施礼道:“下官是江南举子,姓俞名雁,字衔书,如今就住在江南会馆之中。”

这人是真的聪明知趣,不用她问,就自报家门了。

唐时锦还了一礼:“俞公子回见。”

她飞身跃回马上,带马走了。

她本来就是要去财政阁的,就直接去了财政阁,坐下又细看了一遍,跟王慎行道:“你看看!你看看!这世上的聪明人真多!”

王慎行笑着接过细看。

这个人,提出了一个国家钱庄的概念,其实就类似于她想做的银行,她本来也是打算起名叫皇家钱庄之类的名字。

而且最关键的,他只是一个江南举子,相当于是站在外头看里头,却能把形势种种,分析的十分到位,提出国家钱庄之后,对于运作方式之类的建议,也有几处与她不谋而合。

可是她是作弊,如果纯让她自己想,她未必有他想的好……所以,这真的是个聪明人!

关键是,他是江南举子啊!是一个读书人!又是在大街上当面行卷的,好多人看到了,她这就是察纳雅言有木有!一段佳话有木有!

王慎行看完了,笑着双手交还:“恭喜王爷又得一员大将。”

唐时锦笑着点了点头。

她拿回去让炎柏葳瞅了瞅,然后隔了一天,才叫人把这个俞衔书请到了财政阁。

见了面,唐时锦便笑道:“公子大才,高瞻远瞩,叫人佩服!”

俞衔书急道:“王爷谬赞,下官愧不敢当,此事早在王爷心中,下官不过丹漆随梦,侥幸而已。”

哟,这孩子怎么这么会说话呢?

唐时锦与王慎行交换了一个视线。

于是唐时锦就跟他聊了聊,还一起用了个饭,把戏唱全乎了。

然后赶在年前,就下了旨,成立国家钱庄,除了存取款和放款等等业务之外,还会提供保险箱业务,并将首次启用密码箱和掌膜做为凭证……

另,将在几年的时间里,逐步在各地设立分行,确保国家钱庄的银票,能在大庆全国各地流通等等。

同类小说推荐: